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桂林山水』 [攻略行空]阳朔,山水传说。之旅游篇

[复制链接]

53

主题

94

回帖

939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39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来我这里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94

回帖

939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39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堤半边岩与莲花石的传说

你见过只有半边岩洞口的岩洞么,你见过水中石头开花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杨堤乡境内的漓江畔就有这么一个岩洞,其岩洞口只有半边;在此岩洞口的下面是漓江,江中便有“石头开花”的景观。这里流传着一个发人深省的传奇故事。

  一对躲债的夫妇流落到漓江畔,在江边土坡上盖起了一间茅草房,安了家,男人姓黄,名叫三保,夫妇俩先后养了八个儿子。有一年,桂林下了七天七夜的倾盆大雨,漓江洪水成灾,他们的茅草房被洪水冲走了,父母在洪水中丧身,八个儿子便跑到山上的岩洞避难。洪水涨了七天七夜,他们在岩洞里呆了七天七夜。正当死神向他们一步一步逼近时,洪水退了,一女子走进岩洞里,见他们受灾挨饿十分同情,便用木棍往石面上一插,木棍不翼而飞,石面上出现一个圆圆的坑,盛满白花花的大米。这女子说:“这个坑盛的米每天只够4个人吃,要生活下去还得靠你们的双手。”话音刚落,这女子乘风而去,一会儿无影无踪。为了生活,八兄弟不得不遵照那女子的叮嘱,每天轮流到附近的村庄帮人打工,换回些油、盐、米,日子过得还顺当。可是,一年之后,这八兄弟开始变懒起来,谁也不想去帮工了,即使去了也是偷闲躲懒,所得的收入也进了自己的腰包。就这样,八兄弟每日里守着坑中盛的每天只够4人吃的米,谁也不出去找活干。饭不够吃,兄弟之间意见纷纷,你争我抢,争争吵吵。一天晚上,八兄弟把饭抢吃完,坐下来又吵闹了一场后,一个兄弟突然一拍大腿,高声说道:“我有一个想法,大家都不必去打工受累,不仅有饭吃,而且还可以把剩下的米卖出去,换回酒肉来吃。”其他兄弟忙问他有什么法子。那位兄弟说:“这个坑每天盛的米只够4个人吃,主要是坑太小,如果把坑加深加大,盛的米不是够吃了吗?再加大一点不就有剩余了吗?”经那位“高明”兄弟一说,其他兄弟恍然大悟,拍手称好。次日,他们分头找来凿子、锤子,凿了三天三夜,坑加宽了三寸三,加深了三寸三,比原来的大了二倍多。可是自从凿了坑后,坑里不但不增加米,反而连一粒碎米也没有了(其实坑中也盛有原来一样多的米,只是他们看不见也摸不着而已)。没有饭吃,他们饿极了,突然看见山下的路上有两位上了年纪的妇人挑着两担吊箩从那边走来。他们如猛虎下山把妇人拦住,揭开吊箩盖一看,口水流了三尺长,里面全是油炸粑,八兄弟不问青红皂白,拿起就吃,如饿狼抢食。两位妇人见状,以为遇上了强盗,便没命地跑了。从此之后,这段路成了八兄弟经常出没的地方。一时间,这一带村庄被闹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有的人家天未黑就关门闭户了,很少有人敢贸然从此路过。

  这八兄弟的所作所为,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最后传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里。玉帝听了大怒,令黑脸雷公下界为民除害。

  一天,黄昏临近,八兄弟正在洞中大吃大喝,突然漓江上空乌云翻滚,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下,一道强烈的闪电划破长空,随着惊天动地一声响,岩洞口被削去了一半边,这八兄弟也被抛下漓江。岩洞中的盛米坑被震歪了,口朝漓江,坑中的米纷纷落入漓江,正好落在江中一块大石头上,溅起阵阵浪花,从远处看,正如一朵徐徐开放的白莲花,当地人说是石头开花,因为它像莲花,故取名莲花石。八兄弟居住的岩洞取名半边岩,也有人说是懒汉岩、强盗岩,因为这八兄弟由懒变穷,由穷到抢,无所不为,取这些名以告诫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94

回帖

939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397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漓江九十九道弯 (传说)

从桂林乘船到阳朔,白里漓江流水回环,弯多滩险。这和龙王的三公主还有关系呢!

