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原上

爱情成为奢侈品的时代(完)

[复制链接]

0

主题

9

回帖

45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9
发表于 2008-12-10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看完《暗算》最初,对安在天和钱之江的感动和关注远远超过黄依依,所以没有深入去想安与黄的情感问题,但一直坚定地认为安在天是不可能爱黄依依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安黄情感问题之争议使我关注到这个问题的深层,意识形态确实是决定因素,它决定着人生的选择方向(包括爱情)、立场坚定与否。

虽然很多知识分子都是彻底的爱国人士,象为新中国建设冲破美国重重阻栏,毅然回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等老一辈的爱国知识分子,但显然黄依依显然不能和钱学森相比。

他们是一个很复杂的阶级(好听一点叫阶层)其问题根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建国伊始,并在文革中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当然暴露的并不只是知识份子,至于是怎么回事,当然不是像主流学说那样无耻,他们的那种编造、篡改不会超过地摊小报卖的那些将曾经的领导人描写成权力斗争与宫庭政变的无耻行径。

知识份子的局限性使其前途只有在于,与工人与农民结合在一起的时侯才能发挥真正的能量,而且是正义的力量,就像毛泽东,周恩来一样!

什么是正义-----正义的含义是:代表绝大多数人!
于是我们的另一类知识份子就出现了,曾经出现过----这就是知识劳动者,或者叫知识分子工农化,而工人农民要知识化。

心中有爱有佛,只是一种寄托,而我们理想是一种信仰

寄托是--它为我服务;信仰则是--我为它服务。

其实对国家和个人而言,意识形态是无形的,却是无处不在的,这也是决定国家和个人走向的关键因素。意识形态的差距才是形成安在天与黄依依悲剧的最根本根源。剧中在表现黄依依这位天才的悲剧时,黄依依的优点很多掩盖了她的实质。但以获得爱情作为为国家工作的前提条件,这正说明黄的真实思想——爱国爱得并不彻底,爱情观与安在天也迥然不同。黄依依是一部分典型知识分子的代表,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是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的。

 

安在天与黄依依完全不是一类人,黄依依可以接受安在天,但黄依依决不可能长期地接受安在天,原因是安在天是有信仰的,是对于中国革命的忠诚与坚强,在他的心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安在天与小雨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小雨可以接受安在天,可以永恒地接受,原因是----爱,它没有条件,没有索取、只有奉献、可以包容一切。

 

黄依依的悲剧是典型自由主义的悲剧。下面一段话,如果不视而不见的话,应该可以明白了
17集尾声
。。。
黄:你要带我到哪去?
安:去了就知道了
黄:STOP
黄冲到安的前面

黄:如果不讲明,我就不会跟你走
安(凝视):我正式通知你,你被我们单位录用了
黄:什么单位
安:保密单位
黄(坚决):那我不去,那里不适合我
安。。。:我看过你的全部档案,你以前干过,美国兰登公司 就是保密单位
黄(无奈,想了一下):不错,我是干过,就是因为干过,所以我不去,我有选择的权利
安:你曾经在兰登公司干过,现在只有我们选择你的权利,而你没有选择我们的权利
黄(激动):你以为这是哪里,这里是我的祖国,不是美国!!
。。。。。。
是的,这里是祖国不是美国,所以美国可以强迫她这么做,他因为生存而无能为力,而祖国就不行。

如果这个台词设计没有误差的话,它就证明了一件事,证明了黄依依回国的原因:

她与她所代表的一类知识份子共同的弱点,那就是祖国比美国好的原因是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可以让他们按自已的意志来生活,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他们希望能给予他们想要的,但是不能随便地向他们提出要求。

不是所有的知识份子都是这样的,但是有一部分人就是这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当今中国社会中,自由主义思想泛滥没有受到强有力的抵抗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原因是这些知识份子们,他们拒绝中国工农血写的历史,他们是爱国的,但是只是一般的爱国者。

祖国从军阀混战到统一大陆建国的主导力量是工人与农民兄弟与没有逃到国外、香港的那些知识分子们! 他们是用生命在爱国,只有用生命爱国的人才是真正爱国者!

象我们的周总理,也是从国外回来,但他一个是共产主义战士,一个客观上没有资产,主观上没有私心的人,而黄依依则是自称爱国的知识份子,实际上是自由主义者,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在祖国需要他时,却讲足了条件,磨破了嘴皮,才踏上了正途,他们能比吗?

黄依依们,他们所要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是虚无缥缈的,是不存在的。在丛林原则仍然猖狂的当今时代,我们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生存下去。
虽然最后她也付出了生命,但是生命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不能等同!

