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1|回复: 15

【婺源之行】此心安处是吾乡

[复制链接]

9

主题

20

回帖

429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99
发表于 2008-7-20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婺源吧,心里一直有种声音在鼓噪着。
       去婺源吧。那里有我一直心心念念的青瓦黛墙,那里有悠长的小桥流水,那里有我在寻找的碧野蓝天。   
       去吧,去婺源吧。让它淡淡的,沁入心脾的祥和与安宁来抚去所有的浮躁,苦恼和忧伤。去找那遗失的梦,以及重新出发的力量。
       去吧去吧,一场突来的兴致,二十三日,我和晗踏上了往它的路途。

          翠竹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
            
 据载:
         婺源县秋口镇的李坑村,建村于北宋祥符年间庚戊年(公元1010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最为有名的当属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6年)的武状元李知诚。所谓“坑”,即是村落,多以同姓聚居,依山傍水,人口不多,几百而足。据说“坑”字因水得名:5米以下的水流称为溪,5米到10米之间的称为坑,10米以上的为河。李坑是个狭长而封闭的村落,背靠丘陵,溪水穿村而过。
           
        早晨从武汉出发,到李坑时已经傍晚五点多了。没有住在婺源县城,直接就来到了这里,只因那句关于它的评价——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怦然心动。主人家领着我们进村后,没有看到热情的吆喝与买卖,都只是在忙乎着自己的事情,偶尔投来一两眼注视。主人家的女儿领着我们去那些历史古迹去看了看,很老的房子,曾因里面住过的某个显赫的人物保留下来并出了名。带有典型的徽派名居的风格,古朴的马头墙,四水归堂的天井,精致的砖雕木雕来显示其地位的尊贵。对于建筑不太熟悉的我,自然也只能看看热闹,发出无数的赞叹而已。让我注意的,是这些房子并没有特地保护起来,似乎也未再修缮过,想来应更原汁原味地保持着原有的细节的吧。幽暗的中堂只有阳光从天井投进来的些许光亮,上面的对联,已经很陈旧,透出几许历史沉淀的痕迹,但并非是我们家乡的“花开富贵”,“招财进宝”那般俗气,隐约地藏着雅意和浓深的文化底蕴。当年曾发生的悲欢离合、荣华富贵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和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只剩下这古老房子里的现代住客,守着那些所谓的古玩,摇着蒲扇,享受着各自的清闲。我曾很想问一声,这古老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不是他们的祖辈,他们可曾留下着更为凡夫俗子的故事……
            
        对于建筑是门外汉的我们,自有可享受之处。空气中,时有淡淡花香传来。黛瓦粉墙的阴影之下,有头包素色格子布帕、目光游离若有所思的阿婆,有端着饭碗害羞地偷望着陌生客的红脸蛋儿小囡,也有守着门口摊子上的特色家制糕点打盹的老伯……,那种旁若无人的悠闲,让我们也身受感染,并不觉得自己是个闯入者,好像我们小时候经常去亲戚家消暑那般,只是来到外婆或表姑等亲戚家来度过炎炎盛夏。
           
        水是这里的灵魂,李坑由两条小溪交叉而过,但因几个月没有下雨,有些浅底,不若我所想象的那样,碧绿清流,水虽有些浑浊了,但当地人仍是与它很亲近。早晨在里面洗涮,刷牙洗脸洗菜洗衣,晚间来洗马桶,我开始有些诧异,后来才渐渐习惯了,他们认为水是活的,流动的,不会脏。很早起来,看寂静的街道,晨曦中的它十分安静,小河汩汩地,带着欢快的声音,当地的妇女在河边的青石板上捶着衣裳,大着嗓门聊天,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也很想把衣裳拿去,和她们一样,木槌轻捣,再讲讲昨日发生的琐碎。成群的小狗从你身边跑过,也会摇摇尾巴。偶尔也会看见调皮的孩子睡在她家的小木桥,她家大人也会轻声叱责,怕她受凉。
           
