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基本没有什么行程安排,只等晚上五点来车接我们去怀化坐火车回汉。因此,我们都睡到了自然醒,感叹很难得有哪次旅游像这次有大把的时间休闲,而不是去赶各个景点。两个女孩子十点多醒来后就结伴出去了。我们出去吃个早点,又回来晃,将近中午在老板娘的带领下去买一些特产,我本来不打算买什么的,但是这种氛围让我忍不住也买了血耙鸭和熏肉。男士们帮我们把买的东西带回去,说找个靠江的地方喝茶发呆。我们随着老板娘继续逛,突然,朋友“诶诶”地叫起来,“你们过来看哟”。发现了什么新大陆,我回去往一个BAY扎染店一看,可不是吗?两个女孩子在这里DAY画扎染布呢。看那架势,还真有模有样的。我不忘记随时捕捉可贵的镜头,猛拍一阵才告别而去。 随意逛去,你会发现,在河岸,在桥头,甚至随便一个屋檐下都有学生在专注地写生。是啊,凤凰就是一幅画卷,一幅古典秀美的悠长画卷:青山、绿水、古桥、吊脚楼;寺祠、亭阁、民居、石板街;傩戏、苗歌、鼓舞、拦门酒;城楼、碉卡、烽烟、镇竿人……从这幅画卷中走出的著名画家黄永玉如是说:小时候他喜欢在凤凰城的青石板小巷里闲逛,最爱去的是边街,那里是民间艺人的天地。风筝画,菩萨木雕;苗寨赶圩,土家舞龙……正是这天然的画卷和悠久的民俗文化的点点滴滴,浸染着他的情感,成了他的创作源泉。他的艺术因故乡而充满活力,故乡则因他的笔而得到艺术的升华。凤凰不是被称为“画乡”么? 这“画乡”既是风景如画,亦是大小画家如云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到最近看到的林语堂先生的一段文字:“在童时我的居处靠近自然——有山、有水、有农家生活。因为我是个农家的儿子,我很以此自诩。这样与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触,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简朴。这一点,我视为极端重要,令我建树一种立身处世的超然的观点,而不致流为政治的、文艺的、学院的,和其他种种式式的骗子。在我一生,直迄今日,我从前所常见的青山和儿时常在那里捡拾石子的河边,种种意象仍然依附在我的脑中。童年时这种与自然接近的经验,足为我一生知识的和道德的至为强有力的后盾”。林先生一再强调童年的青山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正如凤凰在黄永玉的笔下,永远是一个翩翩起舞的美丽的精灵!也和沈从文先生的一段话异曲同工:“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我想,很多人如我一样,知道凤凰这样一个小城源于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它最为浓郁地飘绕着沈从文先生的湘西风情。坐在沱江边的时候,冒出一个想法:坐在这悠悠的水边重读《边城》,该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呵呵,似乎有点作秀。但是那时真实的想法,也许下次去凤凰,真带一本《边城》也说不准。想到在岳阳楼大声朗读《岳阳楼记》,在华清宫吟诵《长恨歌》,在洛阳牡丹园和朋友声请并茂读今人关于牡丹的骈文……那楼,那宫,那花在记忆中会渐渐淡去,那朗诵时的深情却永留心间。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个湘西:一个在地球上,一个在沈从文的笔下,而第三个则在黄永玉的画里。湘西的特有文化,造就了这叔侄两代文艺家。但此次游玩,有关两位的纪念地都未曾踏足,留待下次探访。 凤凰要慢慢地看,细细地品。带一种闲适,平和的心境,把自己融进那山,那水,那廊,那楼……触摸凤凰最深最远的灵魂,沉浸心灵淡然宁静的享受。 来凤凰之前读过一个情感故事,说故事中的女主自从去了某个偏远的小镇之后,每年都要到那里去小住几天,没有缘由地,我固执地认为那个小镇一定是凤凰。 凤凰——我也会再来! [此帖子已被 曲曲 在 2008-7-31 21:53:3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