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徒步长征

辞职了,去长征!(连载中……)

[复制链接]

853

主题

9668

回帖

2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0714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9-3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26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232
发表于 2007-9-3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更名:老熊=熊来熊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2116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281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9-4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等待下文 
本论坛ID荷花仙子1 荷花仙子2 ......100....均不是我的马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

主题

1万

回帖

5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6246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9-4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勇气!

快乐的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6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470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日记三

 

我的“四渡赤水”

 

A、一渡赤水:穿行“夜郎”!

 

2005119上午,从遵义会议会址门前出发。21日中午到达桐梓县,也算是进入人们常说的夜郎国了。

从楚米镇开始便要翻越凉风垭。到了垭口向北望去,210国道来回盘绕北去,弯道之多令人叹服。原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72道拐”!但有当地人说,实际上来回拐弯不下100个。

感冒一直没好,虽然不太要紧,但还是鼻涕不断,间有咳嗽,只好在新站买药服之。

从新站向西拐上乡间马路往夜郎镇前进,但见一路桔子挂满枝头,小麦成行,肥硕的油菜早已奈不住性子开始拔节,偶有黄花绽开。夜郎河弯弯曲曲向身后流去,一切如同早春到来,几乎没有半点寒冬天气的样子。前面4个人并排行走,其中一个背一个木架,如同倒立的凳子,只是前脚短后脚长弯曲状下有横木相连,后来打听才知这个东西叫“背架子”。人们多用此背煤、肥料等重物,相当实用。路旁有一石棺,甚是特别,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古夜郎国的特殊所在,这里群山环抱,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夜郎古国始于贵州安顺,自唐时在这里才设置夜郎县,唐李白被贬流放到夜郎的路上,写下了“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诗句。李白半路被赦免折回没有来过夜郎,但这里却留下了不少与李白有关的遗迹,有太白墓、太白碑、太白泉、还有唐、宋古墓等。

“夜郎自大”的典故也始于这里,汉朝的使者到了夜郎,夜郎侯问:汉同夜郎比起来谁大。后来用“夜郎自大”常比喻妄自变大。其实最早问汉朝使者的是云南的滇王,而不是夜郎侯,而且这种寻问只是由于交通闭塞不了解外界引起的,从侧面也说明了“夜郎”的虚心求教之态。但从此“夜郎”却戴上了“自大”的帽子。

过去夜郎河上的一排石柱“蹬儿”早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石拱桥,桥头有人在赶集,过桥即是主街道。1994年的一场大火将这里的一切改变了,古木屋看不见,石板路也看不见了。这里变得和别处无区别了,两侧是三层砖房,路面也是水泥的。赶场的人拥挤得无法行走,每逢农历14便是赶场日。人们都很热情,在一鞋摊上我想买一双大号球鞋,老板取来后因无法换掉我脚上的小号鞋,只好作罢,老板也无任何怨言,仍然和气得很。老年协会变成了麻将室,书架上的书被厚厚的尘土盖着。翻了几本,没有见到所要之书,报上所说的水车不见了。铁炮在数十里之外,只见到“太白泉”,但惨不忍睹,被一个厕所挡在前面,人要进入厕所才可拍摄碑文。

23日下午1点,我必须离开夜郎镇赶路。行至梅垭口时,迷路不前,为了问路我与两只狗遭遇,只好胡乱捡起竹片和树枝来护身,虽无险情但不可掉以轻心。好不容易拐上大路才翻过梅垭。进入捷阵前的街道上,我口渴难熬,只好捡桔子树下几个小桔子解渴。

第二天经过“黔北门户”松坎镇抵达天坪乡,再到箭头垭村,这个村子一半由重庆管,一半由贵州管。大雾迷漫,能见度不足5。我一步跨进重庆,向一个叫两河口的地方赶去。

意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在很普通的一段台阶上,我打滑一屁股坐在水里,满手全是泥,屁股自然湿漉漉地。刚擦干净手上的泥走了两步,又一次滑倒在地上,一只脚陷进稻田里的泥里,这下倒好,手上脚上裤子上全是泥巴。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两河相汇处的一座多年木桥,这就是两河口。拐上大道左走,到一个煤矿处,看见几位老兄如同黑熊般全身除了黑还是黑,只有手中的镀金表闪闪发光。

我于25日从重庆的石壕镇到达贵州的温水镇时,遇到了出发以来的最大一次审查。镇里的一位书记,年约50岁,查验完我的盖章本,开始怀疑我的留言本上“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章之真伪,提出要打电话证实,并要我出示身份证。我找出了于都县委宣传部的电话给他,他真的打过去了,得到证实的他,也没有再要我拿身份证。我惊诧于这位父母官的办事认真,我不能说他无知,不晓得有那个纪念馆,但我觉得他的确是“认真”过头了。

