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34|回复: 8

《“驴”行天下》序言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778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04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7-12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驴"行天下》序言
执笔:稻糠木


     这是一本关于行走的书。它的作者群是一批被称为"驴"的自助旅行者,不在路上的日子里,他们会聚集在一个被称为"驴坛"(新浪网旅游论坛)的地方,用游记、攻略和图片表达他们旅途中的风景和遐想。
     这是一群怎样的人?敢以"驴"自称或者乐于被喊作"驴友"的人肯定是一群很容易从众人堆里分出拨的人,无论是穿过城市还是漫步乡村,这些"驴子"们的身上总能体现出醒目的特质。
      "驴"是取"旅游"中的"旅"的谐音,"友"则是"网友"中的"友",驴友就是那群喜欢旅游并通过网络互相交流熟悉的人。驴、旅同音并不完全同意,能被称为驴友的人是旅游人群中的少数自助派,外在的表现是驴皮和驴毛--适合自助旅行者使用的装备,比如背包、户外服装和登山鞋等;内在要求是自主的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观念。
      外在的皮毛是形式,在越来越强调包装的时代,"驴"有被形式偷换精神的趋势,"背包"被时尚化,越来越多的"驴子"重视装备,漠视"驴子"的内在精神。而在"驴友"的大本营--新浪旅游论坛--这个华语世界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以自助旅行为宗旨的主题旅游论坛,背包的精神和个性的号召始终被高举,被呼喊,低沉却有穿透力。


     2003年2月9日,曾经为驴坛工作了一千零一夜的驴坛第一任版主狡兔,为驴坛第一次结集出书,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那会儿的驴坛,做为坚定的背包客大本营,将喜欢独立旅行的朋友聚集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彼此关爱,相濡以沫。但见坛子里的行迹遍访梦想之地,千人千面的个性游历,历史地理、宗教文化无不涉猎,一切都从驴坛开始。
     不消两年,一传十,十传百,驴坛的朋友多了,背包的味道也迅速淡薄,渐渐异化。往往形式上已经是背包旅行,但观念上仍然继承着乌烟瘴气的工业旅游,犹如稗之于稻。诸如忽视环境、攻略教条、迷信装备、文化侵略、金钱万能、急切浮躁、一窝蜂等等现象,不一而足。背包旅行似乎变成了一种时尚的形式,而背包生命力所在的节约资源、尊重文化、身体力行等,因为不具有形式感,被时尚抛弃了。
        但见背包客的驴坛,在纷乱的洪流中,挺身坚持背包精神,紧紧地据守网络一角,清晰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许这时候的表现,更像是伐异。
        这些声音,从论坛锯齿般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或飘逸或踏实的游记,或朴素或激扬的思考,平和却尖锐的讨论,敏感却真诚的反省。这些声音如金石之声,在远山和心灵之间回响。网上论坛的虚拟性和背包旅行的真实性完美结合,构筑了驴坛的基础,决定了驴坛可以到达的高度。"


        究竟什么是背包的理想和自助的精神呢?驴坛能够达到怎么样的高度?
驴友可可可可专门写过一篇如何理解自助旅行的文章:"我们讨论自助旅行的时候,不管怎样的众说纷纭,至少可以得到两个公约数,一个是不跟团;一个是个性化。
      虽然自助旅行的动机和方式见仁见智,但要成为一个成熟的背包客,要完成一次值得回味的旅行,到底还是需要那么一些价值观来支撑,比如对异文化的宽容和理解。拿印度来说,去那里漫游的背包客很少有不喜欢它的,而去那里公干的白领们很少有不讨厌它的,我在孟买出境那天碰到两个台湾白领,听我说在印度待了一个多月,差点没把我当外星人。倘若戴着白领的眼睛去背包,即使天堂也会变成地狱。说到背包族的价值观,还可以归纳出一条来,那就是懂得如何超然于日常的功利和算计之上,把旅途中的一切都化作乐趣。"
       其实自助游之风,古亦有之。唐诗宋词中关于旅行的感受,比比皆是,被国人奉为"诗仙"的李白,即是一个旅游大家,至于李白所推崇的谢公谢灵运,更是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明代的旅行大家徐霞客,更是通过一部《徐霞客游记》,在历史上为自助游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这些中国自助游的前辈,旅行的动机不是追逐时尚,更不是炫耀卖弄,纯粹是源于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源于对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理念的一种实践,面对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面对前人的智慧,你会感到自我的卑微;面对山川大地,你会感到生命的渺小。旅行,是一种学习、一种反思。


