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全国十七与世界第一 ——送刘谦定一杯苦酒 主题词:一言以蔽之:刘谦定之病,是城市之痛;刘谦定之荣,是城市之耻。 大梦谁先觉。一觉醒来,网上窜出两条消息: 其一:中国城市合作发展十大范例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日前在香港发布了第七届(2008)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排行榜,武汉以总得分1403.12位列全国第17名,超过了成都、厦门、长沙等城市。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击下,相比2007年,武汉的名次不仅未降,反而逆市上升5位。昨日,武汉市统计局专家认为,面对严峻的形势,2008年,武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目标。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的排名,较上年同期明显前移。武汉城市整体竞争力在榜单上回升到17位是实至名归。在此次发布的“2008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排行榜”上,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台北、广州、澳门、杭州、天津、大连。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大个武汉,仅仅比成都、厦门、长沙等强一篾片?在二流城市中苦苦挣扎,何敢言勇?这次飚升,原因何在? 接着看到第二条消息。 其二:第二届“薪火传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揭晓,刘谦定老师荣获了十大杰出人物。 首先,我当然要表示祝贺。作为朋友,我由衷为他高兴。但他之获此殊荣,不是说明武汉的文化保护工作做得好,反而说明这个城市的病患之深。这多年来,刘谦定所忧所虑,就在于武汉的“旧城改造”对历史文化的恣意摧毁。如果说武汉的经济发展整体竞争力以房地产开发占相当比重而上升排名,反过来说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个性正在急剧下降。 近年来我到的城市不算少,也去过尼泊尔、印度、越南、香港。发现没有一个地方比武汉更显摧毁力!武汉到处都在摧枯拉朽,永远像个建筑工地。从炸毁中苏友好宫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像一匹疯马谁也拉不回。从失去城市个性这一方面来说,也许举世无双。像刘谦定这样的有识之士,奔走呼号,却成为“不安定”因素,得不到主流的认可。 我在小说中这样写过他:“这个人非常之怪,不打牌不下棋,不吃烟不跳舞,独一个爱好是玩老街老巷老房子,搞边缘学科城市地理研究。有时间就在城里城外到处转悠,对每条街巷每间房子的来龙去脉都刨根问底,钻牛角尖,几十年如一日。上世纪九十年代武昌通所在的粮道街率先擂响了旧城改造的战鼓,他开始还为之高兴,但看到那些装满故事和文化符号的老民居纷纷倒下,他忽然感到剜割之痛。这种痛在他心里越积越多,由此而染上了郁闷型恋旧癖,对老古董一味痴迷,而对日新月异的新陈代谢一百个看不惯。尤其荒诞的是,他再到焕然一新且面目全非的粮道街去上班时,像掉了魂一样。领导批评他工作不安心,他干脆提前办了退休手续,专事家务之余,一心一意做他的城市人文调查。……” 在下有一句激愤之言:“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圆明园也不是一天拆光的。历史的罪责,我们不能一味去推诿他人,想想国人自己做过多少愚蠢事啊!” 在这个时代,我已经习惯了逆向思维。我请老刘在我的《白沙洲芦家》中罗列武汉“城市拆毁备忘录”,那一百个永远消失的地方,如果刘谦定不写,谁也不知道,后人也无从知道。请历史记住:我们所谓的某些发展,就是这样以牺牲文化为代价的。这是一种可怜的暴发户似的发展,它遗害千秋,愧对子孙。这多年来,武汉实在没有做出多少有文化智慧的大手笔,除了拆还是拆,精华殆尽,败笔迭出。让民间文化保护者们精疲力竭四处奔走,终至扼腕长叹…… 一言以蔽之:刘谦定之病,是城市之痛;刘谦定之荣,是城市之耻。 我相信: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台北、广州、澳门、杭州、天津、大连。一定评不出像刘谦定这样的“十佳”,它们在文化保护方面,同样也令武汉望尘莫及。 所以,在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的第二天我得到上述两条消息,不仅喜不起来,还想说出这样令人扫兴的话。我希望武汉不要出现刘谦定这样的英雄,他们越有“成就”,说明这个城市的问题越大,毛病越多。什么时候,我们的当权者是个有点城市感情和文化修养的“文保人士”,让刘谦定们无所事事、没有用武之地,那才是武汉的最大幸事! 当老刘回来的时候,我不会为他庆祝。就是要喝,那也是一杯苦酒。(相关图片请见"罗时汉的博客")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20&id=775493&star=1&pag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