    当初,三公主想帮助修筑万里长城的民夫,她从南海搬来石头,不料,经过桂林时被一位老公公道破,变成飞禽走兽的石头又变回石山,把一条好端端的漓江堵死了。

    俗话讲,高山有清泉,江边有良田。相传桂林到阳朔原是一片平坦的田地。中间有一条六六三十六丈宽的大河。自从三公主赶来石头变成大石山把江河填满后,在这一带种田耕地就象在石板上面种花一样难了。有一年大旱了七七四十九天,山塘的水干了,田里裂开的缝放得下瓦钵,地里种的苞谷、高粱干得伸手可以捏成粉末。人们唉声叹气,可又毫无办法。

    有一天,大家坐在一棵大榕树下闲谈,有个白发老爷爷说:“诚心感天动地,我们明天破起香柏树来作香,诚心诚意求天降雨吧。”但是,到哪里才能找到香柏树呢?白发老爷爷拿起斧头,一连走了七十二座大山,爬了八十一个悬崖,在一个峭壁上砍回了一棵杯口粗的香柏树。回来一烧,百里之内都香喷喷的。

    这时,一股香气袅袅上升,飘到三十六天玉皇大帝的宫殿,他马上叫太白金星到南天门外察看。太白金星到南天门外转了一圈,马上回来告诉玉皇大帝,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玉皇大帝听说河流被石头堵死,就传来金龟将军,给它一支令箭说道:“你快去凡间扒开石山堵塞的江河,要扒得宽一些。”

    金龟将军急急忙忙跑到石山堵塞的漓江,舞动他的四只大脚,左一脚,右一掌,使劲扒起来。谁知这金龟将军平时倚老卖老,办事不认真,又有点老眼昏花,玉皇大帝原来叫它把河道扒宽一些,他误听成是叫它扒“弯”一些。所以,他把漓江扒得七弯八扭,从桂林到阳朔这一百六十多公里水路,就扒出九十九道弯,六十四条滩。

    河道一扒开,水一流通,旱情就解除了。金龟将军高高兴兴地回到天庭交旨。玉皇大帝知道金龟将军违背了圣旨,就下令将它斩首。太白金星连忙启奏道:“金龟将军虽然把河道扒弯了,但总算扒开了河道,解除了百姓的痛苦,可以将功补过。”玉皇大帝这才免了金龟将军的死罪。罚他下界变成石龟爬山。

    现在,我们乘船游漓江,船行到鸡笼淀一头,在左岸可以看到好象有一个石龟在爬山,那就是听错了玉皇大帝圣旨的金龟将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94

回帖

939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39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朔特产金桔——龙珠果神话故事

