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澜沧江(9)
17、从索桥上走过通麦天险 你好。标哥宾馆门口逗鹦鹉说话。狗日的今天不高兴了。说着,他端起茶杯出门上车。 很久前有个梦想,走一趟墨脱,现在离它最近,却不能去。旅行就是这样,有很多缺憾,没去的地方是最想去的,跑了的都是大鱼。 今天不是往南而是继续向西,有一种被裹挟的感觉,溯着帕隆藏布。 沿途仍是森林的美,画廊一般。走了一个多小时这个画廊被打破,泥石流从很高的山上下来,冲开了一道豁口,灰暗的石瀑,推倒了树木,以至路上来不及逃脱的汽车,这就是昨晚央视新闻里播过的新闻,我们赶赴到新闻现场,不是跟踪报道,而是逃之夭夭。 
看到路边四脚朝天的车,看到泥石流还在沸粥一样地移动,心里喊标哥快开,驰出雷区,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我们仍被拦截了。前面停了不少车,包括“茶马古道滇藏行”车队,还有很多红衣喇嘛,得以有幸在这无名峡谷聚会。雨季的西藏318段,每天都上演这一幕。 
左边是陡壁,随便滚下一块石头就能把路堵死,而顺路而下的泥石流可以把路搅成一锅稀粥。陡壁上的铭牌告诉人们,这里是“川藏公路102滑坡群2号滑坡路段”,临时性保通工程是花了一年多时间于2002年才竣工的,现在问题又来了。看来很多行人已习惯性地在此逗留,苦中寻乐中在岩壁上信笔涂鸦。如“北京姑娘讲礼貌,随身戴着XX套”、“重庆妹子火辣辣,XX要从后面插”。并配有低级插图,像古突厥人的岩画,上面覆盖岁月的青苔。 试想一下,堵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无聊时间怎么打发? 
而此刻大家似乎都不着急,滇藏行粤B们拍照帕隆藏布的有之,借机谈心调情者有之。杜工部大概说过这样的话,“伍中有妇人,军威恐不扬。”其实此言差矣,香车美女,蜜月之行,可以化解多少寂寞和艰难。那位少妇杀手级向导被人抱起往警示牌上挂起哈达,祈愿远离泥石流、飞石、滑坡、塌方,远离堵车、撞车、抛锚……跟这么多喇嘛在一起,还怕没人祈神保佑吗? 好在等候时间不长,一辆瘫在泥坑中的车开出后,可以一辆一辆地通过了。就像非洲雨季中迁徙的牛群,过得了河就过,过不了完蛋。那些大巴上的乘客拎着鞋淌过去在那头等待。 过去不久又要停车,标哥说,过通麦大桥,每次只能过一辆,人都要走过去。 
大桥两边的峡谷人丁兴旺,隔岸观火似地。形形色色的人中,最有看点的是那着花格裙的藏族卓玛,她们真是美得没有办法。我早有感知,少数民族中,成年女性还较多地保留民族服饰,喜爱着自己民族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谢谢她们。倘若有一天这一外在的表征也消失,那就全民同一化了。不过,我认为的美女似乎并不愿意面对镜头,对近距离的抓拍会羞涩地避开。 这里是帕隆藏布和易贡藏布的交汇处,两个藏族兄弟携手奔向雅鲁藏布。我为那震荡峡谷的涛声所兴奋,不能不把注意力从人群中转向河流。 是的,西藏是“千山之祖,万水之源”,我们经过的河流很多,走过的河流却很少。此刻,上游的那座悬索桥上车辆在缓行,下游也有一座人行钢索桥,它不知何时被废弃,像一张风雨飘摇中的蛛网。何不在待渡的时候走过桥去,何况已有人上去了。我从来不缺的是莽夫之勇,主要是寻求一种体验。 
