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大夫叫俞伯牙,奉国君之命,出使楚国.船由襄河(汉江)行使到汉阴山麓(即新农街马鞍山)时,天色已晚,又下起雨来;于是靠岸抛锚,暂且歇息.不多时雨过天晴,俞伯牙立于船头,欣赏雨后的湖光山色,一时雅兴勃发,命侍从拿出七弦琴弹奏起来.正弹得得意时,铿然一声,有根琴弦忽地中断,伯牙知道有人在偷听,忙打发随从上岸搜寻.见岸边山坡有一樵夫,正席地而坐,侧耳倾听.此人乃楚国隐士钟子期,是附近集贤村的人氏.俞伯牙把他找来问到:"山野樵夫,你也听得懂琴音吗?"钟子期答道:"樵罢之余,辄操琴玩弦以自娱,故略知一二."于是伯牙又弹奏了一曲,志在登高山.子期说:"善哉!峨嵋兮若泰山."伯牙再弹了一曲,志在流水.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知道子期是知音,急忙起身,携子期进入舱内做客.两人纵谈音律,十分融洽,便以兄弟相称,生死不渝.临别时约定,来年中秋节,伯牙再来拜访钟子期. 第二年,伯牙如期来到了马鞍山,见到了子期的父亲钟元甫.钟父告知子期已因病去世.伯牙听了十分伤心.便同钟父一道来到子期墓前,抚琴祭奠,寄托哀思.祭毕,伯牙长叹一声,哀斯人难重见,悲垂老失知音,于是将瑶琴就地摔碎,发誓终身不在扶琴了.这就是<<警世通言>>上所说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情谊高尚的知音朋友,便在马鞍山麓修了一座琴台.后来迁移到汉阳城里月湖之滨.铁铺村毛湾,原来还有座砖石结构的牌坊;牌坊前有块石碑,正面刻着"古集贤村",背面刻着"高山流水"的字样.1959年修水库时被拆毁,石碑被埋在水库坝基中.钟子期墓在马鞍山南麓的凤凰咀.1980年,汉阳县人民政府重新修葺一新,被列为武汉市名胜古迹之一,作为重点文物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