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草日崷 于 2009-4-10 18:05 编辑
張忠恕、鄭靜紋編譯 沒有休息,就沒有完攀--如何防止前臂僵硬 Rest not, send not -- how to keep the pump at bay From Climbing Magazine by Matt Stanley
在路線起攀點上方七十呎,距離頂端只剩20呎,我的前臂僵硬腫脹,而我的手指正擠在一個難以休息的爛點上。那個時候,地面上有人仁慈地指出我可以回到剛才的一個大凸點並坐在上面。這就足以讓我能夠放開雙手休息,並且完攀那條路線。
On-sight或red-point一條運動攀登的路線並非只取決於能否通過難點。想想有多常聽到同伴哀號“我通過了那個難關,卻在完攀點之前墜落!”想要讓自己隨時有能力應付接下來的狀況,就需要找出並善用最佳的休息機會。這裡有兩項要點要記住:
找出不常見的休息姿態。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一個好的休息姿勢是一個大手點加上兩個腳點,但是很多路線上的休息點並非那麼明顯。需要注意找出靈巧的肢體語言,例如用手腕、手臂、腳跟、以及腿去勾,用臀部或肩膀去卡去摩擦,卡膝蓋或手,劈腿似地把腳踢開,甚或使用坐的姿勢。更需要練習卻也是很有用的休息方式包括用手肘撐住(將手肘放在石盤上並撐開),用手掌多肉的部份摩擦小點,以及──看起來似乎很瘋狂──背向岩面。發揮右腦的創意並找出可能的組合,例如一個用腿和腳趾勾住的姿勢(圖1),同時塞手並用臀部推擠,或是結合把腳踢開以及用掌摩擦岩面的方式。
圖1. 完攀和墜落的差別在於找出有創意的休息位置
策略化的休息。既然on-sight沒有任何有關路線的外來資訊,包括可在何處以及如何休息的訊息,就要從地面徹底而準確地仔細察看路線以標出可能的休息點。同時也要想像可能需要用到的肢體語言。
因為在on-sight的時候只有很小的機會能真正做出休息動作,redpoint就會要求你掌握所有避免前臂僵硬的機會。別只是依賴老式的交替甩手;遇到的難關越多就越要儘可能找出休息的機會。
若在下個難關某一隻手所要耗費的力量比另一隻手多,就可以考慮不均衡的休息,犧牲一隻手的休息機會以期讓另一隻手休息(圖2)。也得決定要在一個休息位置上回復多少力氣。下一段攀登是否需要力氣完全回復?或是在一段難度適中的攀登之後有一個好的休息點?多用點腦,少用點前臂。
圖2. 不均衡的休息能夠成為漂亮突破難關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