       浪子燕青是驴坛的另一位驴友,几年前,他在驴坛里看到一句话--在有限的生命里走遍无限的大地。
         "一向严谨的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并非那么严谨的话,并将它作为了我的生活目标。我喜欢背包旅行。我已经习惯了在异样目光的追踪下背起行囊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逃出重围。喜欢背包,因为我不愿被旅行团赶集似的行程所束缚,我不愿被人牵着鼻子大半天去购物给导游捐回扣,而仅仅用一个小时看完我三天也看不完的卢浮宫。
        我喜欢躺在睡袋里仰望那都市里消失已久的星空,我喜欢在那些人烟罕至的地方与黑熊或小鹿不期而遇,我喜欢在异国他乡看着那些我一个字也看不懂的菜单然后指着我邻居桌子上的菜说我也要那个、、、、、、"
       曾经骑着自行车穿越川藏线为驴坛带来80多篇日记的驴友无家的人则说:
      "旅行的目的固然包括饱览大好河山,不过我倒是觉得更重要的还在于体验人生。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旅行中可以获得的收益真是无穷的。在现代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里,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单一,每天朝九晚五,固定的工作圈子,固定的生活圈子,可能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遇到的就是这些人,经历的就是这些事。于是,离开熟悉的生活去旅行,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就成了丰富人生的重要手段。
         与跟团旅行不同,自助旅行一切都需要旅行者自己安排,往往早晨出发不知道晚上会在什么地方住下来。有些人会觉得这样没有安全感,但是在背包客眼里,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那种略有紧张略有兴奋又充满期望的美妙感觉,实在是难以言表。在背包客看来,最重要的是旅行过程,而不是看到某某景点,这也是和跟团旅行完全不同的。这里的过程不仅仅指旅行的途中,也包括在旅行前的收集资料,计划行程等等,看别人的游记、攻略,到网上征求意见,甚至征求旅伴,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一次精神旅行。真正到了旅行开始,无论是老朋友的相聚还是和新朋友的巧遇,志同道合的旅友们走到一起,总是让人兴奋和快乐。"
         驴友芦花赠远写到:"长大以后才知道许多天南地北的朋友都有相通的心理历程,就是火车汽笛声对命运的改变,这个声音带他们走出家乡,走出大山。而我从记事开始,北京最神秘和传奇的地方不是天安门,而是北京站。奇异的穿梭的人流,每个人的脸上迷一样的神色暗示他们背后长长的道路和奇特的经历。我仿佛在梦游。而汽笛声,穿透潜意识的深渊如同空谷中的回响。让人恍然若失,甚至泪流满面,心中的潮水像潮汐呼应月球上的磁场和风暴。那时总是想趁机溜走,爬上一辆车,不管去哪,也不管多远。但总是被大人抓得死死的。人们常常会对那些无法知道、甚至无法猜测的事物产生迷恋甚至崇拜。克利说"'在远方,我最虔诚。'"
        旅行同时也在改变人生,那些在旅行中体验到的难得经历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旅行者对人对事的态度,这就是旅行中的成长。每个背包客都是从注重旅行装备到越来越注重精神的体验;从注重自然风光到越来越注重风景背后的环境和人。随着旅行逐渐向精神层面转移,旅行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也开始模糊了,背包客那种自由、独立、宽容、尊重、好奇、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也体现在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旅行是精彩的,驴子们呈现给驴坛的作业也是精彩的,但把这些网络文字转化成墨印的书本却是屡受挫折。在驴坛泡过两年以上的驴子大多知道曾在筹划动议的"LC",这是一个要参考全球著名的《孤独行星》(LONELY PLANET,简称LP)出版"中国自助旅行圣经"的计划,网络的虚拟性使它一起步就走向夭折。2002年10月,在庆祝完驴坛四周年纪念活动之后,驴坛的几位斑竹和热心网友便开始了一个小心的计划,为驴坛出版一本反映中国背包客风采的书。这个开端是艰难的。它的艰难也许超出想象。
          驴坛的精品库浩如烟海,文风多样,从选稿开始,出版社的编辑和业余编委便一头扎进驴坛的精品库,没日没夜地阅读,很多篇目放下了又拿起,在割舍和选择中煎熬。还有出版社计划的调整、页码和装帧风格的变化、作者的寻找联络、图片的搭配、合同的商榷、、、、、、一大堆经验范围之外的事情让本书的几个召集人和业余编委应接不暇。
       闲适人生作为编委的召集人,他对出书有自己的坚持:"骨子里仍然喜欢偎在椅子里、靠在床上翻看带有油墨清香的书,虽然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也习惯了依赖键盘敲出这些文字,但是印刷在各种质地、各种颜色的纸张上的字迹,总是要比显示屏来得亲切,多了质感、多了触觉、还有沙沙的响声。
       就如现在这些原本存在于硬盘里的文字,变成了可以摩挲的东西,就可以颠过来倒过去把玩,可以拿着它放在餐桌上,可以随我进入洗手间,更可以被带到床上。这大概是我对于印刷品的一种情节。
        对于这样一些因为网络而诞生又因为网络而传播的文字,今天变成这样一本喷香的书,我们是欣喜远大于其成书过程的艰难的。"
       师嫣是驴坛的老大哥,也是本书筹备期的联络人,承担了许多繁杂的工作,从最初与出版社的商谈,到板式的设计、图片的配合、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值得尊敬。
       许多驴坛的网友都在幕后参与了本书的工作,为自己心爱的驴坛结集出版的第一本书献计献策,还有一些驴友不计名利,为本书提供图片。正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使这本书能有今天的这个面貌。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在编排此书的时候,不得已忍痛舍弃了许多优秀的驴友作品,这也使我们在欣慰之余感到一些遗憾。


