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韩韩 于 2012-2-11 10:01 编辑
(一)广州——奢华商埠今依旧
一天“费劲”地狂飙十小时,南下来到依然下雨的广州。
第二天,雨,淅淅沥沥、稀里哗啦;伞,遮不住南国美景。哥哥、嫂子,还有我们,一起走这一路,沙面-荔湾-西关-文塔。所有人的鞋全都湿透。
沙面
沙面在广州城区西南。 宋、元、明、清历代为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现为广州重要商埠。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岛上还有很多树冠巨大,很是壮美的古树。
荔湾
荔湾博物馆位于广州荔湾区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4号,旧馆址是民国初期英商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先生的故居。这里既有西式别墅,又有中式庭园,有仿罗马、希腊的柱式及拱门,又有由峰峦、岩洞、亭台、路桥等组成的被誉为“岭南石、山奇景代表作”“风云际会”石山及“石上飞榕”奇景,石下有池,据说池水曾通荔湾湖,游艇可至石山脚下。博物馆内的西关大屋再现了传统西关大屋的典型模式及西关住家的生活情态和文化景观。
雨中宁静的小巷令人遐想无限。
西关
西关,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而西关角形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范围包括文昌桥、大观桥、泮塘、昌华园周围一带。清中叶以来,广州一口通商,西关经济持续繁荣,富贵人家多聚于西关,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起来,至清朝晚期,广州有三百多家私塾,大多设在西关,且女子私塾增多,及后新式学校日趋完善,就读的西关*姐就越来越多。西关*姐群学贯中西,不同于广州其他地方的女性,出入传统又突破传统,把知识学问融入了无敌的青春之中,所焕发出来的魅力,在当时广州少女群体中可说是出类拔萃的。
广州有句出名的俗语,叫作“东山少爷,西关*姐”。东山向来是广州权势实力人士的的世居地,出入东山多是官家子弟;而西关是自古广州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姐们多数居住在那里,花飞蝶舞,招摇过市。花园式洋房与西关大屋,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各分东西,相辅相成,是支撑着整个三十年代广州商业社会的两大缩影。
文塔
文塔又称文笔塔、文昌塔,为明代中期至清代建筑,位于荔湾区龙津西路逢源涌畔,是一座六角形金字尖顶瓦木建筑的古塔。文塔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是广州市区内唯一的功名塔。塔首层门头和二楼窗顶各嵌有“南轴”和“云津阁”字样的楷书石刻,隐含振兴文气、平步青云之意。塔内原供奉有魁星,即文曲星,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相传谁人被此笔点中,便可中科举功名。因为文塔上有“云津阁”石刻,此处定名为云津苑。
今天是腊月廿二。下雨,风大,好冷。游人并不多。不过,几天之后,广州会迎来盛大的花市。家家户户,各街各铺,全都摆上缀满金黄色小橘子的或高大或精致的橘子树,延续那一种繁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