28日,专程来到青杠坡,这里离土城有10里路。在青杠坡村支部,冯支书告诉我们青杠坡由6个自然村组成。眼前的一个小山包上,新建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的后面就是当年的主战场营棚顶。不远处的永安寺,以前是一座两层吊脚楼,现在已是年久失修废弃,只有一棵上百年历史的大树仍然长得很旺盛。据当地不少老人讲,那场战斗血流成河伤亡无数。

1935128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战斗,有3位国家主席、7位元帅、上百位将军参与。战斗打响后的激烈程度不亚于抢渡湘江,敌人曾一度攻到总指挥部前沿。由于对敌情判断和估计不足,加上地形不利,战斗没有取得胜利。当晚,毛泽东提议召开会议,决定由土城西渡赤水河。这就是一渡赤水的原因。

当年的293时,军委发出西渡赤水河的命令。在老乡的帮助下,红军连夜架好3座浮桥,凌晨从元厚、土城上下游3座浮桥渡过赤水河。70年后的同一天,我也从大桥上西渡赤水河,沿西岸晚上到达太平渡。

 

B、二渡赤水:重返遵义城

 

赤水河流到太平镇后,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古蔺河刚好在这个转弯处流入赤水河,太平镇便坐落在这一带。古蔺河上有一座桥,桥这头就是四川太平镇,那头是贵州醒民镇的钢铁村。一渡赤水时我就是从那里来的。奇怪的是,在赤水河上,唯独在太平镇渡口没有桥,也许是有古蔺桥替代的缘故吧。

太平镇是四川省24个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是“四渡赤水”的24渡时的渡口,红军曾三次经过这里。在老鹰石当年红军渡河的地方,有一个十分醒目的纪念碑,从沿山而建的长征古街拾级而上,古老的房子别有特色。几乎户户都标有“红军住址”字样,“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陈列馆”就在这里。

当年红军东进到白沙时,制定二渡赤水计划,然后在18号到21日三天内,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等渡口过赤水河,分左、右两路部队直奔桐梓、娄山关而去。我们也制定了自己的二渡赤水计划,决定从太平渡过赤水河,然后走右纵队红3军团的路线去桐梓。其原则是在四渡赤水期间尽可能不走重复路线。

大约18号上午10点半,我在老鹰石乘渡船过河到贵州一侧,然后开始顺赤水河东岸往习酒镇方向走去。过了有3个小时后,实在无路可走,肚子也开始抗议起来,没有办法只好在一个叫沙湾的地方再次沿赤水河到四川。

重走长征路,要想极其严格地按照红军的同一时间、同一路线行走是几乎不可能的,当年红军行军时因作战需要常常是多条线路并进,有时是交叉而进。因此,这次重走长征路,有时是走1军团路线,有时是走3军团路线,有时走中央纵队路线,时间比历史时间前后几天也常有,关键是尽可能去了解这段历史,关注70年来的新变化,尽可能地记录一些新的东西,达到自己的最初目的。

225离开桐梓后,便踏上了返回遵义的大道,时隔1个多月,前面的娄山关会又是什么样子的?

娄山关是娄山山脉之主峰,四周群山连绵,十分险峻,只有一条川黔公路盘旋而过娄山关口。十步一拐,八步一绕,极其曲折,因此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自然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红军二渡赤水的后,24日攻下桐梓,25日占领娄山关至高点点金山,27日逼到遵义城下,至31整个遵义战役结束,共歼灭和击溃王家烈、吴奇伟11个团的兵力,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不幸牺牲。

今天的娄山关变化相当大,一条高速公路很快就要通车,不久的将来,来往车辆便可从隧道而过,不必再翻越娄山关这个“鬼门关”。关口正中有一形如古代城门一样的关口,仿古城墙将东西两侧山峰相连,这是茅台酒厂捐建的。关口西侧塑有炮台,这和舒同先生书写的“娄山关”3个大字,一起给这里增添不少灵气。关口北侧的《忆秦娥·娄山关》诗碑气势磅礴,独一无二,在东侧山上不远处,即是“小失山战斗遗址”和娄山关战斗纪念碑,沿关口北走不远,就是娄山关战斗阵列馆。

 

C、三渡赤水:朝拜茅台!