阳朔有一种名果叫金桔,蜚声海内外,其来历神秘传奇。
    话说东海龙王敖广有一个耳孙叫敖游,全身龙鳞黝黑,其龙珠却带金黄色,大家都称他为“金珠乌龙”。乌龙的前辈太多,轮不到他去管下雨治水,他天天无所事事,于是喜欢上了练功和出游。经过长年累月的修炼,乌龙除了练得全身威力极强的内功,还练出了独特的“伸缩功”,即能让自己的龙身可长可短,可粗可细,从龙身的任意一段都可以随意发功,收放自如;他还常常腾云驾雾飞到天上人间,饱览天宫仙境的美景和人间的名山大川。
  有一天,乌龙出游飞到阳朔境内,发现这一带的山峰特别的绿,形状奇特:有人形,如动物,似花果;大江小河连池塘的水都特别的清澈,美景并不亚于天宫仙境。于是他降落在月亮山顶,眼前的“一虎守九牛”、“骆驼过江”、“熊猫上山”、“美女梳妆”……一处处美景令他眼花缭乱。见到这里的山山水水如此美丽,不由得龙心大喜,兴致大发。一连几天,他时而以龙身在一条小河里游玩——有人曾见过乌龙戏水,后来人们就把这条河叫“遇龙河”;时而化成人形手舞足蹈;时而变回龙体快乐地从月亮山的“月洞”中飞来飞去,快活极了。晚上乌龙就住在附近的一个岩洞里——后来人们称之为“龙岩”(在现在的龙岩门村旁)。一天,乌龙赏尽美景后就跳进附近一个水又深又清的大潭(后来人们把它叫“龙潭”,在现在的龙潭村附近)中上下翻腾嬉戏,把整个潭水搅得地覆天翻,水中的生物精怪都被他搅得头昏脑胀。玩累了,乌龙就躺在岸边休息,不一会便睡着了。
  再说这龙潭中有一条修炼了几百年的鳌鱼精,平常只听说过龙,却从来没见过龙,今天乌龙的到来和戏水的功力给它开了眼界,使它产生对龙由衷的羡慕。潭水平静后,鳌鱼精悄悄地浮上水面观察,只见乌龙熟睡在潭边,正张着龙嘴打着鼾,嘴角流着龙涎,原来含在口中的龙珠也滑出了嘴外,闪闪发光。鳌鱼精知道龙珠是龙的护身之物,是难得的宝贝,一见大喜,便悄悄游过去,张嘴一吸,将龙珠吸入口中,转身潜入水中就溜了。这鳌鱼精不傻,它知道乌龙醒来时如不见龙珠,必定会在潭中翻天覆地的寻找。得赶快把龙珠转移出去藏起来。原来这个龙潭的水下有东南西北四个出口,东边出口通田家河,就在现在的龙岩门村旁河段;南边出口在现在高田镇龙门村的水岩;西边的出口在现在高田镇的龙村附近;北边的出口最远,直通到现在白沙镇的龙潭门村附近。于是鳌鱼精立即游向只有凭它的功力才能去的水流湍急的北部出口水道,一直游了四、五十里,见到一个小小的洞门。鳌鱼精出了洞,来到一个山坡,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扒开泥土把龙珠深埋下去,又用草掩盖好就赶快返回洞内,再用尽功力震垮了洞口的土石,死死堵住了洞门和水眼,打算等事情过后再想办法来取回龙珠。做完这一切,它才急急忙忙从原路回到龙潭。鳌鱼精返回龙潭后,见乌龙还没醒来,心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便赶忙从东边的出口溜之大吉。鳌鱼精沿田家河入漓江,顺水到了福利,从鹦鹉山下深潭里的水下通道溜回了它的老窝——鳌霸。鳌霸就是现在福利镇车田村一带的地下河(那里现在还有个地名叫鳌坝,但这个鳌坝是人工筑成的坝,用于堵水灌溉农田的),里面水深叉多且只有一个入出口,鳌鱼精自以为很安全,就放心地在里面躲了起来。
  乌龙睡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他打了一个哈欠,擦擦口水,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用龙舌在嘴里一搅,才发现龙珠不见了。开始他以为是睡觉时龙珠滑出口外后滚入了潭中,就钻入潭里四处寻找,却始终找不到,才知道龙珠是被偷了。于是乌龙大怒,使出功力把整个龙潭水搅得天翻地覆,里面的鱼虾蛇虫精怪被抛上天空又堕入潭底,无一不翻肠倒肚。搅了一阵,乌龙把它们聚集起来讯问究竟是谁偷走了他的龙珠,可是谁都不承认。乌龙就问:“还有谁没到场?”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时答不上来。这时,一个老塘角鱼精说,好像鳌鱼精没见来。乌龙赶忙问清鳌鱼精的情况,知道它在此潭修炼好几百年了,很有些功夫,现在它不见了,龙珠肯定是被他偷走了。于是乌龙满潭寻找,就是不见鳌鱼精,又从南西北三个出口通道去找也都碰了壁。后来他沿东面出口出去,发现进入了田家河,这下他犯难了:鳌鱼精会往哪个方向跑了呢?乌龙想了想,决定先往上游找。他一边游一边发出强功,震动沿河水岸想把鳌鱼精逼出来,可都没有结果。就这样一直找到金宝的延村,只见河床越来越小,河水越来越浅,看来鳌鱼精肯定不会在上游了,乌龙便返回下游再找,又一直找到书童山。看到田家河流入了河宽水深的漓江,乌龙便腾空察看。不看则已,一看傻眼了:这漓江上通湘江长江,下达西江南海,要找那小小的鳌鱼精谈何容易!
  久思无计,加上一天的寻找又累又饿,乌龙便化成一介书生来到羊角村(即现在的阳朔西街)靠河边的一个老婆婆家里借宿吃饭。这老婆婆孤身一人,对貌似文弱又疲惫不堪的乌龙如同慈母般关照,乌龙十分感动,心想来日一定要好好报答老人家,便认老婆婆作了干娘(西街旁后来的“龙母巷”、“龙母桥”的来由应与此有关)。第二天上午,乌龙辞别老婆婆来到漓江的长滩头,躺在羊角山下的漓江河西岸,望着滔滔的江水沉思。他想,这小小的鳌鱼精经不起大风大浪,又缺少见识,应该不敢跑远,肯定就在附近几十里内某个地方躲藏着,于是乌龙决定以自己的功力要把鳌鱼精逼出来。好一个乌龙,只见他把身子一抖,龙身就不断向后伸长:龙头在漓江边的羊角山旁,龙颈快到白沙了(现在白沙镇的龙颈村由此得名)。龙身先向西再向南后向东又再向北最后向西,弯弯曲曲地绵延百里,把现在的阳朔、白沙、高田、福利、兴坪、葡萄、杨堤等乡镇所属地域好大一片圈住。然后从书童山起,乌龙逐段发功。乌龙强大的功力一旦发出,把躲藏在各处水下岩洞里的精怪都震得受不了,纷纷跑出来求饶。在震到鳌霸一带时,乌龙感受到地下河里有一个精怪每次都被震得撞裂地面,可就是不肯出来现形,他想这一定是鳌鱼精了。乌龙连震了几十次,把这一带的地面都震出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窟窿,鳌鱼精就是硬顶着不敢出来。这下惹得乌龙大怒,他拼出最大气力,运足所有功力从腹尾部猛一发功,只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一股强大的水流把地面冲开了一个大口,水流夹杂着泥沙鱼虾连同已被震得胆爆肝裂的鳌鱼精一起冲上高空,鳌鱼精被甩出十几里,重重地摔死在乌龙眼前的漓江河滩上。