        夜晚,和晗在青石小巷中漫步,听着各家屋内传来的电视声聊天声麻将声,喧闹中却有丝安宁。没有路灯,各家的灯光交错投在青石板上,或明或暗。瓜蛮叶藤爬满斑驳的老墙,看见硕大的老南瓜靠挂在墙上,还有青青的小枣挂满树头。不自觉,心喜手痒,看看周旁无人,便怂恿晗偷摘两个,有丝做了坏事却被不被旁人所知的窃喜。偷了两根小黄瓜,虽苦涩难以入口,但那种喜悦却未抵冲。散步完后,坐在主人家的露空的三楼,因是淡季,只有我们两个客人,自是寂静。点上三两个本地的小菜,再来瓶冰爽的啤酒,浅酌小饮,有时也会依在那美人靠上,和晗有句没句的聊着。看着那渐黑的天空,旁边流水潺潺,田间的蛙鸣虫叫也异常清晰入耳。对面茶楼的红灯笼发出淡淡的光亮,或有游人在里欢闹,笑语不断。看着这一切,嘴角上总会流出微笑,藏也藏不住。
            
        这种安宁和平静,让我们决定在李坑住两天,其中的韵味,只有慢慢的品尝,才能领略。正如清酒,渐入渐浓。后去汪口去晓起看风景,却仍回来住在李坑。炎热夏日,一路奔波。当回李坑时,我对晗说,我们终于要回家了心里特别轻松愉悦。何时,我已经把李坑称为家了。也许在祥和的夜色中,也许是在我和晗为两根黄瓜窃喜时,也许是在弥漫此间的安宁里。此心何处是吾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呵呵,差点忘了我一直念叨的东东了。值得我大赞的自然是吃食,李坑进村不久有家包子店,其中萝卜馅的包子,皮薄汁弄馅美,超赞!一口气可以吃上三个,且是很大份量的。那日早晨,吃完了仨,仍一直盯着他家的包子不肯出门。晗怕我涨破了肚子,强行拉走了,结果我们每到一处就问有没有萝卜馅的包子。李坑的狗也是很多,也许见惯了游人吧,极其温顺,如果你按照游览顺序参观的话,所路遇的狗不会管你,但若你不小心走错路的话,那可能,就会有几声吠叫的“礼遇”了。那天早晨,坐在包子店门前的青石板上大快朵颐的时候,两只小黄狗安静地跑过来,瞪着楞黑的眼睛,直直地看着我,一动也不动,特无辜的眼神。我看着手里的包子,顿时觉得是自己抢了他们的口粮,颇有一种罪恶感呢。

[此帖子已被 东楚楚 在 2008-7-20 21:25:1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散步的风 在 2008-7-21 17:16:0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散步的风 在 2008-7-21 17:17:29 编辑过]

我常愿自己像,南来北去的飞鸿,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0

回帖

429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1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日的第一站便是汪口。
        
        汪口,三面临水,四周群山环抱,因村前两河交汇,碧水汪汪,故名“汪口”。据说是 “千年古商埠,徽州第一镇”。其中值得一看的是被我国古建专家誉为“建筑艺术宝库”的俞氏宗祠,堪称婺源古建艺术之最。整个祠堂以细腻的木雕工艺见长,用深雕、浅雕、透雕的艺术手法,人物鸟兽仿佛呼之欲出,山水花果无不形态逼真。总体格局气势宏伟、布局严谨、工艺精巧、风格独特。
            
         汪口因水而得名,水自是它的招牌。汪口的永川溪,却是东水西流,恰恰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苏东坡曾把“门前流水尚能西”与人生再少,返老还童联系起来。怪不得呢,一看到这流水,十分欢喜雀跃,如同少见多怪的孩童。
            
        我的最爱自是村前的河流,到时正好是中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浑然天成的美丽,心里的喜悦涨得满满的。那条河流浅却清晰见底,让人不自觉想投入它的怀里,脱了鞋,踩着有些硌脚的鹅卵石,像个小孩子,在水中玩耍。旁边有头大水牛,也很悠闲地淌在水里。倨傲得紧,对我不理不睬。当我把石头投向它,它突然起身,向我冲了几步,把我有些吓坏了,但它走了几步后,却又沉进了水里,呵呵,原来只是想吓唬一下我。一直想拉晗下水,他却不肯,还坏心的将鹅卵石扔到我周围,惹得水花四溅。
            
        那身白色衣裙,我考虑了再三,临走时还是将它塞进了背包。虽说在这样炎热的天气,穿着长及脚踝的裙子出来玩是很累赘的。但总想着,万一下雨的话,小雨淅沥,在这样古老悠长的青石小巷,撑上一纸油伞,也许,也会成为某个人文字里的丁香姑娘呢。向晗提及这个想法,他大笑,说我真酸。在李坑,还特意去买了一把用青花印布做的摇扇,去汪口的时候,一路上拿着青扇,晗说我倒不像丁香姑娘,却着实是个村姑。
            
