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39|回复: 3

[注意]巅峰生意

[复制链接]

46

主题

355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831
发表于 2003-10-11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富有和追逐公众效应的游客已使空气稀薄的珠峰变得前所未有的拥堵,商业登山公司的“钱景”应运而生

  付费,皆有可能
  在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Sir Edmund Hillary)和他的夏尔巴助手丹增·诺尔盖(Tensing Norgay)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后的第50个年头,各种以周年纪念为旗帜的活动使2003年初夏的珠峰变得前所未有的拥挤。
  5月,有将近50支队伍、1000名以上的登山者聚集在珠峰的两侧,打算在商业向导和夏尔巴人的带领下穿过摇摇欲坠的巨大冰塔和乱石裂缝丛生的冰河,征服险象环生的“霍泽之脸”和著名的“希拉里台阶”,登上充满诱惑的女神峰顶。
  事物神秘特性的丧失、或者“祛魅”,在社会理论中,是现代化的标志。在过去的50年里,珠峰也义无反顾地走向了“现代化”。在1953年到1973年间,有38人登临了珠峰峰顶。而仅仅在2001年一年中,就有182人做到了这一点。从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首次登上珠峰以来,已经有超过1200人来到了世界屋脊的最高处。
  一支美国商业登山队的向导夸耀说,“我们已经搞掂了珠穆朗玛峰——我们已经铺出一条通往峰顶的康庄大道。”
  如今,富有的客户会找来20个夏尔巴人为他们提供一切服务——也许除了用轿子把他们直接抬上峰顶。夏尔巴人在危险的冰河裂缝处固定绳索和爬梯,清理登山线路,以及背负一切必需的登山设备。登山服务公司向那些几乎没有登山经验、甚至从未套上过冰爪的顾客许诺,在他们的帮助下,任何人都能登上珠峰。他们会举例说,1985年,迪克·巴斯——一个几乎没有登山经验的50岁的美国德州阔佬——在商业向导、后来为IMAX拍摄了一系列著名登山电影的大卫·布里歇尔斯的帮助下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而今年,英国的一支登山队甚至配备了“伟哥”(Viagra),因为德国一所大学的科学家相信,伟哥能够缓解高海拔所带来的肺部和心脏的严重不良反应。
  登珠峰的费用不菲,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商业登山队向顾客收取的费用在2.5万到10万美元不等,这其中包括给养、夏尔巴人助手、氧气瓶的供应以及登山许可证的费用。
  登山许可证在最初是为了控制登山者的数量,避免蜂拥而至的人群给珠峰在安全以及环境方面带来问题。1991年,尼泊尔旅游局的每个登山许可证售价为2300美元,不限定登山队的规模。1993年春天,也就是人类首次登上珠峰40周年之际,有15支探险队的294人从尼泊尔一侧攀登了珠穆朗玛峰。这个人数是创纪录的。那一年的秋天,尼泊尔旅游局再次将许可证费用提高到了惊人的5万美元,且规定每支队伍的规模不得超过5人,每增加1人再交1万美元,但总数最多为7人。
  成群的登山者从尼泊尔移向中国西藏,使得成百上千的夏尔巴人失业。随之而来的抗议和不满使尼泊尔政府在1996年春天突然取消了对每季登山队数量的限制。但同时,尼泊尔政府的官员们又一次提高了收费标准——这一次,对7人规模的队伍收7万美元,每增加1人再收1万美元。

