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洞苗寨婚俗 苗族婚前恋爱比较自由。社交活动苗语为“叉帕”或“叉伙计”,直译为“会姑娘”或“找朋友”。由于这种社交活动一般都是通过定期赶场天进行,故生活在苗族地区的汉族,把这一习俗称之为“赶边边场”。
苗族小伙子表达自己爱慕之情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掐指”、“讨糖”十分有趣。 “掐指”就是在节假日赶场人群集中的时候,假若小伙子对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就悄悄地挤到姑娘背后,出其不意地把手伸过去,轻轻地掐一下姑娘的小手指。假若姑娘真心实意的接受小伙子的爱慕,就背过手来轻轻地掐一下小伙子的小拇指,或回眸莞尔。若不愿意的话,就不理会。这样就不会带给小伙子难堪。
“讨糖”就是男女青年在“玩山走寨、行歌坐月”交往过程中,假如小伙子中意一个姑娘,就以“讨糖”为名向对方求爱:“听说小妹糖很甜,哥想吃糖没带钱。”姑娘如果同意,大都去答:“小妹有糖糖太酸,大哥吃了腰会弯。”小伙子答着说:“大哥想糖眼望穿,小妹糖酸心不酸。”通过几个回合的“讨糖”,姑娘就会给小伙子留下一句柔情的话:“大哥想糖跟妹来,酸坏牙齿莫责怪。”然后抬脚就走,小伙子便紧追上去,尔后便是林间、溪边亲密的窃窃私语。假若姑娘早已有了意中人,就会对小伙子说 :“小妹有糖早卖完,大哥吃糖别处尝。”姑娘假如真的不同意,就回答说:“小妹人穷不卖糖,大哥要糖没望场 。”有的则真正 买上颗糖送送去,即是推托之辞也表示“结交不成仁义在”之意,这时小伙子接过糖就会知趣地离开。
男女青年通过“掐指”或“讨糖”定情后,以后便是邀约相会、互诉衷肠了。他们用树枝、树叶、野草和野花编成样式不同的标记,以说明心境,表明约坐的地点和时间。草标表示约见,花结表示幽会,花草合编则表示要订终身。
初次约见用茅草编 的蜜蜂表示:“我等你,能来吗?”再次约会则会香草编的蜻蜒表示:“地点依旧,请你快来。”不能赴约用茅草穿过树叶编成的蚱蜢表示“因有要事,不能抽身,特表歉意!”红花结表示热情,渴望尽兴交谈;蓝花结表示愿想见,但必须有月光明媚的夜晚;如果是白花和茅草编 结的“白白雷公”,那就是“多次无故失约,今生不愿见你”的问罪之师了。
到男女双方都认为情投意合,真心相爱,爱情的果实已经成熟时便 开始换信物。男方把毛巾、腰带、烟等物送给女方,女方将银簪、手圈、绣鞋等物送给男方,表示彼此爱慕深。随后,双方就告诉自己的父母,再过一段时间,男方父母就请一位象征性媒人牵头,在一起商定完婚的吉日。
苗族男女青年通过恋爱相互了解后择定吉日,约定日期,女方不告知父母乘夜去男方家居住,这种婚姻形式叫“走婚”。待女的生了小孩,然后男方才举行婚宴,女方父母送嫁妆,双喜临门。苗族举行婚礼时,男女两家各请来的歌师,互唱苗歌,彻夜不眠。
苗族中不是走婚的,姑娘出嫁前要修眉。眉毛经过修饰后,像一片细细的柳叶。姑娘修眉有两层意思:一是爱美,二是向人们表示从此以后她为人妻。新娘出门时,点两把火把,其中一把火把随着送亲队伍一直点到男方家门口,另一把在姑娘家门口燃着。火把所表达的意思是:人类祖先发明火,苗家对火的崇敬;另一层意思是从此以后姑娘已经立家立业。送亲队伍到男方家门口,男方家的迎亲队伍早已在那里等候,然后进行拦门,喝竹筒酒,亲年青力壮的男子走向前去帮助接担子。
苗族婚姻婚夜不婚,因为客人挤满屋,唱歌听歌的人整夜不睡,新郎忙里忙外招待客人,新娘坐在火堂边陪姊妹们。第二天(有些是两天三晚)或第三天早晨请人说“接亲话”,苗语称之为“卓雀”。接亲话说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向大家讲述苗族历史。其间新郎家兄弟或亲戚家也备好酒菜,请所有的客人到屋里去做客,有几家吃几家,这种习俗叫着“吃排家饭”,苗语称为“哝利高”。
散客那天,本寨男女青年站在寨子路口,向客人“卡鼓”和“卡歌”,晚上,本寨男青年个个都到新郎家向新娘讨“洗脚水”,实际上是闹新娘的一种方式,向新娘逗趣,考考新娘聪明才智,试试你的口才。  找对象"赶赶边场"  [此帖子已被 芒芒果 在 2005-9-7 15:14:0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