黄依依是否爱国对这部《看风》最后判断,几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安在天与黄依依的感情定位起着主导作用。黄依依的回国是非常有意思的,首先他是周总理钦点的21名高级知识份子之一,他的回国是基于祖国在国际地位的提升,与美国陷入越战的基础上的,这是她回国的外在条件。

其次,黄依依之所以要回国在于他作为冯.罗依曼的得力助手,长期从事密码破译与保密工作,生性自由的她不能忍受而提出改换环境,遭拒绝后,一气之下就离开了他心爱的另一半,而远涉重洋回国。
所以有些人,提出什么闭关锁国,什么专制主义而导致黄依依的悲剧,完全是只见冰山一角,而不鉴全貌。我们应该看到这些人向往的自由王国-- 美国在对待国家战略安全上是多么隐秘,多么地不通人情以至于像冯.罗依曼这样的数学泰斗,也不能违抗国家意志,象黄依依这样一个不是美国人的美国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作一个假设,黄依依只要能够更换环境,从事其他工作,那么她这回国的动机将很难得到诱发,原因是她的一切包括她的丈夫都在“那里”,而那里才是黄依依的家。

安:我们就是靠着这个精神、这种信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解放了全中国。
黄:然后让我们这些流亡海外的“爱国知识份子”们有了自已的祖国,自已家。

这段动人的对话,也点出了黄依依的本质。
她绝对不是一个卖国者,没有出卖过祖国的利益,但是对于黄依依来讲,祖国的出现只是让他多了一种选择,也是她所代表的那一类“爱国知识份子”的荣耀,但是这个祖国与她本人相比绝对是排在第二位的,这点很重要,这就是说黄依依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为祖国不计个人利益而牺牲的真正的爱国者、真正的爱国知识份子,而这个真正的爱国知识份子,恰恰是她苦苦爱恋的----安在天!

是的,是安在天,包括他的父亲才是真正爱国者,更准确地说他们才是真正的爱国知识劳动者,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以国家安全为终极目标的特工人员。也许有些人会把安在天的这种对于组织的绝对服从与绝对相信,视为盲目崇拜,视专制权力的走狗,但是如果没有这类人,没有这种对革命绝对的信仰,我们就不可能有新中国。他们有生活、也有利益,但是他们的生活、利益都与国家的利益密不可分,无法分割,而这一点正是黄依依永远无法做到的。安在天的信仰是这个共产主义思想所建立的国家。而安在天的最爱则是他一辈子都需要弥补的、寄予了他永恒深情的妻子小雨。
当安在天默默地抱着小雨的骨灰盒,喃喃地安慰地时侯,我们看到的是安在天的深情,那是久久地不能忘怀的深情!

喜欢是由吸引而开启的,喜欢会化为爱,而爱代表着宽容,代表着对于对方缺点的宽容,所以爱比喜欢更有持久力。时间能让爱产生情,一般来讲,让现代的男男女女组成家庭,有这种爱就足够了。但是,安在天对小雨的爱则远远超过了吸引与喜欢的范畴,它是一种有喜欢、关爱、内心的愧疚、深深的怀念,工作上对其毫无保留、毫无条件的支持等等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感情--无与伦比的感情。

当安在天在家中,一边整理着衣服,一边平和地与他的小雨谈着生活中最平谈的家常事,谈着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时,我们看到了----生命,活着的小雨!小雨已经成为了安在天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人,没有任何人可以将生命分割,也许只有上帝造物时才有这个权利,但黄依依不是上帝!

 

安在天也许并不知道自已对黄依依究意是什么
而我们却可以作出判断
:
第一 是长期工作战斗朋友的友情

第二 是对于她狂热的爱不能回报的,也很难补报的歉然之情。
第三 是在光密破译过程中对其才华所激发出的敬佩之情与吸引之情。
第四 光密被破后,黄依依没有离开的心中的感激之情 。
第五 黄依依是安在天找到的,对其生活、工作上的爱护与维护负责之情(就像阿炳一样)。
于是最后,安在天在不能动的黄依依旁,伴她走过了381天 ,安在天用这种方法来回报,这就是安在天回报感情的方式...

黄依依的感情没有底线;而安在天却极有原则,对于他曾经的感情绝对忠贞与忠诚。人是有感情与激情的,在黄依依身上完全得到了完全的表达,因为黄依依完全将感情与激情体现在了表面;而人更是有理智的,安在天却将激情与感情完全地深锁在了心中。

黄依依一双深情的眼睛看着远处的他的深爱,呼喊着我爱你啊

安在天回头,平静而又轻轻地说:"你的爱是虚幻而又不真实的,我不能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5 04:07 , Processed in 0.0429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