        后来,又去晓起,它的古樟是最有名的,初初看到这个名字,便以为是“晓看风云起”的意思,觉得村里人真是有种骨子里的浪漫。可惜,只是匆匆停留,只对那葱葱郁郁的千年古樟有了些许印象。在树下休息的时候,有个卖樟木的老阿公,很热情地为我介绍着村里的景点,如“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气派的官宅,虽在口音浓重的方音里听不清楚什么,却拒绝不了满是皱纹和慈祥的笑脸。两溪汇合处的下晓起,村边水口十几棵数百年老树和村小学后成片的古樟树林,即使在古树遍布的婺源也不多见。村中也颇多明清古建,风格各具特色,村内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一些村屋门前设有瓜棚豆架,一派田园景象。

我常愿自己像,南来北去的飞鸿,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0

回帖

429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二十五日,踏上我们另一选择住宿之处——思溪。

        最初是思溪这两个字吸引了我。因为婺源是朱熹的故乡,初听名字,以为是“思念朱熹”的意思。后来才明白这里的大姓为俞,自为“思念溪水”的典故。住进来,我先把它珍藏了,慢慢把玩。思溪的老房子,乍一看并无精到之处,走进去韵味十足,尤其是在花颐轩,古老的八仙椅,古色古香。条案上镂刻的送子赶考图和衣锦还乡图,栩栩如生。花楼、书斋、天井,佛龛、香案、烛台,虽昏暗但觉书香四溢。耐品。拉一把竹椅坐下,主人沏上一壶婺绿,道出思溪的故事:太平天国时期,清军统帅左宗棠被困于此,茶商集银三千两资助,使清军等来了援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婺源多富商,与太平军当然势不两立。这大概算是阶级阵营吧。目前,思溪还保留着用石板砌成的银库,号称江南第一银库,只可惜尚未开放。 珍贵的是俞氏客馆刻在门上的百寿,顾名思义,一百个不同模样的“寿”字,木质镂空雕和凸雕的结合。奇妙的是,这幢房子加上一个花园组合成的,也是一个寿的形状。建设设计之精妙,超出想象。

        最喜欢的是便是一进村的那座廊桥 ,通济桥。明代景泰年间修建思溪桥通济桥和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把南北两岸连在一起。已经有550多年的历史了。坐在美人靠上,凉风吹来,心里顿时一阵疏爽,无论是何时,总可以看见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那美人靠上闲聊,拉家常,更有人吃饭时也会端上饭碗,边吃边聊,流露出淡淡的慵懒和自得。每每看到他们,心想自己老时,若有这样的自得也是不错的。傍晚时,我和晗坐在这里歇息,桥下,不时有小孩子跃进水中游泳,扑腾扑腾,闹着笑着,桥的这端,是群女孩子在戏水。男女之间,泾渭分明。这里的人熟水性,水里生水里长。每每看到此,晗总想着跃进水中,畅游一番。但又恐怕触犯到他们的什么忌讳,毕竟,水是这里的灵魂。于是作罢。
            
        清晨,村子还沉睡在缥缈的雾霭里。彼时阳光同雾气缠绕着,从飞檐翘壁的古民居里袅袅升腾,凝结成青纱薄绡似的幕帐。我和晗沿着青石板小径,走在田间,此时正是稻谷成熟时节,处处皆是青色。浅蓝的牵牛花在瓜藤架上攀爬,还带着微微的露水,欲滴。晗用相机把它摄进了我们的心里,旁边正好有个村里人路过,笑了几声,用当地语说了几句,好像是说这么普通的牵牛花你们也照呀,有些少见。有些赧然。田里的流水汩汩,青青的颜色让我欢喜。而远处,远山如黛,流水婉转。再回望来时路,淡淡的晨雾掩映着古旧的老房子稀薄的身影。不时可以看见早起浆洗的村妇,她们时而槌洗,时而闲语,这,让清晨显得更加的安静。刚开始,我还脱下拖鞋,光着脚,享受着青石的冰凉,渐渐地,青石尽头是土路,穿上鞋,我和晗牵着手,在山间一条狭窄的小径穿行,他不停地吓唬我,走到一处,说有蛇,弄的我心里惶惶然,却又故作镇定。两个人不停地打趣拌嘴,心里一下子变得异常安宁,仿佛在这世界只有我和他,再无任何烦忧。

