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额济纳旗有着许多古迹,最著名的就是黑城了。
黑城为西夏国所建,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库木镇东南25公里处,于弱水(现名黑河)东岸,是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黑城东西长470米,南北宽384米,总面积18.05万平方米。从景区门口到黑城,要经过一大片戈壁。黑城就坐落在这片戈壁之上,黑城的另一边面临茫茫沙漠。
远远望去,黑城仅存的残墙断壁难掩昔日的辉煌,气势恢宏,雄伟壮阔,令人惊叹。黑城的边角上耸立着三座佛塔,站在佛塔脚下抬头仰望佛塔,阳光从高耸的塔尖射出,好似佛光万丈,一种神秘而敬畏之感,油然而生。与之相对应的西南角是一座圆顶清真寺的遗址。佛塔与清真寺形成鲜明的对照,传统的佛教和外来的伊斯兰教在同一座城市中存在,十分耐人寻味。黄沙已经快将黑城淹没,要想登上黑城城墙,就要爬上高高的沙地。我们深一步浅一脚的登了上去,站在城墙上俯视城中,空空如也,只剩些许房屋墙壁的遗迹,在冥冥中述说着当年黑城的繁荣。
漫游古城,往事如烟,神秘的黑城,令多少游人思绪万千。遥想当年巴丹吉林沙漠中的这座城市,它曾经是那样的令人向往!给无数沙漠赶路人带来温暖。而如今,只有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沙在脚下瑟瑟流动。这座千年不朽的古城还能存在多久?是否再过几十年,也会被流沙吞噬?
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达赖库布镇东南约35公里、纳林河东岸荒漠中。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围约1600米,最高达10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一座,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教拱北一座,巍然耸立地表。
“居延”一词为匈奴语,其意为“天”。居延地区原为匈奴牧地,19岁的大汉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汉朝曾在这里屯兵戍边,创造了居延地区灿烂的汉文明。汉后这里的文明断断续续、起起伏伏,战争的创伤浸透了弱水河畔。
时至公元1038年,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在这里设立“威福军司”,这是居延文明的又一次高潮,也是这里成为如今西夏文化研究重要线索的原因。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军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设“亦集乃路总管府”,这里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马克波罗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进了东方天堂。
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攻破黑城后明朝随即放弃了这一地区,此后黑城便在尘封的历史里沉睡了的近700年。1886年,俄国学者波塔宁在额济纳考察时发现了黑城。1908年4月,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这里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贵的汉文、夏文对照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及《音同》、《文海》等古籍,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和掠夺行径轰动考古界和史学界……
黑城平面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东西434米,南北384米,两墙中部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残高约9米。城西北角建有一覆钵式喇嘛塔,原有的街道和主建筑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农田的残貌仍保持其轮廓。沙漠已经快将这里吞噬,黑城里面还埋藏有多少珍宝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它给人类带来的思考绝不应该仅仅是珍宝……
虽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但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2001年06月25日,黑城遗址作为夏至元时期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归入居延遗址项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