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6|回复: 17

老大回首少小时

[复制链接]

423

主题

1508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48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20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我们全家随父亲下放天门多宝区庙湾三队。1973年回汉。近年我和哥哥一直想着再去看看我们青春年少时的地方。
    4月19日早上,我们从天门县城出发(头一天有事从武汉来到县城),直奔多宝镇。一路雨雾扑面,一路翠绿悦目。路二侧的树目-油菜籽-小麦-蚕豆-树目,由近及远铺就一片生命之绿。一个小时后我们就跑完47公里,到达多宝镇。哥风尘仆仆赶来就是要吃油墩子,然而今天的早餐进化一统了,我们只好换个地域吃着武汉常见的早点。早餐后我们来到哥当年就读的多宝高中。中学的门面还在路边,其面积没有扩大,就是平房建成了五层教学楼。哥感慨良多,不停向我介绍他在这里二年的学习生活情况。
    读这所学校还费了一番波折,大队干部说,农村下中农的孩子才能读中学,中农出身的都不读,更何况你们这些牛鬼蛇神的崽子!后来还是省里给了政策才得以解决。他住读时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1.5元,过得相当清苦。因为穷,学校内偷盗成性。有一次父亲要他帮我带一双球鞋,结果在回家前一天被偷了。他不敢如实相告,只好吃了三个月的白饭。不过他说他也有开心的时候,那就是他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几次大型蓝球比赛,也因此走出过多宝区,打过几回牙祭。
    我们问过路人,得知去庙湾大队的路很好走,于是我们驾车出县城,走上新修的人民大道。进小队的路还是不太好走,好在只有几里路。我们小心翼翼地开进了庙湾三队。来到队前,我们却找不到当年的一点影子,难道走错了?正好有一个骑摩托车的汉子进村。我们忙拦下他,一问他不仅是这个队的,而且还是当年大队的民兵连长,高官啊!真看不出来,70岁的老人骑着摩托象小伙子一样轻巧。他很记事,说你们是老朱的儿子啊,你爸写得一手好字,我们这里家家户户的对联都是你爸写的。他带着我们哥俩走在村中泥泞的路上,带我们走进了少小时的记忆。他说,你们家住房所在地汤家台和其它的毛家台、周家台一样都早已退房还田了,村民们先后在原“新农村”盖起了二层住宅群。我们常常打闹玩耍的小队仓库也随着包产到户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全都改成良田。
    我能叫得上名的同学玩伴好几个现在都还住在村里。他们被一一叫到了一起。毛姓是村里的大姓。我少小时还很诧异,以为全中国只有毛主席能姓毛,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姓毛的?现在到的二个同学就姓毛,我们一起读书时只有10几岁,他们俩小时长得蛮好看的,现在已经抱孙子了,人苍老了,全然没有了当年的影子。那时他们十分好奇,每回我从武汉回去时他们都要打探轶闻趣事,武汉长江大桥也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我们没有现在孩子那么多玩的东西,也没有现在快捷的各种信息,那时一本《诸葛亮的故事》就是我们上学路上最大的乐趣。至今我都记得,我把鲁肃念成了鲁萧。
   我问他们来过武汉吗?他们说年青时常去,开着拖拉机去的。只能到古田二路,进不了城。然后自已搭车进城,第一次还是徒步走过长江大桥的。这里虽然没有网线,但有电视有便捷的交通有走出去的儿女,所以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一点不比我们少。
  
    他们和我们一样非常珍视少小的记忆,不知不觉聊了一个小时还不让走。我们一再表示还会再回来,并且要带着孩子回来。他们好象商量好了的,说村里没有准备,上镇上去吃中餐。我们说才10点多呀,早着呢。他们就说,你们能冒着风雨专程回来,那是看得起我们,不吃饭就走是绝对不行的,说着就从左右挤进了车门。没办法我们只好从命,带着他们又回到镇上。还有二个年轻一点的骑着摩托载着二箱土鸡蛋跟到酒店。
    36年了,这里的人还是如此纯朴,实在让我感动。
    原为寻觅少小时的地貌,地貌已埋入历史的尘埃,不过情感却得到了升华。


    从武汉到天门走汉蔡高速,下高速再走准高速,全程160公里,高速收费50元,进天门市区15元。回程走随岳高速转汉宜高速,全程180公里,高速收费75元。但要快一小时。
    小巧门:去时车外雨大,车内雾大,除雾效果不好,后来在车窗上涂抹了一层洗涤剂,效果就好多了。据说可以管半个月呢。

哥要把多宝中学全摄入手机里

 

多宝中学门前的路越来越窄,越来越破

路边即景

 

 

 

