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 庙 游 不知是山东人不拘小节,还是特别怕浪费,或者是特别怕麻烦,原价两元的门票一经模糊的章印,十元售之,而更加鲜明的2.00元字样实在让人感到山东人的待客方式太“火热”。 像众多的庙宇一样,岱庙的建筑都是红色外墙,镂空木窗,此外屋檐下漆画兰竹花鸟都具有中国建筑古朴的风格。房顶用琉璃瓦或黑瓦。 岱庙古树众多,第一个看见的是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距今有三百多年树龄了,高十几米,树荫面积三十平方米左右。树干笔直而粗壮,叶多而繁茂,呈小扇形,最让人兴奋的并不是这翠绿无一片黄色的树叶,而是满树枣一般大的青色小杏子。藏在树叶后面,不经意很难发现。圆溜溜的,十分惹人喜爱。再看树下,竟无一片落叶,足让人吃惊的了。 岱庙建筑呈对称分布,左边一道长廊,右边就绝不会是一角小亭。岱庙不同于归元寺,不但没看见一个和尚或道士,就连庙里供奉的神也没看见一尊。庙很大,远大于归元寺。环境优美,时有鸟鸣相伴。 我们穿过一道长廊,长廊上攀爬着不认识的藤本植物,已结了狭长的豆荚状的果实。欲摘,就像那银杏树上的小杏,可望而不可及。过一道圆门,入庙内。 这座房子所陈列的是历代帝王登泰山留下的部分书籍之类和绘画仿制品,还有一个泰山游览区的模型。 走入另一间陈列室,是帝王或名士登泰山留下的碑文。其中也有部分仿刻,但也是明清时所刻,那些真品距今有千年了,被藏入庙中。乾隆登泰山时留下过一块碑,字不全认识,只觉得字迹清秀,在众多的碑文中也是少见的。大凡帝王习字,定有名师所辅,只要不是特别愚笨或痴呆者,写一手好字不足为怪。石碑中,有一块刻着八卦之类,有日月天地,大约是占卜之用。 往庙深处走,入正殿。内供一神,是泰山神,高约两米,神态威武,是岱庙中看到的唯一一尊神。不论是心诚者还是不诚者,既然来岱庙,免不了对泰山神的一番膜拜。神像居中,右边有一破旧的香炉,还有一磁壁,与归元寺的吸币香炉雷同。吸上的少,掉在地上的特别多。庙内后墙,是一幅斑驳的壁画,明朝时所作,题为《泰山神出巡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全画以泰山神出巡为主题,画人物数百,气势宏伟浩大。其中被群臣宫女所拥的黄顶篷车里所坐的便是泰山神,神态威武,目光炯炯,长须,身着黄袍,腰扎蟒带,在群臣簇拥下出巡泰山。全画大至亭台建筑,小至冠帽饰物,无不细致传神。其色彩明丽,但经几百年的风雨,有部分已磨损,不清晰了。后经修补,但出现在面前的仍是一幅斑驳的古画。 出殿,是一片树林。林中有石桌石凳,也有一个专为游人而开的自来水管。我们冲洗一番,在石凳上小憩。泰安市用的是地下水,水质特别好,冬暖夏凉。如此大的庙,又地处泰山脚下,但游览者不多,所以仍保持着它原有的宁静。不远处,又是一棵参天古木,几个山东妇人在树下练气功,几只竹编菜篮放在草地上。远处有许多高高耸立的石碑,大都是立在一只巨大的石龟背上。我们又添几分游兴,向石碑走去。在众多的龟驮碑边侧,有一塔状石碑,用铁皮箍其腰部,高六米。往日的风采早已逝去,只剩下一身的伤痕。那得以保全的,尚未被岁月磨尽的一层花纹隐隐透出它往日的风韵。碑上的文字早已消逝,成了天书。恐怕只有天才记得它的风姿,但留给世人的永远是个谜。立于石碑前,不犹有些怀旧的情绪。时间埋葬了一切,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谜。有一个古老的谜语:谜面没有人知道,道出谜面则谜及破。谜语本身也是个谜。 [此帖子已被 淮北枳 在 2007-12-30 14:55:1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