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58|回复: 4

西行二万里散记之二迪化篇

[复制链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发表于 2011-11-15 16: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晓山 于 2011-11-15 17:17 编辑
西行二万里散记之二迪化篇

夜入新疆,对新疆的种种神秘猜测均被疲惫压住,醒来时车进入吐鲁番了。天已大亮,卧铺车厢内人声鼎沸,上了许多人,一打听,他们都是铁路职工家属,去乌鲁木齐办事。眼前的景致有所不同,他们告诉我说这是戈壁沙滩,只见满地小碎石,山坡上也无小草,满目荒芜且难见动植物,甚是刺激感官,方知已到化外。

新疆在公元前79年就为中国,当时西汉王朝驻扎在车师(在今吐鲁番地区建立西域都护府,设立戊已校尉),控制西域,特别是丝绸之路的沿线重要城市设兵,屯田,使整个河西地区成为了西域都护的大后方。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匈奴乘中原大乱之机又控制了西域。公元91年班超任西域都护,他驻节于龟兹,并派戊已校尉驻守车师。几年后,班超击败了焉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派使者与汉朝建交,后唐宋朝在高昌建安西都护府,在昌吉设北庭都护府,直至清帝国统一其地,设伊犁将军府,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为新疆,从此西域一名改为新疆。

从历史中可以看出,政权稳定时,西域相对稳定,反之动乱不息。清代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就是最好的佐证。加之西域地处祖国最西边陲,外族入侵,兵患连年,真是一块多事的土地。新中国成立后,王震的部队进疆进行了强有力的整治,屯兵、屯田,形成了今天的建设兵团格局,以保新疆安宁,可见历朝历代对西域的稳定发展都是煞费苦心。

中午到乌鲁木齐(原称迪化),好友李峰接站,把大家安顿在奥体中心宾馆并设宴招待,大家一扫疲劳。午后齐逛大巴扎,一睹异域风情。我们脱离团队,去探亲访友。

下午至乌鲁木齐烈士陵园祭扫二哥嫂陵墓。二哥十六岁随部队进疆,一生奉献在此,终老在此,是这座城市由衰至兴的见证人之一。陵园宽大肃穆,面对城市,背靠天山,山风徐徐吹来,空旷无人,我此时的心情异常悲凉,想05年相见二哥嫂的英容笑貌就在昨日,可惜时光不再,阴阳两界,今日凭吊何时能再来……

“青山处处埋忠魂,马革何须裹尸还”,离家万里的他何日方能魂归故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还。这是多少代军人的命运真实写照。

嗣后,我们在亲戚的陪同下参观了新疆民族历史博物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出土文物,使我们领略了这片神奇土地上所发生的神奇故事。进疆时我也检索了西域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但听讲解员生动的叙说和置身在这历史鸿篇中,真是受益匪浅。

讲解员最形象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新疆的“疆”字最能说明我们新疆的地势地貌,疆字的“弓”是指新疆漫长的国境线,而弓字里的那个“土”是指十六世纪清政府签订的“伊犁条例”等一系列辱权条例被外族强权割去的土地,而“疆”字三横是指北中南三座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上下的两个“田”字是指北疆的准葛尔盆地和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横穿其中部,把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约为中国总面积的1/6,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剧烈,地貌类型齐全,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化,特别是许多地方自古以来人迹罕至,一直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西有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东有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吐鲁番盆地,全境160多万平方公里,1860万人口,生活着47个少数民族,所以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幅员辽阔,不到新疆不知中国山势地形之美,不到新疆不知中国民族风情差异之大。讲解员自豪地说完了这番话,我也对新疆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此行14人主要是在北疆八日游,驱车行程近3000公里,从地图上看仅为新疆版土的四分之一,我倒吸了一口气,乖乖,要把新疆大致游玩一圈,这得还要来几次?

我无法记录下这博物馆从公元前79年至今的发展史,实在太浩瀚了,一切,只能借助相机摄下许多文字图片记载。

择其所好,我着重看了《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整个陈列分为:文明的曙光、金石之光耀天山、汉通西域开先河、群雄争霸民族融合、大唐雄威置安西、勇捷回鹘迁天山、蒙古西征立汗国、大清一统治新疆这八个单元。从西汉把西域列入中国版土开始,粗线条地强记。

在小河文化展区,看到树葬的民风,犹感独特。中国各族的殡葬呈五花八门,有天葬,水葬,树葬,岩洞葬,悬葬,土葬,形式不同,仪式不同,祭典不同,甚至对殡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可以看出殡葬文化直接反映出各族人民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研究发掘整理各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看到出土的楼兰美女,叹为观止,整个博物馆出土僵尸就有好几具,有武官,有女性,有牧民,有欧罗巴人,有汉人,有西域人,尸体都保存良好,有的眉毛都清晰可见,大概是由于西域天气干燥和沙漠辽阔的缘故,许多出土文物均保持得很好。我看过不少博物馆,如此集中看到这麽多远古人类原体是第一次,给我感观和心灵的冲击太大了,极易把人带到那洪荒野蛮的年代。

在民族展区,看到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锡伯、满、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的腊像和生活场景。在配乐装饰下,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地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于阗歌舞就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传入中原,蜚声中外,名扬天下。

《瀚海霓裳----西域服饰的记忆》展区,我看到了远古至今的西域服饰文化。服装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提高了历史上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和品味高雅的生活质量,而且拓宽了东西方各民族审美视野,把文化的内涵直接与人的精神面貌相结合。我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称,在蕴含着博大精深文化思想的服饰文化中,源远流长的西域服饰是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汉唐丝绸之路大量的胡人进入长安,各民族服饰都得以展示,汉服饰中的女人纱巾极有可能就是西域服饰文化的翻版。(这是我个人理解)在敦煌我看到壁画中菩萨时就觉得服饰色彩有些异样,款式色调均与内地菩萨不同,可见西域服饰文化也影响了绘画艺术。客观地说我就对那千篇一律的汉服饰生厌,此次进疆就想买件少数民族的夹克衫。

出博物馆入集市,亲戚问我们吃什么,我们点了新疆风味的手抓饭。“手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糯,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招待宾客的风味食品之一。抓饭的原料是新鲜的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俗是先请客人坐在炕上,当中铺一个干净的餐布。随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提壶,请客人逐个洗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待客人们全部洗净坐好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布上,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当然,我们今天下馆子吃手抓饭都是用小勺,我觉得味道还可以,与我们武汉的炒花饭有异曲同工之妙。

夜归队,疲困早睡。当夜团队出现不和谐之音。因为我们事先约定新疆段由李峰负责,我的确不好置喙。面对锱铢必较之人,李峰也只好双手一摊,任其所为吧。至此,团队处于无为而治状态。

晓山

[/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5

回帖

81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815
发表于 2011-11-29 11: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而发,下次带上我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主题

7591

回帖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8612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现任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11-29 15: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凡响的文章,连起来拜读真是一篇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6: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雪山 雪山兄过誉了,自成为新驴后,我几乎看遍了网站的各个版块内容,发现会写之人真不少,我们组织真是人才济济,定能长足进步。年关抵近,不知有否聚会,搞个题目,大家座谈交流一下,或许有利于网站健康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0 10: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楼主更多的趣事感文。 赞扬.gif
不问人间恩怨事,无心一笑走春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7 13:57 , Processed in 0.04992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