[此帖子已被 庄园之二 在 2009-4-20 21:55:31 编辑过]

人生如同在路上行走,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向前走。让我们每天快乐地走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主题

1508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48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泥泞村道

新农村

 

当年的高台住宅已成了麦田

家门口的堰塘,学游泳时差点给报销了,幸亏老爸路过救起

 

合影。中间的就是当年的毛连长,他还特意脱下了雨衣,露出了中山干部装。那位抱孙子的就是我的同学。

茶圣陆羽公园

 

[此帖子已被 庄园之二 在 2009-4-20 21:41:03 编辑过]

人生如同在路上行走,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向前走。让我们每天快乐地走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837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4670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9-4-20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小离家老大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

回帖

86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66
发表于 2009-4-20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的景色,熟悉的泥泞路…………,好熟悉的味道,童年的生活又出现在眼前了。眼热心酸,无从说清的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主题

1508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48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庄园之二 在 2009-4-20 21:53:32 编辑过]

人生如同在路上行走,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向前走。让我们每天快乐地走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1489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9729
发表于 2009-4-21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童年
一直认为不说话不会死的。 现在才知道还有一种死法: 看戏笑死。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4233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1709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9-4-21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被老毛坑得不浅啊!
一道红,一道黑,不就是纸上的两道颜色吗?

http://blog.sina.com.cn/hongheiliangd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622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678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21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里有同样经历的人还不少咧。

那山、那水、那景年复一年停留在那里,看着芸芸众生从自己身边走过,其实只为等待着发现自己的眼睛......别抱怨我们身边缺少美景,只是我们等待得不够。 记住一句话,山始终在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333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273
发表于 2009-4-21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知青在我们乡里人眼里很是神气的呢,尤其是在我们小孩眼里,知青就是时尚的代名词了。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和军挎包,女的梳个大辫子,男的留个三七开的发型,那种感觉比现在人背着LV神气N多倍。到了傍晚,知青们风风火火的一路走一路唱的几个人凑在一起,给我们讲故事,又唱又跳的,让我们童年时代夏天的黄昏充满着快乐有了生气。小孩子为了早点听知青们讲故事,都帮着知青烧火做饭,做好了把饭盛好,等着知青为我们边吃边讲故事。老乡们都知道知青们是城里人,累不得,所以基本上很少干活,谁家有好吃的总要给知青送点过去,还生怕知青不接受丢了面子。在我们那里,知青和老乡的关系都很好,知青回城后经过时还经常过来做客,有的还带上全家人象走亲戚样常常下来走走。那时的乡村是封闭的,知青成为那时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当然对于大部分知青来讲,那段时光是不幸的,让他们错过了人生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有得有失就看每个人怎么看了。
自觉丹心壮.岂忧白发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5601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94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4-21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颇多吧
心灵健康,因为向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主题

1508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48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天*游:
那时的知青在我们乡里人眼里很是神气的呢,尤其是在我们小孩眼里,知青就是时尚的代名词了。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和军挎包,女的梳个大辫子,男的留个三七开的发型,那种感觉比现在人背着LV神气N多倍。到了傍晚,知青们风风火火的一路走一路唱的几个人凑在一起,给我们讲故事,又唱又跳的,让我们童年时代夏天的黄昏充满着快乐有了生气。小孩子为了早点听知青们讲故事,都帮着知青烧火做饭,做好了把饭盛好,等着知青为我们边吃边讲故事。老乡们都知道知青们是城里人,累不得,所以基本上很少干活,谁家有好吃的总要给知青送点过去,还生怕知青不接受丢了面子。在我们那里,知青和老乡的关系都很好,知青回城后经过时还经常过来做客,有的还带上全家人象走亲戚样常常下来走走。那时的乡村是封闭的,知青成为那时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当然对于大部分知青来讲,那段时光是不幸的,让他们错过了人生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有得有失就看每个人怎么看了。

             我是随父亲下放劳动的,那年还只有11岁,我第一天进村时,小小的个子背着个大背包,乡亲们都看着好笑。那个年代到农村去是毛主席的号召,在职干部叫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级别高一点的是集中的单一的五七干校,级别低一点的就是直接去农村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一般是半天学习半天劳动。他们苦的不是体能,是精神上的。他们和村民关系处理的不错,各自都能找到赢得村民赞许的切入点。比如我的父亲就是以一手好字和擅长春联让每一家村民都深深地记住了他。还有的学了几天针灸,也充当了赤脚医生,多多少少解决了就医难的问题。作为当时一起下去的孩子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基本上都和当地的孩子们融为一体,甚至说话都是一样的了。很多年后,我有一次路过五七干校,就见到一位大姑娘,体胖黝黑,一开口竟说的是武汉话。这是呆的最长时间的,大约10年。