我踏着乱石走下去,标哥看出我的意图,大声地喊我,不要过去,快转来!摔死了我不负责云云,我全当作耳旁风。桥的入口还焊了拦网,我翻越过去,这时前面更险恶,桥板不知是腐烂还是被拆去,只剩下空空的钢索,令人发怵。这个时候确实犹豫,过还是不过?哈姆雷特似的选择。回去,心犹不甘,会留下一个野心未能得逞的懊悔。我上了贼船似地不愿回头,四肢并用爬过剩下的铁索,简直像置身滚滚江流中,头脑晕眩。到了有木板处,我像到达希望的彼岸,回头高呼,向所有人宣告,也是向所有人挑衅。标哥像没听见,理都不理。孤月向我招手。更多的人或好奇或惊愕地看着,我第一次被置身在全场关注的舞台中央,有种从未有过的兴奋。接着,我尽量选没有腐烂的木板走,忽然发出一声惊叫——木板被踩垮,脚从塌陷处本能地收回,抓紧拦杆。这时别无选择,不可能有救助,惟一的敌人和朋友都是自己。怎么办?人在中流,只有鼓起勇气前行。更加小心翼翼,但还是啪地一声踩断了木板,惊叫的同时我迸出了眼泪。寻个踏实处垂死般地站定喘息,我责问自己为什么这样迷糊,这样一意孤行!如果像个石头一样掉下去,一切都结束了,不管是西藏之行还是人生之旅都戛然而止——就因为这一时的冲动。装修的新房、等着你的佳人,还有亲戚朋友都会不理解。 那时想了很多,但并没有停留,一边沮丧地想一边绝望地爬。望着脚下空洞间帕隆藏布的惊涛骇浪,感觉就像抓着无鞍的马鬃,随时要被狂奔的野马狠狠地甩下。当战战兢兢地落脚到对岸,一切对我已不重要,说我固执,说我勇敢,都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我还活着,好久,腿还在打战,心脏剧烈地跳动着。 
这个时候,围观的人以各种眼光看我,我均报以苦笑。“茶马古道滇藏行”的同行采访式地问我想说点什么。我想到了泸定桥,几天前我走过它时感觉平淡,那是因为桥上完好地铺着木板;而在这里我找到了在泸定桥上应有的感觉。下面的话我没有说出来:不是身临绝境,没有垂死挣扎的体验,怎能读懂泸定桥?怎能读懂红军!正如老话说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哪。 但是,我最想说的是,即使是英雄,他在拼命的过程中并非没有胆怯,而是在死里逃生后才被人誉为无所畏惧的勇敢者。 
滇藏行漂亮的女领队正在斥责那两个团员:你太自私了,全不管别人的感受。这大把年纪了还不懂事,拿生命开玩笑。你不知道有多危险,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你立下生死状,我们就死活不管你,回去也有个交代。 美女发怒也是美女,男人得忍受着,谁叫自己理输了呢。其中一位在桥上曾与我互拍。我们心里都明白,这一趟冒险是够刺激的,值得一辈子回味。 
通麦大桥的今天,因为有这两三个不顾死活的人的搅局而有点不同。 20多分钟后,车过来了。标哥板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前面仍是险段,不断有石头往下滚,通麦天险啊。那些重负的骑行者仍义无反顾,令人横生敬佩。又过了一条不容会车的便桥,它像贴在帕隆藏布上的舟桥,随波涛一起震荡,两头飘扬着经幡,衬托它的凶险。 停车后,我转回去拍摄这座可能是318国道上最小的桥,它随时考验着司机的勇气和耐心,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这一段路是勇士之路,汇聚了各路英雄,自古美女爱英雄,滇藏行的那位粤B骑上摩托让人拍照,摇身而变为牛仔车模。这两个摩托行者是离开拉萨返程的,其中一个比我还老革命。峡谷中涛声澎湃,说话要大声喊。问前面为什么堵车,有一台车轮子跑脱了,螺丝找不到了,大家都在积水中摸,像在摸螺蛳。我暗笑,谁说西藏没有螺蛳? 在西藏的道路上,一台车的故障就是所有车的故障,一段路的中断也是整条路的中段。不知谁说过,一只蝴蝶翅膀的抖动,就可见证亚马逊河的花期。(图片若看不到,请打开"罗时汉的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