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11|回复: 32

清灯黄卷、醉吟唐诗

[复制链接]

28

主题

744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6602
发表于 2010-5-18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没有经过音韵学的正规训练和诗词鉴赏的规范学习,诗歌的爱好完全是出于业余。这倒不是要标榜自己如何有自学的才能,只是不太想解释自己的专业与爱好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夹缝生存里还有领悟诗歌的心绪。我不太能从严格的意义上把这标榜成为精神追求的标志,也许仅仅只是一种平心静气的生活方式,可以活在自我里一点妩媚的奢侈。
最近翻阅到一部大型的唐宋诗歌选本《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作者参阅了宋代诸种类书编纂而成,这在古代只是蒙童学诗的教本,所论联句构境都只算启蒙,但对于规范诗学仍然意义深远。
选本从杜甫、贾岛、刘长卿等重要诗人的著名诗歌录起,唐宋兼综,所录绝句为多,是一部初入古典诗歌意趣不可多得的综合选本。
我也从未悉心阅读此书,期望借这一个帖子闲话唐音宋调,归纳自己的读诗心得。

 

宋元之际于济、蔡正孙编集的二十卷本《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是一部融诗格、选本及评点等多种批评方式于一体的诗学文献。该书将诗格细分为“四句全对格”、“起联即景对格”、“首尾二句相贯格”、“用谁家字格”等340余格,并举唐宋诗人一千余首七言绝句以为例解,蔡正孙对选为例诗的每首诗都有评释。《诗格》编成后,不久就在中国本土失传,但以其便于训导初学的实用价值,自东传朝鲜、日本后,在两国诗坛影响巨大,有多种翻刻本存世。朝鲜时代,为了让此书更大范围地指导国人,成宗(1470—1494)命徐居正(1420~1488)等人把此书翻译为朝鲜语。

——陈彝秋

 

蔡正孙(1239-?),字粹然,号蒙斋野逸,又号方寸翁,福建建安人。他是宋末著名诗人及遗民谢枋得在福建时的学生,诗学观及立身出处受到谢氏的强烈影响。蔡正孙在宋亡前去临安参加科举考试,未第,遂长期居留于杭州;宋亡后归隐故乡建安,诗酒自娱,坚持遗民立场,不书元朝年号,只书甲子。

——卞东波

 

 

这本书实际上是蔡正孙受于济之邀,在于济的三卷原作基础上增补至二十卷。其中借鉴了蔡正孙自己的成名之作《诗林广记》,但比前作的选录范围更加开阔,尤其是增选了更多的南宋诗人诗作,也包括蔡正孙自己及大量宋遗民作品。该书分标三百余格,根据体格,即做诗的技巧不同而分类次列,并参阅《诗人玉屑》、《苕溪渔隐丛话》等重要的诗话作品加以评释,在体系上更为完备。然而,由于该书一直在域外流传,国内鲜有人知,以至于编订《全宋诗》之际竟然没有参阅此书,漏选的诗作数量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中来看便有四百余首。因此,该书的文献价值和史料学意义不可小觑。 

                                                                  1、四句全对格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最近事务繁琐,花园小径、初夏荷塘都无暇逛及。那天路过苗圃望见里面青艳欲滴,欣然而入。发现内面竟然有一方小池塘,水面上铺盖着初生的稚嫩荷叶鲜翠可爱,立刻想起了周邦彦的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青圆,一一风荷举”,吟罢怅然。年前便跟一个朋友发下海誓:待明儿闲了,为你的荷花照赋上一百首诗。——真到了面对青池奕叶之时,虽然情绪也纷落絮起,但毕竟是才尽词穷了。平日里读书少,识见亦低,只觉得玩的时候没有尽兴,学的时候更没有任情,在一种贫贱限人的束缚中荒疏颓废,终年靡劳而无所成就。

 

那么杜甫呢?我这也算穷垣僻陋而至于烦闷躁急无可出尘脱俗,子美之苦又当情何以堪?“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唉!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糁、点”二字凝练奇异,不愧是格律诗歌的老祖宗,做诗漫有惊人语。四句两对,前两句写景,一写窄窄的小径上铺满如絮的杨花,再写青绿的荷叶点缀在溪面上如青铜通宝层层重叠。尤其是首字先形入景,遗貌取神,造物之妙也不过如是吧。选绝句,讲格律联对以老杜开卷,以此首为先,蔡正孙眼光独到,我深为叹服。

 

