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09|回复: 2

山水秦岭,人文陕西 之二凭吊蔡伦墓

[复制链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发表于 2012-10-15 10: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离开佛坪前,夜店老板告诉我们:佛坪其实没什么可好玩的,(我理解常居深山,不以仙境为美。)去汉中沿108国道两旁到处皆有名胜古迹。后来证实有:蔡伦墓、朱鹮之乡、张骞墓、李固墓、古汉台、张鲁女墓、褒斜栈道、石门风景区、武侯墓、武侯祠、定军山、张鲁城遗址、诸葛亮制作木牛流马处、阳平关、马超墓、汉水源头、天荡山等等,还不包括今人开发的各类风景区。
看客大概与我们当时的心情一样,“乖乖,这么多景点如何看得过来?”

从秦岭深山盘旋而下,人车极少,路面较窄,沟壑千万。不断出现陕西驴友背囊徒步者有之,骑车者居多。上行下行颇忙,感佩他们吃苦之精神。开车均不易,况乎骑车?

佛坪至汉中148公里。车至108国道洋县78公里处,蓦然见蔡伦墓纪念馆,喜极。中国四大发明之首造纸技术发明者蔡伦墓在此,非得去凭吊一番!






蔡伦墓祠位于洋县城东8公里的龙亭镇龙亭村。墓园原占地25亩,现占地为6亩,园内有建筑设施13处。祠的中轴线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正殿大门上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中轴两侧有钟楼、鼓楼、厢房、戏台等古代建筑,感觉规模较小但礼数到位,祭事该有的设置都有,不失侯爵身份。

      
游人寥寥无几,门票30元。墓祠内陈列文物不多,清静寂寥,蔡伦博物馆内稀有人光顾,几张字画慵懒斜挂在墙上遗落着一层灰,现在干脆沦落为工作人员的休息室了。我极为仔细浏览了每一个角落,蔡伦墓道上青苔累累,可见足迹少至,墓碑暗涩青晦,字迹渐已模糊难辨,几块陪衬碑文早已被风雨侵蚀,难解文意。






叹曰:国庆长假处处人满为患,唯见此处管理人员比游人多。蔡伦蜚声海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名列第六的蔡伦竟遭国人如此冷落,心中愤懑不平:在中国科技人才缘何贬值如此?悲哉!     

此时,我暗思一定要写好这篇游记,方可无愧于先人,方可对得起他发明的这笔下的“纸张”。


蔡伦东汉61年生于湖南耒阳,卒于121年自己的封地陕西龙亭。因“封地遥远,难葬故里。”所以他即远离京城洛阳(东汉国都),又无法魂归故里(湖南耒阳),孤零零长眠于此,甚是悲切!后湖南耒阳家乡亦修建一墓,故蔡伦一人二墓,各说是真身在此!再后学者根据龙亭蔡伦墓傍松柏群树龄,断定:此处为蔡伦墓不缪!
     

蔡伦15岁入宫,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一生侍奉二幼主,三帝后,直至121年含冤饮鸠自尽。其政治生涯功过尽不可究,虽然他自杀后30年,朝廷为其平反昭雪;但单就其为人类社会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就值得千秋万载去歌颂,去追慕,去敬仰,去崇拜,去大书特书!08年中国奥运会开幕式上,老谋子把蔡伦造纸场景搬上舞台,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其丰功伟绩,蔡伦是无愧不朽的!在这里向张艺谋深深鞠一躬,谢谢他和一批有良知的文人,没有忘记这位古代科技伟人。

《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蔡侯纸?从后汉书可以看出,“纸”并不是蔡伦发明的!显然蔡侯纸之前应该就有纸了,将蔡伦发明的纸冠以“蔡侯纸”,我理解是区别于其它的纸。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蔡伦之前已经有人使用纸张了。但是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技术,扩大造纸原材料的来源,降低成本,提高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使原本昂贵的纸张得以大量便宜生产,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现在给蔡伦发明家的定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重大改进者”。(这与我们孩提时掌握的知识是有区别的)。
      
