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谢灵运终身的遗憾,就是没有给自己那双“旅游鞋”申请专利。弄到现在,日本人穿着木屐呱嗒呱嗒满世界跑,好象“国粹”的很。 翻过来看看,木屐前后两个齿,那形制和风韵,分明是中国制造。 说也早了。大概是公元400多年,酷爱户外活动的谢灵运痴迷于江南的秀美山水,放着州郡的领导干部不做,偏要背着褡裢到处跑。 地球人都知道,出门野游,第一要素是鞋。特别是跋山涉水,没有一双特棒的登山鞋简直就是最大的后悔莫及。可南北朝那阵,出门有双麻鞋草鞋五的就不错了,那里有什么专用的登山鞋。谢灵运18岁袭爵康乐公,虽然也很贵族,但绝没有见过美国的Montrrail和意大利的Garmont品牌。 但毕竟是贵族,谢公一门心思的想玩,就难不住他。不知他究竟琢磨了多久,终于发明了登山活动木屐,前后两个木齿可以根据情况随意安装摘取,上山呢,就拔下前齿;下山呢,就去掉后齿。 凭着这双活动木屐,谢公几乎把雁荡山爬了个遍。从他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可见谢公登山是险并快乐着: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迳复,乘流玩回转。苹苹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谢公的伟大发明拯救了一批“登山族”,喜欢放浪山水的都纷纷效仿谢灵运,脚穿活动木屐,玩得那个叫爽。其中,李白不仅是谢灵运的忠实“粉丝”,还为谢公的活动木屐在文化圈里注了册。天目山归来,李白即兴写了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履,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从此,“谢公履”风靡中国文坛,一个以文化人经营的鞋业集团就这样诞生了。 面对科技文化含量如此之高的谢公履,“哈唐”的日本人当然不能落伍。也许就是从那开始,以阿倍仲麻吕为首的谴唐使带回了中国宗教文化经典,也悄悄把谢公履穿回了日本。小小木屐跨洋过海,没有几天,从皇室到草根,都穿起前后两个齿的木屐。可以想象,大街上那一双双款款移动的木屐,成为奈良时代最时髦的风景。 可笑的是,在中国,谢公履是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扁舟,而到了日本,却成了炫耀身份的名剌。 可悲的是,现在的中国人去了趟日本,买回精美的木屐,对乡里乡亲的炫耀说: 瞧,真正的日本传统。 听了这话,真叫“汗”!不,应该是遗憾的“憾”。 而细细一想,围棋、相扑、茶道、插花,哪样不是中国制造,生长在中国,开花结果却在日本。 国人不知道保护知识产权,更不知发扬光大,遗憾的何止是一双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