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3岁的阳光少年胡坤,以优异的成绩从农村小学考到县城初中。刻苦、坚韧、乐观的他,不料在2008年12月4日凌晨,他鼻子开始流血不止。经多家医院检查,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医治期间,休克5次,输血11次,最低血色素为1.1克,最高只有4.3克。医病花费4万余元,至今毫无好转——— 一个再生障碍性贫血者的祈盼 张习林 “叔叔,我想上学读书!”近日,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胡坤,躺在家中的病床上对笔者说。 2008年12月4日凌晨,他鼻子血流不止,鼻血流了一个多小时才被止住,在小诊所输液后身体仍然疲惫不堪。6日,在大方县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全血减少,急需送至贵阳医院检查。经过贵阳四十四医院检查后,又转至贵阳医学院检查,最后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病者胡坤,1996年6月24日出生在大方县马场镇金龙村七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今年在大方文惠实验学校八年级(7)班读书。为了弟妹和他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两年前,他母亲把他和弟妹送到大方上学,全家人的生活靠他母亲卖菜和其父亲种地维持。不料,胡坤生病扰乱了全家平静的生活。 在贵阳住院20多天后,病情仍不见好转,借来的40000多元钱已经花完,胡坤父母只好把他转到家里,采取中药治疗。一个多月以来,胡坤的父母倾尽家中所有积蓄,负责垒垒。“生病后我一直辍学,我不想死,我想读书!”“特别是在白色的病房里,我的内心总是充满恐惧和惊慌。”胡坤流着泪说。 2009年元月15日,在马场镇金龙村老家,胡坤鼻子再次流血,再度昏迷,以致休克。他身无分文、束手无策的父亲怕赶不到县医院,决心放弃医治他。是胡坤在昏迷中的呼唤,是亲人的劝说,是他母亲的不甘心,是好心人用车及借钱帮助,是医生极力抢救才让他脱离危险。“在医院检查,他的血色素只有1.1克,我问医生是不是还有救,医生说,一般人血色素降到四、五克就休克了,胡坤活下来是一个奇迹。”胡坤的母亲侯敏说。 据了解,胡坤的家里只有两亩地。他家以种地为生,其父亲胡文琪除种自己的两亩地外,还向寨子里外出打工的农户承包了5亩地种植烤烟,因一个人耕作,烤烟粮食的收成都不好。而他的母亲侯敏从1999年在金龙村代课,每年代课费3000元左右,基本能解决家用。2007年春节,侯敏带着3个娃儿到城里读书,家里就只有胡文琪撑着。每年,租房2150元,其娃儿的生活费和书学费要花10000多元。胡文琪通过外侄女唐艳在北京的相关医院咨询,像胡坤这样的病情,需做骨髓配型移植手术,所需手术费用就要70多万元。 对这个天文数字,胡文琪一家怎样才能承担?只有输血维持胡坤的生命了,而每天单凭输血费用就要2500元左右,加上中药医治的200多元,每天这个贫困的家庭就要承担近3000元的费用。侯敏说,现在他一家人的生活费都是胡坤的班上同学捐助的2638元,现在已经基本要花光了。 胡坤在3个多月的治疗中,共休克5次,输血11次。无钱购买血液,因侯敏的血液与他相符,所以全部血液都由侯敏输出。自胡坤生病以来,侯敏共抽了6次血,因为生活跟不上,她的身体也很差。 3个多月来,胡坤每天吃10次药,胡文琪一直在租来的房子里照料他。抽出侯敏在街头轮转卖菜,以平均每天20元左右的收入支持家用。“该借的地方都借了,钱无法凑来,我们是在无法撑下去了,希望有好心人帮助!”满脸憔悴的侯敏泪流满面说:“家中爷爷奶奶都78岁了,两个老人的脚不好,无法照料,家里的庄稼也腾不出时间做,生活已经无着落了。但无论如何,我们拖钱拉账也要把他的病治好!” 据胡文琪讲,胡坤每当从病中醒来,稍微休息一下,就开始复习功课,他怕把功课拉下,万一有一天好起来,跟不上。 当笔者走到胡坤的床前,他半撑着身子说:“叔叔,我想上学读书!”他说,坚强是他面对病魔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除了祈求社会好心人士,他和家人还能做些什么。他说,怕时间久了,连他自己也坚强不起来。在他想死、不想再拖累父母和弟弟妹妹的时候,是家人一再叫他坚持,叫他相信,一定会有好心人帮助,让他脱离病魔,升起生命的希望。 正如他的祈盼,希望好心人伸出爱心的手,拯救胡坤这个13岁的生命吧! (附胡坤父亲胡文琪的手机号:13595774087) 我的手机号:13638163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