  乌龙见鳌鱼精被震到自己跟前却一动也不动,以为它是被摔晕了,就想去抓它过来盘问龙珠的去向,却发现自己的力气和功力已经耗尽,如今是寸步难行、缩身不能了。没有了龙珠这个护身之宝,要想恢复十分困难。他只好静卧原处,两眼盯着鳌鱼精,等待着它醒来好问清龙珠的去向。等呀等,等呀等,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摔死的鳌鱼精慢慢地化作了鳌鱼洲,傻等的乌龙也化成了连绵的石山土岭。阳朔城北羊角山旁的龙头山就是这个乌龙的头部化成的,他永远在盯着对面的鳌鱼洲不放。还有龙脊山,龙颈、遇龙河、思龙一带的山都是龙身所化;重击鳌鱼精的乌龙的腹尾部化作了福利镇龙尾瑶宝峰山;至于福利青鸟村的龙头山那只是龙爪的一个指头化成罢了;而龙的尾巴尖尖则延伸到现在葡萄镇的乌龙村。如今福利车田村内外那好几十个窟窿井就是当年乌龙震击鳌鱼精时形成的,鳌鱼精被甩出去时形成的最大那个大口子叫大冠井,它们都是这个故事的见证。阳朔县好多取名带“龙”字的地名大多与乌龙来阳朔游玩的传说有关。
  如果当年乌龙从头部开始发功寻找,那埋在龙潭门的龙珠就可能被震出来。可是乌龙以为龙潭、遇龙河一带他都找过了,所以才从书童山开始往漓江下游找,以致错失良机,成了千古之恨。
  再说那被埋藏的龙珠原本在乌龙嘴里含了上千年,早就有了生物灵性。自从乌龙化作了山山岭岭后,它不甘心就这样永无天日,总希望有一天能回到那活生生的世界去陪伴乌龙。现在龙珠在泥土中长年累月受到雨水的滋润、泥土营养的熏陶和草木根须的盘结等等影响,这种灵性加强了。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这颗龙珠居然发出芽来。芽钻出了地面,受到阳光雨露的直接滋润,很快长出了枝叶,三年就高了六尺。为了保护自己,它的树干树枝都长了不少刺。第四年春天,龙珠树开出了一些小白花,结出了圆圆的像龙珠一样的果子。秋天,龙珠果成熟了,变得圆润金黄,仔细看看,皮面上还隐隐约约带有些龙鳞般花纹。剥开果子,里面有好些圆圆的籽儿,像是一颗颗小龙珠。尝一下,果皮脆香、果肉清甜,极为爽口。等龙潭门村的前辈人发现这株野果时,龙珠树已经长得老高了。于是他们就把树枝嫁接回去栽培。因为不知道这种果的名称和来由,就按它成熟时金黄的颜色取名“金桔”。如今,古板、龙潭门一带漫山遍野的金桔林都是那株龙珠果树经过人们世世代代嫁接栽培的结果,并被引种到全县各山村。龙珠果陪伴着乌龙化成的山山岭岭,龙珠又和乌龙结合在一起了。后来,金桔成了阳朔最有名的特产,当年刘罗锅给乾隆皇帝进送贡品时,除了荔浦芋,还有阳朔的金桔。据说乾隆皇帝吃了金桔赞不绝口,龙颜大悦。
    如今阳朔的金桔经过培育改良,大多果形呈椭圆形,只有少数仍像龙珠呈圆球形,应该是返祖现象吧,但它的颜色、味道始终没有改变,深受百姓喜爱,成为人们送礼、过年的首选佳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321

回帖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887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9-2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坪风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1

回帖

42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247
发表于 2009-9-5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了两次了,有机会还想再去!是个令人留恋的地方。
天生我才必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94

回帖

939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397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0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了两次了,有机会还想再去!是个令人留恋的地方.欢迎,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94

回帖

939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3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8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在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42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5373
发表于 2009-12-9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94

回帖

939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39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命名7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94

回帖

939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39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3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曝光 重新曝光 dsc000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8 11:33 , Processed in 0.0827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