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游记 龙泉山位于武汉市东郊21公里处,东南北三面环水,滨临梁子湖,两条山脉如二龙戏珠,是一处风景独特奇异、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区。 危楼百尺对高峰, 只有烟云缥缈中。 绿水绕门幽似月, 青山入座穆如风。 日边金阙由梯达, 天上银河有路通。 欲识灵泉景物好, 山南山北与山东。 这是宋朝神童李孟宗赞美龙泉山娇容的诗篇。龙泉山又名灵泉山。汉代到隋朝名江夏山,唐朝称夹山,(两山夹道之意)宋朝改名龙泉山,俗称灵山。它是由天马峰、龙帐峰、笔架峰等六座山峰蜿蜒起伏,曲折回环,气势恢宏而鬼斧神工造就而成,并由于唐朝宰相李溪开建造房屋,凿地得东西两泉,东井冒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非常灵准,故称为龙泉,龙泉山是由龙形山脉和灵准的龙泉组成,故得此名。 龙泉山被称为“世外桃源,诗乡福地。”从西汉起就有不少的文臣武将、隐逸之士、骚人墨客,纷纷来这风景秀丽,灵泉幽谷居住,建造很多楼台馆阁,并留下不少韵味无穷的诗篇。 这个文化厚重、风景奇异的龙泉山像一个磁铁,吸引了我很多年。今天和我的同事们一起驱车游览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风景区,终于能了却我的夙愿。刚刚下过大雪,天气阴霾,灰蒙蒙的,冷风簌簌,同事们都钻进了别墅的空调房,享受着歌舞漫漫的逍遥。唯独我,只身一人,沿着崎岖小路,攀援而上。这个山有人工修建的台阶,但我舍弃了这种文明的施舍,一个人在这雪山上踏着古人的足迹,寻找古人的凝重,追寻古代文化的精华,吮吸龙泉山的灵气。从山脚到半山腰,并没感觉到这个使我神往的龙泉山有什么特别,甚至有人们常说的,名胜古迹不去会后悔一天,去了会后悔一辈子的感觉。但当我登上了天马峰,眼界顿时开阔,尽管天是灰蒙蒙的,似乎看不到远处的极致,但可以用心去看。很多东西只有用心,用你的灵魂去感悟,才能看到你应该看到的东西,感悟深层次的意蕴。远处的梁子湖(娘子湖)浩瀚无际,波连天涌,和龙泉山厮守为伴,相依为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站在天马峰的亭子里,看到蜿蜒起伏的山脉,就像看到一条巨龙在腾云驾雾。山顶上白雪皑皑,酷似飞龙的银色麟甲,没有太阳但闪闪发光。 层层山树秀,叠叠峰岚幽。这里的树,没有黄山的树奇,没有峨嵋山的树秀,但这里的松柏很有生气,在寒风里欢闹嬉戏,像一群毛头小伙子,活蹦乱跳,不甘寂寞,发出骄傲的沙沙声响。我行走在龙背上,神往着中华文化的骄傲,也很不甘寂寞,这个时候突然很想喝酒。由登山喝酒而想到了携酒忘情山水,不醉不归的柳宗元,想到归隐龙泉山饮酒赋诗的北宋文学家张舜民,他们对山水何等钟情、忘情,因而留下了响彻云霄的佳作,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中国游记中的珍品。张舜民的山水诗,也傲视当朝,被人推崇。正因为他们的忘情,才会有灵感的涌动,才可能创造出优美的诗文。一个不能忘情的人,就是无法领悟山水的真谛的人,也是不能洋洋乎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人,更不可能体会大自然对人类厚爱的微妙的人,这样的人是很难给人类创造出精神食粮的人。 楚王朱桢在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中排行第六,是个很有天赋,聪明而有作为的王子,为朱家天下的长治久安立过汗马功劳。他利用了自己特殊的身份,巧取豪夺了龙泉山这个风水宝地,甚至抢占了汉朝功臣,刘邦的连襟樊哙的墓室,在这个“五龙捧圣”的风水宝地上,挥霍民脂民膏,为自己建造豪华的墓室。古代的帝王将相,尽管这些人大多智力不凡,但有时却也很愚昧。人死是个自然现象,人死了,除了他的精神以外,一切都将回归自然。生前耗费巨资,为死后的去斤斤计较的人,都是令利智昏的人。不论多好的风水和风景,只是供活着的人们享用的,为那些有思想的人准备的。这个简单的道理,古代的那些所谓聪明人,包刮圣人们却不是很明白。 龙泉山激荡了我的胸怀,洗涤了我的情感,扩展了我的眼界。故作小诗一首,以抒情怀。 游龙泉山有感: 喜乘乌龙披银甲,畅饮灵泉蕴精华。 豪情浩瀚烟波里,泼墨山色羞彩霞。 [此帖子已被 红衣村姑 在 2007-4-8 22:40:01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