        阅读这本书是快乐的。因为这种快乐在作者们行走的脚步里和字节里飞扬着,极富感染力。从《夜巷听琴》到《红海夜航船》、从《下梅古村进行时》到《西藏,我的思念》、从《旅途人物》到《新疆艳遇》,还有"洒意"、"印象"、"视角"、、、、、、,一种率性而行的大自在,让人在真切的快乐中,领受到了毫无矫饰的图文之美。
         一群"驴"子,也许不会在意本书的得失。然而,他们留下的这一行脚印,却这样镶嵌在山水间、村落里,在一个善于遗忘的时代里留下了足以自豪的印记。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中所有的文字都来源于驴坛这个富有生机和朝气的网络社区,四年多来,这里来来往往的众多网友,用他们健行的脚步在地球上行走,又用他们善感的心灵体验。感悟,这几百页的文字不过是他们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情感大海的一滴水,他们不是专业的作家,文笔不老练,不讲究起承转合,兴致所致,不过是娓娓道来,像是讲故事,又像是聚会中的闲谈,惟一不会被挑剔的大概只有真实,而这样的文字,我们没有理由不认为它是无价之宝。
         这样一本小书,算作对这些把生命中的一部分时间消磨在这个论坛上的网友的一个小小的阶段性总结,也算作给大家的一个纪念,驴友们行走的脚步不会停止,继续出版的艰难和欣喜仍会与我们相伴。
        我们参与了本书成书的过程,所以我们愿意在这里感谢湖北人民出版社以及本书的责任编辑王隽,因为他们的理解以及认同。
       我们还要互相感谢,我市指新浪旅游论坛的驴友之间,因为我们彼此在分享生命中的一部分,对于熟悉这个论坛的朋友们这是不言自明的,而现在,当这本书被更多的人看到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着他们也在分享我们在路上的那份体验了,这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心理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351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193
发表于 2005-7-12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曾经疯狂地主张毁灭一切,毁灭使我们感到无所适从的一切.现在我懂得了,我们什么也毁灭不了,除了我们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4714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61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7-12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红衣村姑 在 2005-7-13 16:01:18 编辑过]

【东坡在世,我愿追随其后。恨没有早生88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935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402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7-12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4千多个字啊,一个一个敲出来

云游辛苦了!!!