蔡伦虽然不是纸张的发明者,但他依然是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这一点丝毫不影响他立于世界科技之颠的地位和作用;他发明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然而,蔡伦的造纸术在历代流传中依然得到后人的传承发展和延续,从相关资料中可以清晰看到这一现象:
      1、西晋                   左伯       山东人                   加工纸
      2、西晋                   张华                                    桑皮纸
      3、东晋                   范宣       陈留人                   藤皮纸
      4、东晋                   张茂                                  (笞)竹纸
      5、南朝(宋)        张永                                    加工纸
      6、南朝(梁)        肖城                                    五彩纸
      7、唐朝                   薛涛                                    薛涛纸
      8、唐朝                   段成式                                云蓝纸
      9、唐朝                  僧修德                                楮皮纸
    10、五代                  颜方叔                                砾纹纸
    11、五代                  曹大                                    宣纸
    12、明朝                  徐青                                    银皮纸、桃花纸
    13、明朝                  胡正言                                毛泰纸
    14、清朝                  李显庭                                毛边纸
    15、清朝                  鞠松苇                                粉笺      



纸!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觉得多么平常,无论贵贱贫富都能使用,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没有纸的世界是个什么模样?我们就以蔡伦为背景,看看那个世界。东汉初,书籍靠简帛,简重而帛贵,且不说书写不易,物贵稀少,不是人人得而有之物。从马王堆出土文物中的帛画、帛书不难看出,那可是帝侯之尊的用物。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留世之简书已然不多,近年来考古所获,多为记事竹简,成册书籍画卷几乎没有!无怪乎三皇五帝、夏商周、秦皇汉武直至蔡伦年代,就没遗留下多少文字图画记载,仅用摩崖石刻佐以记事,借以传言留世。反之,看看世界,看看邻国与西方,更是如此。
        
蔡伦身后1000年,欧洲人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造纸技术。(注:公元二世纪纸在中国就广泛应用,嗣后的几百年里中国人向亚洲其他地区出口纸张。在很长时间里中国对造纸术保密,直至751年,有些造纸工被阿拉伯人俘虏,造纸术逐渐才传播整个阿拉伯世界,12世纪欧洲人从阿拉伯学到造纸术,结束了使用造价昂贵的羊皮、小牛皮和纸莎草纸的书写时代,纸张的使用这才逐渐延展全世界)。

纸张的使用,使古代中国迅速发展,无论文化、政治、军事还是宗教,盛唐的出现就是很好的历史佐证。马可.• 波罗的著作特别强调这么一个事实:十三世纪的中国远比欧洲繁荣昌盛!

此时的欧洲全面使用纸张后,成功地缩小了文化上的差距。紧接着他们发明了可以大规模印刷书的技术,而我们依旧还在刻字印刷。由此可见中国科技发展缺乏后劲,错过了多好的发展时机。随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的发明,都未能加以广泛利用于富民强国,直至西方人用坚船利炮侵略我国时方悟:我们祖先的发明竟成了洋鬼子手中的利器!

痛定思痛,究其原委,固然有我泱泱大国华夏民族天下为邻,和为贵的美德,也不排除“利器凶险”不可为,侵略他国是宵小行为,大汉帝国不屑于此的士大夫观念;但从深层次思考,窃以为:是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科学技术人才的问题。

首先,依然是当今所说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每一项科技发明创造的应用是一个全社会的事情,它不是用于当权者的夸耀,更不是用于“填补了某某技术空白”的屁话,然后束之高阁。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可千百年来科技发展总是与生产应用脱节,非是那一朝一代、那一个政府的原因,好像中国人的陋习一样,根植于基因当中!

再次,就是不尊重科学技术,尤其不尊重科学技术发明者、创造者。不谙科学之于人类贡献道理。中国自古崇尚文化,轻视科技,挨了打后,打痛了,能记得一下,久之淡也,盛世更是如此。一篇文章可以传世;一台演出可以爆棚;一名歌手可以富抵诸侯,而一位科学家生前与身后可以默默无闻、、、、、、

我不是历史家亦不是政治家,不敢妄加评论历史与现实,只是走在蔡伦墓道的青苔上,心中空余感慨:在中国科学家的身价就这么低吗?芳名永继,光耀千古的赞颂之词就是眼前这景象???




                                                                                                                                       晓山

                                                                                                                         2012,10,11日于家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8 收起 理由
难民 + 18 很给力! 在路上 让经典永垂不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5910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2-10-15 12: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肯定楼主是一个会玩的玩家

透过这些文字和图片让人怀想千古,而今只是俱往矣...


谢谢楼主精彩分享!!!{:soso_e160:}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0-29 20: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2 01:02 , Processed in 0.05985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