        我和我哥随父亲回城不久,又顶着“知青”名词重又去了广阔天地,不过换了一个地方,还是江汉平原,钟祥。我倒是对那里没有了什么印象,因为我们总是在各知青点的乱串,几乎没进过老乡们的家。不过我前年带着孩子回去时,那里的村民还是很热情的。那一次真的只是寻找了地域,没有和村民深谈,看看就走了。

        农村几年那是人生的经历,谈不上宝贵,也不懊悔,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去看看就是一种追忆。

[此帖子已被 庄园之二 在 2009-4-21 20:21:40 编辑过]

人生如同在路上行走,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向前走。让我们每天快乐地走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624

回帖

1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0404
发表于 2009-4-25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园之二:

信*天*游:
那时的知青在我们乡里人眼里很是神气的呢,尤其是在我们小孩眼里,知青就是时尚的代名词了。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和军挎包,女的梳个大辫子,男的留个三七开的发型,那种感觉比现在人背着LV神气N多倍。到了傍晚,知青们风风火火的一路走一路唱的几个人凑在一起,给我们讲故事,又唱又跳的,让我们童年时代夏天的黄昏充满着快乐有了生气。小孩子为了早点听知青们讲故事,都帮着知青烧火做饭,做好了把饭盛好,等着知青为我们边吃边讲故事。老乡们都知道知青们是城里人,累不得,所以基本上很少干活,谁家有好吃的总要给知青送点过去,还生怕知青不接受丢了面子。在我们那里,知青和老乡的关系都很好,知青回城后经过时还经常过来做客,有的还带上全家人象走亲戚样常常下来走走。那时的乡村是封闭的,知青成为那时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当然对于大部分知青来讲,那段时光是不幸的,让他们错过了人生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有得有失就看每个人怎么看了。

             我是随父亲下放劳动的,那年还只有11岁,我第一天进村时,小小的个子背着个大背包,乡亲们都看着好笑。那个年代到农村去是毛主席的号召,在职干部叫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级别高一点的是集中的单一的五七干校,级别低一点的就是直接去农村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一般是半天学习半天劳动。他们苦的不是体能,是精神上的。他们和村民关系处理的不错,各自都能找到赢得村民赞许的切入点。比如我的父亲就是以一手好字和擅长春联让每一家村民都深深地记住了他。还有的学了几天针灸,也充当了赤脚医生,多多少少解决了就医难的问题。作为当时一起下去的孩子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基本上都和当地的孩子们融为一体,甚至说话都是一样的了。很多年后,我有一次路过五七干校,就见到一位大姑娘,体胖黝黑,一开口竟说的是武汉话。这是呆的最长时间的,大约10年。

        我和我哥随父亲回城不久,又顶着“知青”名词重又去了广阔天地,不过换了一个地方,还是江汉平原,钟祥。我倒是对那里没有了什么印象,因为我们总是在各知青点的乱串,几乎没进过老乡们的家。不过我前年带着孩子回去时,那里的村民还是很热情的。那一次真的只是寻找了地域,没有和村民深谈,看看就走了。

        农村几年那是人生的经历,谈不上宝贵,也不懊悔,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已。去看看就是一种追忆。

[此帖子已被 庄园之二 在 2009-4-21 20:21:40 编辑过]

你下放在钟祥那里?我可是土生土长的钟祥人,我家在县城里,也下过乡,后来到武汉读书、工作。那段经历对我们来说应该是财富。农民的朴实敦厚,农活的艰辛单调,既教育了我们又锻炼了我们,在后来的生活中使我们可以承受的更多。

QQ签名:齐步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主题

1508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48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几弟兄都下在钟祥,二哥在皇庄、三哥在旧口幸福大队、我在罗集高明一队。县城下乡时去过一次,近年则去了二次。
人生如同在路上行走,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向前走。让我们每天快乐地走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42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5373
发表于 2009-4-26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想很多,这段历史马上向组织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5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1
发表于 2009-4-28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嗐!你是不是朱靖靖的老弟,他也不问问老同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主题

1508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48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你是谁?
人生如同在路上行走,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向前走。让我们每天快乐地走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0

回帖

179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94
发表于 2009-5-15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有回忆真是件好事,如今所做的一切,也就是为了年暮时坐在阳台上那片刻的回忆.

用最舒服的姿势走路,用最干脆的方式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主题

1508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48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一个月了,帖子又顶起来了。多宝我们还会去。
人生如同在路上行走,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向前走。让我们每天快乐地走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9 20:53 , Processed in 0.0669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