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长城,一个史书无载的名字甚至在历史上本无多少名气可言。它像一条静卧一隅的长龙,隐居在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与古北口卧虎岭之间的山峦云雾中,通晓历史的朋友们想必了解戚继光这位生逢其时而又壮志难酬的杰出的军事家。史栽: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刚刚即位的明穆宗重用张居正、高拱执掌朝纲。为了加强京师以北的防御力量,特地将在地方抗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戚继光调到北方,任命为蓟镇总兵。他在到任之后不久,即在东起山海关、西到慕田峪全长达一千七百六十多华里蓟镇管辖地段内,对原有的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修葺。才有了这段长约五十华里的长城上,大大小小的158大型座造型各异古朴美观的敌楼。 

借一句词人的旧作“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我以四百多年后的今人眼光看,戚继光似乎更是一位天才的建筑大师,戚继光一改以往历朝历代简陋的长城修建方法,对长城墙体进行了全面的加高加厚,并在险要之处修建了双层甚至是三层城墙。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是戚继光设计了我们今人所看到的高大坚固的敌楼。

行走在这些敌楼连缀的荒疏苍凉的山脊上,遥望四围的边塞风光,只有云气淋漓、气象万千、一类金石味十足的形容词才能抒发那一时一刻我的切身感受。


东方,燕山山脉第一峰雾灵山高耸云霄,时隐时现;南面,密云水库水天一色,烟波浩淼;西方,卧虎岭雄踞古北口上,虎视眈眈;北面,燕山群峰竞起,起伏跌宕——霸气、肃杀、苍茫、浑然…… 


我时常想,山鹰不应仅仅高飞于雪山之巅,它也应该在有着古朴容颜和原始粗犷的先人古迹上遨游,去感受历史的沉积,惟如此,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才能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金山岭长城"的损毁与破败之处并非四百年的沧桑所殆。而是当年侵华日军轰炸形成(为何选择轰炸“金山岭长城”一段而没有选择“八达岭长城”一段,我想当年的“鬼子”一定也了解,“金山岭”的建造者是中国明代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吧)。文物部门没有刻意进行修葺,是想让后人铭记这段耻辱的历史,维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盛既是维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尊严!    在金山岭长城的苍劲与宏伟里我不想发太多自己的留影!  
[此帖子已被 琉璃 在 2007-12-21 22:24:2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琉璃 在 2007-12-21 22:53:3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琉璃 在 2007-12-21 23:46:11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