  富人秀
  尽管收费昂贵,并且充满了巨大的危险,登山者还是成群地涌向珠穆朗玛峰。世界之巅的诱惑使得人们想出各种名目来证明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用最短时间登上珠峰”、“最年轻的”、“第一名登上珠峰的妇女”……等等。
  一些坚持登山精神的登山者抱怨,如今的珠峰已经成为富有和追逐公众效应的游客的游戏场。这同时也意味着,商业登山公司的市场前景无比广阔。
  具有号召力的商业登山公司通常由著名的职业登山者领衔。例如,在1990至1995年间成功地将39名登山者带上珠峰的“探险咨询公司”的创始人罗布·霍尔是在7个月之内登上7大洲7座最高山峰的第一人。而他的公司也以带领顾客攀登这7座山峰的商业服务而闻名。
  登顶所需的氧气瓶供应也蕴藏着诱人的市场。尽管像莱因霍德·迈斯纳那样的登山狂人和一些夏尔巴人都有过不带氧气登顶的记录,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氧气瓶在珠峰上是不可或缺的。在8000米以上的极高海拔地区,缺氧会给大脑带来严重的伤害,不仅人的智力大幅下降,脑细胞大量坏死,还可能引起致命的高山大脑出血(HACE)。
  攀登珠峰的全程中,每名登山者需要6瓶左右的氧气:3号营地(海拔7028米)1瓶,4号营地(海拔8016米)2瓶,最后登顶需要3-4瓶。登山氧气的制造成本昂贵。因为面对的环境严酷,成品氧气瓶都要经过3个星期的制造和检验。价格在每瓶400美元以上,另外还需要250美元左右的调节阀和面罩。攀登珠峰所形成的氧气市场每年大约在200万美元左右。
  登山氧气的主导品牌是Poisk,它最初是为俄罗斯的战斗机飞行员配备的。珠峰商业登山队中最臭名昭著的向导之一,前苏格兰毒品贩子亨利·托德就是靠收集Poisk的空罐,然后在印度重新灌装而获取暴利的。亨利·托德曾一度是珠峰脚下最大的Poisk氧气供应者。他出售的Poisk氧气只是正常价格的一半。但是,在1999年,他的7人登山队伍中出现了6瓶氧气无法工作的事故。2000年,托德被尼泊尔政府禁止入境。
  攀登珠峰的活动对喜马拉雅山两侧的夏尔巴人的生存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尼泊尔,登山运动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主要工业,而在每年夏季短短的两个月中,那些强壮并且运气好的夏尔巴人可以为自己的整个家庭挣到一年的生活费用。
  与之相对照的是珠峰顶上逐渐增多的附庸风雅的百万富翁登山者。其中最著名的也许是1996年登顶的纽约富婆桑迪·皮特曼。这是一个出入上流社会、孜孜追求公众效应的人物。在攀登珠峰之前,皮特曼已经完成了7大洲其它6座最高峰的登顶。向珠峰进发之前,皮特曼在纽约举行了告别晚会,客人中包括比安卡·贾格尔和卡尔文·克莱恩。桑迪·皮特曼特地在她的晚礼服外套上了登山服,并配以登山靴、冰爪、冰斧和一条铁链。
  她在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撰写的第一篇报道中写道:“我将所有的个人物品都打理好了……看起来我的电脑和电气设备与登山设备一样多……两台IBM笔记本电脑、一台摄像机、三台胶卷单反相机、一台柯达数码相机、两台打字机、一台CD唱机、一台打印机和足够的(希望如此)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当然,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足够的丁·德路卡牌威士忌和咖啡壶我怎么能离开纽约。因为我们将在珠峰上度过复活节,所以我还带了4只彩蛋。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寻找一只复活节彩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到达珠峰脚下之后,皮特曼仍努力维持上流社会的礼节。在前往大本营的途中,一名夏尔巴人每天早晨为她卷起睡袋,并将她的背包整理好。在后来的几天里,夏尔巴交通员定时将通过全球特快专递寄至大本营的邮包送来。这些邮件包括最新的《时尚》、《名利场》、《人物》和《诱惑》杂志。
  在媒体中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登山队尽管没有皮特曼的奢侈,但它强烈的公众效应同样使人闻到一股浓郁的商业气味。在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为“纪念登顶珠峰50周年”的登顶,成为一次由中国移动、搜狐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共同导演的登山秀,张朝阳每天拿着他那部MOTO彩信手机,在珠峰上不同的高度向山下发送搜狐彩信。把登山作为自己的“Trademark”的王石也曾承认,他的登山行为给万科省下了不少广告宣传费。
  在“纪念人类成功攀登珠峰50周年”的旗帜下,中国登山队还获得了其他赞助商的支持:蒙西和联想各提供了几十万元的资金,奥索卡(Ozark)提供了价值100万元左右的登山服装,IBM和联想还提供了可供高海拔地区使用的笔记本电脑。
  “这表明中国登山运动的商业化程度已经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将有利于高山探险运动的良性发展。”中国登山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志新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24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310
发表于 2004-3-1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4] 这帖子其实不错啊!
怎么没人顶啊?
顶一个先~~~~~~·····
这样长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这般淡然的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4

主题

1066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1005
发表于 2004-3-2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336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865
发表于 2004-3-6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文中关于托德故事很有意思,在珠峰,他被称为“大本营营长”或是“地头蛇”,不过大家更喜欢叫他托德老爹,一个专门为二流登山队服务的传奇人物,能够用低的多的价格搞定很多事情。如果你想攀登珠峰,缺没有政府批准的许可证,如果你想以低廉的价格灌满氧气罐,如果你想知道27000英尺高度的天气预报,如果你想在第二营地分享别人的帐篷,去找托德老爹,他能解决所有问题。
至于那常事故,众说纷纭,不过和他得罪了个记者有关,那个记者就写了关于他的负面报道,从00年11月到02年春天,禁止托德入境。现在我想托德老爹恐怕又穿梭在大山之间,继续进行他的传奇故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22 05:08 , Processed in 0.0374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