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一早,由学校组团坐飞机前往东北三省,展开一段丰富而辛苦的旅程。 此次旅程横跨三省,而交通工具都是无空调硬卧火车,回程也是火车,三晚过夜火车甚是辛苦,可当时是旅途的新鲜和新奇代替了腰酸背疼,回到家是彻底散了架,再加上感冒,昏睡了几天几夜。 以上是后话,还是讲讲旅途中愉快的回忆和动人的风景吧。(照片早已发到相册里,有兴趣的看官可以逐一图文对照) 28号早上到沈阳,当地导游冷导带我们去吃中饭,下午的时间按行程是自由活动时间。早已联系好的兵哥哥——李哥,我还没下飞机就一个一个的电话催来,问我的具体位置,硬要到吃饭的地方来接,一起吃中饭。 这个李哥是我去年在小东江旅游时认识的,当时就觉得人爽快耿直,互留了电话号码,以后也一直联系着。这次难得到他的地盘了,他自然是盛情款待。 李哥带着兼作司机的崔哥,我带着两位美女老师在吃饭的点碰面。我一时半会还没认出李哥,他比去年白了不少,倒是我去了趟厦门,胳膊区黑。李哥竟一下认出了我。 寒暄了几句,我们上了车。李哥介绍着沈阳是工业城市,没什么特别的景点,小吃也不足够特色。崔哥正好是长白山人,也简单的介绍了下我们下一个将去的地方。 李哥带我们到一家韩国店用餐。东北三省都靠近韩国,沿街都可以看到中韩双语的标志,韩国餐馆自不可少。 这家韩国店比我们武汉正宗多了,门口的引路员身着全套韩服,店内的玻璃门板上全是韩文,桌上的烧烤板是水晶的,店内宽敞明亮。点菜单上的菜谱大同小异,但冷面却是货真价实,满满的一大碗,吃着透心凉,我一碗硬是没拍完。 吃完一结帐,5个人1百多,搁武汉,最少2百。当然无论如何,我还是要感谢李哥的招待。 吃过饭,李哥极力推荐我们去沈阳世博园。 我们都看过昆明世博园,对此兴趣不大。李哥保证我们比逛街会有收获。 去了后,果真没有失望,沈阳世博园虽然没有昆明世博园有名大气,但也小巧精致,有物可观。标志性的建筑是百合塔,顾名思义一根百合样的铁塔,据说很多新人都在塔下拍照,寓意百年好合。 园内有国内国外的各种象征性建筑,逛到后来,还看到了武汉的琴台,真是他乡遇知音。 有件趣事,在三个古娃娃的雕塑前,我正寻思着是两男一女,正要拉上李哥和崔哥一起照,不知哪冒出两个小孩,戴着帽子。我随手牵过他们,他们也摆出POSE和我一起照。等到另两个美女要和他们照时,他们已跑得不知所踪了。 园内的照片都是李哥用我的相机照的,认识他时他就是他们首长的协助摄影师,照相水平自然高于我,照出的效果都说好。 我们也有合照,但鉴于他是营级的少校,按照部队规定是不能上传照片于网上的,各位只好自己想象啦。 离开世博园还意犹未尽,李哥带我们吃当地的有名的餐馆——陈洪记,类似于他们部队的第二食堂。 陈洪记以饺子闻名,不过点上来的菜都十分可口,配上啤酒、海鲜,吃得是酒足饭饱。 晚饭后接着K歌,K完后接近11点李哥将我们安全送回宾馆房间才离去。 整个沈阳的自由行程因为李哥的热情招待是满满当当,赶明儿李哥来武汉了,我们三个美女将悉数奉陪。 29号继续在沈阳参观。28号下午冷导安排参观了少帅府,比起李哥的招待,我们没看成,并不遗憾。 上午参观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清宗皇太极的宫殿。金銮红墙、雕龙画凤,自是没有北京故宫的大气,但也不太逊色。 里面人多,我们和冷导走散了,自己随意逛着。途中有一男子搭讪,问我们是不是武汉的,然后自报他也是武汉的,可听口音根本不是。我们懒得理他,他主动的要求帮我们照合影,自是照过走人。 下午去的地方很有意思——怪坡。怪坡不长,百米以内。有意思的是看似上坡却是下坡,看似下坡却是上坡。 我们先坐在大巴上体会了一把。师傅先在下坡的地方开足了马力才上去,等到转个弯,师傅将引擎关掉,只感觉车顺着上坡自动往下滑。看着下面在自行车道上感受的人们,我们也迫不及待了。 我们蜂拥而下,自行车道挤满了人。我先在人行道体会一把吧。我先顺坡而下,却越走越吃力,仿佛有股阻力。我又返过身,逆坡而上,却感觉十分的轻快,人都要跳起来了,仿佛有股助力。 我再去骑车,人少了许多。先下坡,却要用劲踩车,好久没骑车了,骑得歪歪扭扭,差点撞到分隔的花盆;拐个弯再上坡,不用一点劲,车就往前滑,稍一踩,直往前冲,到了终点,我赶紧踩刹车。 怪坡的现象至今无人破解,却成了与故宫齐名的4A级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一体其怪。 晚上坐火车去安图。车上结识了一小伙子,延边人,刚刚高中毕业,一个人去大连玩了半个月,现返家。小伙子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读机械专业,自是聪明好学。但看他说话、处事的成熟,也不乏机灵活泛。 小伙子高高壮壮的,圆圆的眼睛,很有延边人的特色,有点象朝鲜人。我们打升级占用他的下铺,他也毫不介意,还在一旁学技。当一老老师提出和他换隔间的上铺,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真是个好小伙。 我边打牌边教他,没一会的功夫他就学会了,不愧是高材生。我开玩笑说和他同龄,他只笑笑不语,倒是嘴甜的夸赞另一个老师“象我的同学”。我硬塞吃的给他,他开始顺口的一口一个“姐”的叫我,仿佛真的是我的弟弟,我也仿佛多了个弟弟。 可惜弟弟第二天凌晨就下车了,我还在酣睡中。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就让这个弟弟留在记忆里吧。 有时旅行的意义往往不在沿途的风景,而在于结识的人。 30号一早到达安图火车站,在火车站附近的宾馆吃早饭,我又结识了一群来自江苏的老板。 自助饭桌上,我们三三两两的坐一桌。我和同事拿鸡蛋开玩笑,我说我的鸡蛋里有鸡腿,旁边一全身穿阿迪的老兄说话了:“你们湖北人?” “对啊,你哪的?” “江苏的。” “你们也去长白山啊?” “我们刚回。” “那儿天气如何啊?用不用穿外套?”我连珠炮。 “女生用。”老兄的言下之意是他肯定没穿。 “你们住这啊?” “是啊,我们车上的GPS只能搜到这家,据说这儿是最好的,就来了。”老兄开始讲起了他们的行程。 原来他们都是江苏的个体老板,组成的车友会结伴自驾游,先去的厦门然后到东北三省,接下来可能去新疆内蒙。沿途玩,随心随意,每天开车不超过6小时,没有具体的攻略,也没有明确的目的,不辛苦又充实。是我喜欢的旅游方式。 “你们什么时候到的厦门?”说不定我还和他们偶遇过呢。 “6月底吧。”那没有,那时我还没放假呢。 “干脆带上我吧?”我开玩笑。 “好啊。”老兄也答得很干脆。 我们吃好了,告别,老兄挺来事的说:“欢迎你们有空到江苏玩!” [此帖子已被 似水年华 在 2009-8-7 21:26:14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