文章很好,有厚重的沉淀

驴友们需要有共同的语言

才能够更加地默契起来......

 

小菜一碟,大坛百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4714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61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7-12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红衣村姑 在 2005-7-13 16:05:56 编辑过]

【东坡在世,我愿追随其后。恨没有早生88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222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025
发表于 2005-7-14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独立、宽容、尊重、好奇、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这是我在本文所看到的。

从自助游的角度来说有点道理,可从户外运动的角度来讲却很肤浅。一方面说旅行的动机不是追逐时尚,更不是炫耀卖弄,纯粹是源于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一方面又说是个性化,要挑战自我,充满了矛盾,呵呵。

我也转两篇我很喜欢的文章上来,都是来自《户外探险》杂志。

                   [转帖]户外“驴”与“犀牛”之辨析(转自《户外探险》

如果有人问现在做什么最容易,我觉得是做驴子,上网一注册,就是驴子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旅行的人开始称自己为“驴”,以区隔大众旅游。之所以给驴字加上引号是因为如今这世道赶时髦的太多,连当驴都是一种炫耀的资本了,不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口号喊得山响,却往往犯些低级浅薄的错误。动辄就挑战这个那个去了,动辄又把这个那个征服了,真是贻笑大方。买最好的装备,武装到牙齿,虽也纵情于山水,但有悖于户外运动的真谛和内涵,动机不纯,只是方式现代,手段高明罢了。

        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快乐方式,有自己寻求快乐的手段,但驴子们的活动如果没有一种精神贯穿其中,和大龄青年的娱乐郊游有什么区别?新人在活动中受到了怎样的引导?有什么东西能不断传承?又把自然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呢?为户外感慨无限!

         终于,出现了一群自称为“犀牛”的人。在户外,犀牛们是最没有目的的,温情平和、不喜争斗,出于对自然的尊重,犀牛不会轻易改变任何事物为自己所用!毫无疑问,他们是普通人,却是为他们深爱的户外做了所能做的一切的普通人。在有着无数选择、无数机会、无数可能的户外天地里,每只驴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都能在情感与实际中找到平衡点,使自己能安于一种稳妥舒适的境地,这是犀牛所不会的,所以也许他们永远都只是世人眼中的傻瓜,可是在面对自己与自然的时候,他们却一直明确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因为一个原因走到一起来,在出行的过程中结为可信赖的朋友,在交流中渐渐形成接人待物的种种理念,在行走中坚持与自己、与社会、与自然的约定,并且,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感染着新人,使他们能成长为一头真正的犀牛,融入到那种自助互助、平和向上、淡泊与热爱交织着的气氛中去。那是种宝贵的坚持!

         户外犀牛曰:在户外,做驴子是一门技术,而做犀牛则是一门艺术!

                                                       We are Rhino

历史上,犀牛曾广泛分布于非洲无数大草原及亚洲的热带雨林中,而现在,所有的犀牛种群都几近灭绝。仅存的犀牛有五种:印度犀牛和白犀牛被列为濒危动物红皮书(IUCN)的受威胁物种,黑犀牛、瓜哇犀牛以及苏门答腊犀牛都被列为极危物种。

人格化的犀牛的出现,不是来自草原和雨林,而是来自于荒诞戏剧。从法国前卫剧作家尤涅斯科(Eugene Ionesco)《犀牛》,到最近在京城热演到100场的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艺术已经将犀牛赋予了很多人格特征:坚持与执著,从不轻言放弃。在这个带有物化趋势的社会中,犀牛式的人是芸芸众生中的异类,甚至同样有着濒临灭绝的危险。

几个月以来这一直是编辑部的热点话题,小编们对朴拙坚忍的犀牛喜爱有加,最终演变为,大家一致推举犀牛作为杂志2005年新代言人:

——户外犀牛散淡平和,不喜争斗,不会动辄谈征服和战胜,不挑战自然,也不挑战自己,从来不在乎外物的阴影是否高过他的灵魂;
——户外犀牛的记性不太好,会忘记自己没有的东西,忘记别人有的东西,越简单越快乐,偶尔郁闷的时候就去山里走走;
——户外犀牛不喜以炫目的装备来给自己贴标签,以标榜自己很户外,他惟一的饰品是那朵理想主义的狂花,在宽厚的脊背上温暖绽放,偶尔碰触到他尖尖的犄角;
——户外犀牛的身材一般都不够矫健完美,但他们的执著可以弥补这一点,在各种极限自然条件下,始终淡定从容,默默坚持;
——户外犀牛也很会享受生活,他们优游闲逸,他们总是能明白自己内心需要的是什么,宠辱不惊。

总之,户外犀牛们只是执著地犀牛着,这可能不是文化的问题,只是关乎自由。在这个概念推出以前,就已经有很多户外犀牛在默默追求着黑暗或光亮。

                                                 阶级划分与适者生存

不知道“驴”这个词是哪年流行起来的,然后频繁地在网络上看到猛驴/菜驴/老驴/强驴种种称谓。人在哪里都喜欢划分阶级,所以当户外运动和小资一样时尚流行起来的时候,即使在深山老林中也未能免俗,还时刻惦记着谁比谁更强。
不知道具体划分的标准是什么,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道理在某些群体中仍很流行。随着媒体、网络以及五颜六色绚目的行头的诱惑,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山野的同时,也让户外这个单纯的词复杂起来、时尚起来。于是,一条路,你能四天走完,我就非要三天走完;你能白天走完,我就非要黑夜走完;你能在晴天安然通过,我就非要在暴风雪天也试试;你也许需要同伴的支援才能完成,我偏想独自去偷欢……
不要忘了,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越接近山野极限,也相对越接近大限。不要以为户外运动是很个性化的运动。也许怎么玩是自己的事,安全与否也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为了既定的目标去冒险很痛快、很值得,但绝望的刹那,我相信你会后悔的。山友大都越爬胆子越小,因为越往后就越明白“猎犬终须山上丧,将军难免阵前亡”的事太可能发生在自己头上。“因为山在那里”,所以就想上去送死纯粹是自私的狗屁逻辑。生命不是个人的,每个人都有父母朋友,都有需要他的社会群体。
    无知者无畏,但最好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毕竟探险不是冒险,别因为玩了一两次高难度就忘乎所以。想持续长久地体验山野的快乐,最好学会怎样好好活下去。有人说过,在雪山上你能看见年老的人,也能看见轻率的人,但你看不见年老且轻率的人,因为他们被自然选择了。注意安全、珍惜生命并不是强调保守和无味,户外运动需要挑战,但必须建立丰富的经验、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装备、细致的准备和老天帮忙的基础上,然后用脑子爬山,而不是简单依靠身体、意志或者装备——仅凭热情和勇气解决不了问题。
    没有血的教训,人就太容易健忘,但人再强也强不过自然。户外不是比赛,快乐不是来自于你身上的标签,走的快慢,爬的高低,经历的多少,和你获得的快乐多少没什么关系。反正就是玩,在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能最开心就是“强”。

    户外犀牛曰:不管贴什么样的标签,户外也只不过是户外。

 

[此帖子已被 华仔 在 2005-7-14 0:17:45 编辑过]

[marquee][color=Blue][size=3]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读书破万卷 上路如有神[/size][/color]
[/marquee]
www.54c6.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1222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025
发表于 2005-7-14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俺没吃饭 发表于 2005-7-14 0:27:47 :
麻烦哦,算鸟,自己想做啥就做啥
饭哥说得对,我只是说说我的想法和观点,不代表是正确地,嘿嘿,周末有好东东给你
[marquee][color=Blue][size=3]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读书破万卷 上路如有神[/size][/color]
[/marquee]
www.54c6.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935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402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7-14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看到类似的讨论

视角的不同,会使得我们更加丰富

也更加包容

这是符合自然的“道”

 

小菜一碟,大坛百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778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04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都要经过自己的脑子想一想,想想事情背后的事情,想想事情蕴涵的道理。

心理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2 21:49 , Processed in 0.0644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