我常愿自己像,南来北去的飞鸿,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0

回帖

429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载:
         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
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这是普遍的对于理坑的介绍。
       
       而我对它最深的印象,恐怕便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从我们住的思溪到理坑,一共37公里,途经清华镇。顺途去看了看彩虹桥,也是一座廊桥,只是,它说是中国的“廊桥遗梦”,让我想一窥究竟。从清华到理坑25公里,刚开始的11公里,是一段土路,全部铺的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且我们从思溪出来时没有车只得请了一摩的。摩托车在鹅卵石路上突突地颠簸,我和晗也不停地被弹上弹下,被那些坑坑洼洼颠簸得五脏颠倒,更可气的是,每有汽车开过,便留下滚滚风尘给我们。我对晗说,恐怕日后我们回忆起理坑,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此了。后来还想起颇有诗意的一句——千里烟尘绝飞骑。呵,终于峰回路转,转上一段柏油路。处处路随山转,浓荫重重,太阳有些烈,我搂着晗的腰,对着车的后视镜做鬼脸,自娱自乐。我说,唱歌给你听吧。晗说,好啊,但必须唱一整首。楞了,在记忆里搜索了许久,无奈,只得唱了,“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引得他哈哈大笑,后来也不管了,自顾自地唱些曲不成曲的歌,走调的声音随着风,在崎岖山间飘荡。终于,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在大山的深处,在群山怀抱的山谷里,在路的尽头,群峰呵护下的一个恬静的小山村,终于出现在视线中……

        摩的司机介绍了当地的一个老头给我们做导游。他的开题便从“倒插罗汉松”说起,据说当年理坑的祖先为了寻找一个定居之所,到处倒插罗汉松,但只有在理坑这个地方,那棵倒插的树竟然活了,还一直活到现在。由此推测这里风水大好、土地肥沃,于是把族人全迁到这里,繁衍至今。他的介绍很细致,名人逸事一一点来,经他介绍,我才有些弄懂明代建筑与清代建筑的区别,也知道了这里的特产“荷包红鲤鱼”是从“尚书第”里流传出来的。让我感受颇深的是理坑的文化底蕴可是其他村庄难以匹敌, 出了大量高官名士,而自然有很多养在深闺的小姐,古旧的官宅或富商房宅,房屋之间都修有不可窥视的房桥,以供小姐通行时用。在老人的讲解里,有一个个终身不下楼的小姐的寂寞,也有富家小姐爱上穷家小子的艰辛。听到这里,总是会为她们抱不平,暗地里也有些为自己庆幸。碰上几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四川人,一路打趣,倒也热闹。理坑的巷子比别处窄些,理坑的老墙比别处高些。日过中天,阳光就不能再从头顶的一线天际直照到地面,踏足巷弄间,左右在墙影里,益发衬得窄巷深幽。一路行来,常常在这样的光影里觉到时光的绵长。一棵树、一片村舍,追溯起来便是千百年的如影纱事,而当地人总是一笑而收:“这村子从盘古开天辟地便有了”。

我常愿自己像,南来北去的飞鸿,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0

回帖

429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06年去婺源的游记,想想,还是贴出来了。

顺便请教一下:帖子上面的那个播放器怎么删除不了啊

我常愿自己像,南来北去的飞鸿,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802

回帖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96414
发表于 2008-7-20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时隔多年终于回来了!好激动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425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153
发表于 2008-7-20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的话,走江西的一条线!
爱好户外,迷恋摄影,让我们一路同行成为朋友!
My blog://blog.sina.com.cn/andychue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5478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834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7-20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播放器删了,你重新编辑试试.

享受阳光,享受风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147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824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7-21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147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824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7-21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20

回帖

429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把歌曲插进去了,一首蔡琴的《张三的歌》,很喜欢。
我常愿自己像,南来北去的飞鸿,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80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215
发表于 2008-7-22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步的风:
终于把歌曲插进去了,一首蔡琴的《张三的歌》,很喜欢。

 

明年有时间 我还要去一次婺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743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6963
发表于 2008-7-22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743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6963
发表于 2008-7-22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98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513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7-22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次的享受。谢谢。

我还要去一次婺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705
发表于 2008-7-23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清明时节去了的,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好美的地方。

相识不如相望淡淡一笑
忘忧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0 09:33 , Processed in 0.0579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