 

当我的新长征完成了三分之一,再次进入遵义时,上帝还在考验我走下去的意志和毅力,变故接连发生。

228日凌晨2点钟,我开始莫名其妙地上吐下泄,到了白天一整天全身无力。31晚上,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万般无奈,只好从32一大早连续转乘4次车,经过38个小时的颠簸,在4日晚上10点到家。父亲此时早已不省人事,认不清人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那一段时间的,当我告别渐渐好转但还没有康复的父亲,告别刚刚生病还在康复期的妻子,再次折返长征路上时,我经受住了一次生死离别的考验。

330,经过忠庄镇和著名的鸭溪镇赶到白龙(白腊坎)时,全身如同散了架,又体会到最初出发时的艰辛。当年红军此时正在南渡乌江,推算下来,我比红军晚了至少有20天,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只有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前面。

茅台位于赤水河东岸,最早叫马桑湾。在宋代因其街后有一个历代濮人祭祖的长满茅草的土坪台,人们便称此地为茅草台,简称茅台。曾是仁怀县城所在地,现为茅台镇。

这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地方,如同走进江苏镇江就闻到醋味一样。这里到处弥漫着酒香味,茅台酒和茅台镇早已不分彼此了。赤水河缓缓自南向北流过,雄伟的茅台大桥连结东西两岸,两岸山头有建成不久的四渡赤水纪念塔,岸旁有“茅台渡口”纪念碑。东岸毛泽东等人三渡赤水处也有一座小纪念碑,岸边垂柳依依,红花满枝,有江南水乡之韵味,也有沿海春季之特色。木棉花早已凋谢,榕树也颇有气势。有酒必有酒坛,大的小的显得十分怀古,许多人家门口都可见到大大的坛子,其实细看茅台地形,四周高山环抱,也状如一个敞口的大大的坛子。

说到茅台镇,自然要提起茅台酒。

茅台是酒的故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地的“枸酱”便有名气,汉武帝称赞“甘美之”,到了清代更是“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之繁荣。1915年“成义”、“荣和”酒坊携酒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瓶破惊天下,成了“世界之醉”。这两家酒坊后来也成了今天茅台酒厂的前身。

今天的茅台镇,有大小酒厂上百家,各类酒品牌更有3000多个,靠酒吃饭的人也有4000余人之多。在这其中最有名的当数中国股市“贵族”的贵州茅台酒厂。贵州茅台酒被公认为国酒,而国酒人在“绿色的、人文的、科技的”之路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当走出“国酒文化城”后,方才知晓茅台酒不仅仅现在是酒中之至尊,过去也是皇帝名家的杯中之物,毛泽东、蒋介石同饮茅台酒的雕塑更是难寻第二了。

436点半,我离开住处,经过 “国酒之父”周总理的塑像,穿过碧树掩映,鸟鸣不绝的茅台酒厂厂区,沿滨河路下行,再上茅台大桥西行,告辞这令人留恋、感动之地。

一过茅台镇大桥,一路是上坡。在陈福屯时,73岁的张富元老人带我找到了红军墓。当年刚过赤水河的红军因战马受惊暴露目标而被炸死上百人。真是“英雄未战沙场死,常使来者多叹息”。要不是张大爷带路,我是绝对找不到这个墓的。没有任何标记,仅有一个杂草丛生相当荒凉的土堆。我打开还没有来得及品尝的茅台酒,献于先烈们坟前。

大约11点钟,爬上一段十分陡峭的山路之后,双腿十分痒,肿胀得好像快要炸裂。挽起裤子一看,只见皮肤红得可怕,肿的出奇,踩下去没有力量,多次磕磕碰碰的差点摔倒。中午的天气很暖和,干脆靠着公路边上的里程碑休息。打开剩下的茅台酒,一口牛肉干一口酒仔细品尝这人间玉液,虽没有佳肴但在这荒野之地别有风味。

 

D、四渡赤水:再走二郎滩

 

二郎滩是红军二、四渡赤水时的渡口,也是我第2次来到这里,第一次是匆匆而过,决定这次要多看看。

当年正当敌人追赶红军云集川南时,321日晚22日上午,红军各部以最隐蔽最神速的行动从二郎滩、太平渡、九溪口等渡口四渡赤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这是四次渡赤水中最精彩的一次,红军以极其神速的行动从敌人重兵之间相向穿插而过。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是他军事指挥艺术的高超体现。

当我行走在二郎镇的大街上,好不容易将思绪从“四渡赤水”中收回时,又一次被这个神奇的地方和她美丽的传说所吸引。

二郎滩位于赤水河中游西岸,两岸绝壁对立,奇峰相争,赤水河从中蜿蜒北去。传说二郎神见两岸交通不便,想施展法术在此地修桥,后被凡人道破天机,便驾云而去。后人为请回二郎神便在两岸修有二郎神庙,从此这里便叫二郎滩。