水无蛟而不灵,景无情又有何趣?老杜作诗从不是无病呻吟,以点染之工当作情调。在蔡氏的点评中辑录了许多有关杜甫二子的诗句作为“稚子”是其大儿的参证。杜甫有二子:一曰宗文,字稚子;二曰宗武,字骥子。但更多的评论家以为如此解诗牵强附会,过于深求。其实泛指雉子也无伤诗意,老杜作对向来灵活自由。若因“凫雏”指物,而认定此处当为“雉子”,我反倒不感苟同,人与物有何不可对?人与物对,更见出其对仗之老道也,因为这类例子也不胜枚举了。所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固执的认为此句“微寓萧寂怜儿之感”。后两句平淡而更有余味。满纸流溢着诗人散漫闲疏的生活气息,似乎随兴而起,因情而止,韵味悠长,悱恻动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0 19:24:0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08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65
发表于 2010-5-18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常常佩服那些会作诗会写作的朋友。。。呵呵
◇.囿時候.﹎.執著⒋壹種 ﹎重負. 放棄卻④﹎. 壹種美麗ヾ.ゲㄗs:.___.﹎í 刪除囘憶....從新來過 í.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092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974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8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喝酒。。。估计难入诗门,呵呵:)
[url=http://t.sina.com.cn/1415996570?s=6uyXnP][/url] 出于健康、环保和博爱,一起吃素吧! 素食素心素友,打造素养平台 群号:8172516(一群) 113123380(二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4428

回帖

2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714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9 0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音古韵的很是让人上头啊!

 

 

“平上去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很是让俺犯晕。

 

以前据说粤语是白话正音,后来,俺用白话读宋词,俺崩溃了。

 

幸好还有草哥在坚持着。草哥:一路玩好!

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5151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9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的时候,开封是都城。

按理说京城的人说的应该是河南话!

我最难跨越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某些个女人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9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韵学从来就是一门动态的学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9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音韵学随着时代的变化,许多字的读音都变化了,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斜古代是读"霞"的。因此这句诗应读石径"霞".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9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上去入是古代的基本声调,但是现在普通话已经没有了入声,现在的新诗使用的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许多古代诗词是规定用入声压韵的,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我们现代人还要用入声作诗吗?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9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韵的争论于是由此而来,现在的一些语言学家主张用<十四韵>而且取消了入声,但是有的学者折中,用<十八韵>而且保留入声.

但是国家是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规定的,而在清代,是有皇帝钦定的音韵和词牌的。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9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作古诗,如果用现代新韵的,一般要标注"新韵",是不用入声的,否则变是用旧韵,是使用入声的。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9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话的推广给诗词爱好者带来了福音,一个统一的国家,当然应该使用统一的音韵,但是这条路很漫长。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19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应该为诗歌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应该有些探索精神。

我认为,就象京剧要改革一样,古典诗歌要焕发出新的生命里,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是需要推陈出新的。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46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73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5-19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懂诗词,

但懂得:看贴回贴,也是一种美德,

所以,回个贴,向楼上的各位学习了!

在自己的节奏里漫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5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
发表于 2010-5-20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当初在学校里学阿房宫赋,无聊时用武汉话念念,也还蛮好听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0 1:34:46编辑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092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974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20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茬子在2010-5-19 11:55:00的发言:

宋朝的时候,开封是都城。

按理说京城的人说的应该是河南话!

 

宋朝的国语,在粤语种中保留了下来,而唐朝的国语在客家话中保留的相当完整,研究古汉语的都在学习

客家人主要生活在广东梅州一代,所谓客家,正是躲避中原战乱,迁徙到荒蛮山区去的。。。

做为客家孩子,自从知道客家人的来历,我对河南、陕西一代的中原人都颇多好感,也对客家话充满了考古般的敬意

 

普通话有4个音调

客家话有6个音调

潮汕有8个音调

粤语有9个,其实第九个音调(中入)是多出来的 基本上还是八个音调的体系

 

韵母就更多了,所以很多歌唱起来,粤语比普通话表现会更丰富,就是这个原因。

 

草哥。。。和我一起学客家话吧。。。

 

 

[url=http://t.sina.com.cn/1415996570?s=6uyXnP][/url] 出于健康、环保和博爱,一起吃素吧! 素食素心素友,打造素养平台 群号:8172516(一群) 113123380(二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20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若学了客家话,怕是诗更难写了。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2802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36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20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三毛流浪在2010-5-18 23:19:00的发言:
不会喝酒。。。估计难入诗门,呵呵:)

 

我会喝点酒,也依然不懂写诗。

唉,惭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主题

1万

回帖

3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9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20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写古诗,一般会标"新韵",表明不用入声.

      一般的:现在汉语拼音相对的是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而入声字融入了其它声调里面了。有些方言比如广东的客家话现在还有入声.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321819915/5225192f/1.png http://weibo.com/yuanshangcaolu/home?wvr=5#!/yuanshangcaolu/home?leftnav=1 QQ/36527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9 22:46 , Processed in 0.0636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