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在湘西的深山里艳遇一村姑,我们一同往山里走。路上遇到一处别墅,她指着对我说,这是她们这一带最有钱的人盖的,基本上空着,没人住。 那是一栋孤零零的完全的现代风格,和周边的木结构传统老屋截然不同时尚建筑物。 路上看到有户人家正在盖屋子,依然还是全木结构的,让人觉得,传统依然还是有人在坚持。不过,从那位村姑指着那带着大铁门的院子的别墅,对我说话的口气看,她的心中也许更青睐那幢别墅。假设她也那么有钱,许是会盖栋别墅,而不是木屋。没人约束,管它风格不风格,住着舒服,显得气派,才是硬道理。 所以,当我们在很多不那么出名的景区看到混杂在传统民居中的那些不大协调的,格格不入的建筑物时,总是会有些不爽,这种现象,在那种没有强大外来资本介入的未彻底开发的半梦半醒之间的景区是普遍存在的。 在没有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当地村民不会自己花钱改造已经存在的不协调,他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还是第一位的。他们不会仅仅为了让那些稀稀拉拉的游客看到好看,而把新近搭建的不协调的房子拆掉,而且,绝大多数村民的思想还是与时俱进的,他们知道有很多现代的东西,用起来舒服,住起来方便,看起来洋气,感觉着时尚。 他们住了几辈子的老屋,早就让他们腻味了!觉得老屋稀奇的也只是那些假装厌倦城里钢筋混凝土丛林的城里人,但其实,城里人真正喜欢那些传统老屋的没几个,他们只是在想散散心的时候,溜达溜达去看看,没几个能在那里多住几天的。 在交通稍微发达一点的山里,只要水泥、钢材、铝合金什么的运得进去,当地的有条件的村民,就会选择使用工业化的建材。特别是最先发达了的村民,如果带头不遵重传统而引领一种紧随世界潮流的时尚的话,当地的旧传统,就会被改造,格局就会被打破,一眼所能见的,最醒目的就是建筑风格的不一致性导致的凌乱不堪! 有那么些失望也是没有办法的。这到往往能让人想起那些用资本改造得风格统一的成熟景区,比如凤凰和丽江,资本还在那里派生出一些其它的东西,比如珍贵的阳光,懒散,酒吧文化,艳遇文化,等等。 总之,从土著居民的角度去想,他们自己建的屋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给游客看的。所以,当我不远千里兴冲冲地赶到贵州从江深山里的侗寨,在湘西龙山的里耶,安徽祁门的南屏以及很多很多一半是传统,一半是时尚的村镇时,看到眼前的景致,尽管心情总有那么些失落,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所有这些现实。 就像一个网友评价说:传统依然还是有人在坚持,世界依旧每天在不停歇地变化。我们呢?想干什么,干什么吧! [此帖子已被 茬子 在 2009-4-19 22:23:4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