二郎镇如同一幅立体画,挂于二郎滩西岸。红军没有到这里时,人们过着“天天背盐马,顿顿菜汤淡”的苦日子。在二渡赤水时红军在这里开仓分盐,背水一战,唤醒了沉睡的穷苦百姓。他们拿出家中珍藏的郎酒慰劳红军,并给红军疗伤,唱出了“赤水河呀长又长,手捧郎酒香又香,红军哥哥为穷人,送给红军尝一尝”。

二郎镇是郎酒的故乡。郎酒厂就在镇上。郎酒和茅台酒被人们称之为“姐妹酒”并同登国家名酒之宝座。二者曾经互有帮助,共居一江,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郎酒引以自豪的四个法宝是“二郎泉、佳境、宝洞、工艺巧”。其中最为传神的郎泉也同样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古代一个叫李二郎的小伙子,想娶心上人赤妹子,但赤妹子十分贪财的舅舅却要他拿100坛美酒作聘礼。李二郎便上山挖了99天,挖断了99把锄头,终于挖出泉水,用泉水酿出美酒,终于娶回了赤妹子。

二朗镇的长征街很不起眼,经多方打听才拐上旧街,从门牌号码上得知这就是长征街。青石板小路曲折而下,古代木屋仍占多数,最值得一提的是,户户春联仍在,其内容清一色是讴歌、回忆当年长征历史的。当年红军分盐的盐号,最为破旧几近坍塌。48岁的冉孟素大姐住在里面,据她说,因她居住的房子扩建马路时拆掉,政府便让其暂住此地。以前有好几家,只因房子实在破得没法住下去,所以都已经搬走。她的两个儿女均已在教书,最小的儿子在读初一。大姐热情挽留我吃饭,我谢过他的好意告别这十分宽敞、破旧的历史古建筑。相信大姐不会住多久了,人们不会让其继续毁坏下去。

过桥离开二郎不远,便是桐梓河流入赤水河的入水口中,这里也叫两河口。一座气势非凡的大桥跨于桐梓河上,想不到的是,此桥限制大车通行,无论客货车,均要在桥头转运互相交接。拐角处有一长廊形凉亭,四野开阔,是观赏景色的绝佳处,以酒瓶造型做护拦,也算是只有这条美酒河旁的路才相配。而沿途的美景奇峰堪称一绝,前人石上之墨宝,让人不忍前行。尤为称道的是,邵华泽老先生的“美酒河”3字,能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之称果然是名不虚传。泉水从岩石中涌出流到龙头大瓮坛中,拿出水瓶接了满满一瓶水,一气喝下去感觉这就是我的茅台、我的郎酒。

前面几次过赤水河,都是渡河而过没多久便离开,这次沿赤水河东岸向上游走去,才真正见识了“美酒河”之魅力。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县境乌蒙山脉北麓,向北经滇东后,从川黔两省之间流过,再经赤水市后在合江流入长江,全长450公里,因“每雨涨水,色深赤”而得名赤水河。因沿河酿出了茅台、郎酒、习酒等名酒又被称为“美酒河”。正如歌瑶中所唱:“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

我徒步,我快乐!
http://www.changzhenglu.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26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232
发表于 2007-9-4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顶!

继续期待。。。

更名:老熊=熊来熊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2814

回帖

1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7599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9-5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PP更好!!!

热爱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情近大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03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487
发表于 2007-9-9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期待下文。。。

在路上----
让心中最原始的部分得到疏导和释放,最弧寂的部分得到舒缓和安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6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47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0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TX的厚爱,一段陈旧的历史游记,还能得到大家的大力支持……
我徒步,我快乐!
http://www.changzhenglu.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1万

回帖

3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53795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9-10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8号有幸认识了楼主,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同行....
有爱的日子阳光灿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1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325
发表于 2007-9-10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晶儿:

有过程才会有细节,我相信徒步长征这个过程让你此生受用!

羡慕LZ有这样的过程和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17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976
发表于 2007-10-28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大的勇气恐怕是决定走时的毅然决然,佩服楼主的勇气

向往:效颦苏黄,曲水流觞,醉卧岷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7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21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10-29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北枳:

更大的勇气恐怕是决定走时的毅然决然,佩服楼主的勇气

GO WITH THE WIND,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627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131
发表于 2007-10-31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的飘扬一哈!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72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122
发表于 2007-10-31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近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4 07:42 , Processed in 0.2875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