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26|回复: 13

0815 宜昌 上洋溪降 救援经过

[复制链接]

11

主题

43

回帖

31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74
发表于 2010-8-19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报告人:东方知猪


上洋救援

时间:2010年8月14日

地点:上洋峡谷


队伍:

1队(以下称为我队):

领队:东方知猪
操作手:8844、军刀 (以上三人均为红十字现场急救员)

协作:虎子 昊子(负责下方保护) 如烟(负责物资管理,红十字现场急救员)

队员:16人,都是首次参与溪降活动。


2队(以下称为友队):

由宜昌和湖南的7位爱好者组成,其中宜昌的两人走过上洋,湖南的几位都是第一次来,个人猜测很可能也是首次参与溪降活动。队伍的具体分工不详。



事故:

当天我队先进入峡谷,在2号瀑午餐时友队到达,13:30分两队同时向下游进发,途中开始变天,有雷声,不久就开始有小雨点。我先到达3号瀑,在瀑前的小跳潭点后布绳,我队队员在跳潭点上方等候。这时友队队员开始跳潭,其中一位队员飞身而出,就在我眼前落下,腿部撞到潭边,队友协助他上岸,检视腿部,可见明显的局部变形,可初步判断为骨折。



救援:

 

第一阶段:现场急救


我队操作手军刀为TTOUT户外救援队成员,接受过红十字会和中登协的相关培训,当即带领友队队员寻找树枝作为夹板固定患肢,用树干和绳索制作担架。



此时雨势加大,我和8844迅速沟通,明确当前首先要尽快把其他队员降下3号瀑,然后按预案若雨势不太大则布置两条线路尽快降4号瀑即上洋最后一个瀑布,雨势较大则全体在3号瀑下方的左岸草地避洪。上洋峡谷在2007年曾经在连续多日大雨的情况下爆发洪水,洪水及挟带的泥沙象剃刀一样将河床中的青苔刮得一干二净,而我在洪水后一周走过3号瀑时,注意到左岸草地虽有浸水痕迹但草木并没有冲走,所以这里一直是我们预定的避洪点之一。



第二阶段:避洪


为争取时间,我们确定由8844负责带领队员降3号瀑,我先去4号瀑布绳。十几分钟后我回到3号瀑,军刀正和友队队员一起将伤员和单架一起降下运往岸边。这时我看到8844已经在上方布置好第3条绳索放人,我在下方将不会游泳的队员推到岸边,此时明显感到水量加大了,遂要求所有下来的队员到草地等待。水量持续加大,几分钟后,上方剩下8844和另外两位队员,其中一人沿左岸线路转到岩壁下降,而处于中间线路的另一位队员和8844为避免下降途中被8字环卡住被迫采用滑降的方式快速下降。我和军刀在下方接应先期沿右岸线路下降的如烟,此时水流很急,几位队员用绳索帮助我们三人返回左岸。



我清点两队队员,确认人数无误,除了骨折的伤员外队员们也没有大的伤情后让大家原地休息。8844告诉我他在滑降时肋部受伤,只能先休息。为防范水量过大危及这片草地,我沿草地边缘的陡坡攀爬上去用几棵树做锚点布置了一根绳索,在绳索上打了一串中间结,当草地有危险时大家就可以借助绳索上山。随后通知队员,洪水退去的时间难以预计,有可能要在这里过夜。我到岸边观察水情,几分钟后军刀就组织部分队员平整草地,为伤员搭建棚子做过夜的准备,很快全体队员就自发地参与进来。此时大约是15:30。到16时许,平整营地结束,军刀用大家午餐后的各种食品包装袋成功地点燃湿树枝,大家又分头寻找木柴,也用刀子削了些树枝。



此处没有手机信号,我用防水袋装着手机再度攀爬上山,目的一是寻找上山返回上洋村的路线,二是希望在高处找到手机信号。临行前通知大家节制进食。我攀爬到接近山顶的地方,山顶是十几米高的风化垂直岩壁无法攀爬,我在岩壁下方横切找路未果,手机依然没有信号。到17:30,天色渐晚,为避免迷路我决定返回。



下山后再度观察水情,水势基本稳定,营地这里基本上是安全了,但队员在此过夜也基本上是确定了。我和虎子沿左岸铺路绳走近4号瀑,看到左岸打挂片的石头和岩壁间的沟槽都在流水,这样的流量我们教练组的成员都无法下降。回到营地,和8844商量后我告诉队员我们的计划:如果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水量下降,教练组会争取派出两人降下4号瀑,与外界取得联系,向队员亲人报平安。随后拿出纸笔记录队员亲人们的电话号码。期间询问了8844和伤员的伤情,基本稳定,从急救包里拿出布洛芬让两人吃了缓解疼痛。




入夜,队员们基本上都没有动用手头的食物,围着两堆小小的篝火聊天、轮流休息。我向部分队员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救援机制,推测外面的救援队已经在观察水情,而且根据下雨的时间可以正确判断我们的位置,他们会做出上山开路和下方接应两套救援预案。因为我早上4:30起床去接队员,忙到现在也很疲劳,倒下睡了一会。没烤火,冷,取出救生毯裹着,这东西在身上穿着湿衣服的情况下作用有限,不过也聊胜于无。睡睡醒醒,我和8844、虎子多次接近4号瀑,还用绳索保护8844到右岸观察右岸下降线路,认为比左岸传统下降线路难度更大。到凌晨2点,水量仍然很大,决定夜间不再采取行动,到天亮再做打算。回来后脱下安全装备,烤了一会火,睡了一会。整个夜间有几次下雨,还好都不大,水量有下降趋势。

 

 

第三阶段:脱困


 

8月15号5:30,我到4号瀑观察,打挂片的石头和岩壁间的沟槽已经没水了,进一步观察认为有望让8844和虎子下降。回来跟两人穿好装备,到现场,决定:1.不从传统线路下降,而是沿左岸沟槽横切一段再下降,最大限度避开水流;2.8844先下,由他判断虎子是否可以下。8844成功降下后,用手语告诉我虎子可以下,虎子安全下去后8844又用手语告诉我其他队员也可以下。


 

 

我回到营地,和友队两位宜昌籍队员(以下称A和B)商定,由他们派一人到4号瀑下方做保护,先让大队人马脱困后再和进来救援的人员一起设法把伤员送下去。为避免队员在下降途中落入主水流,另外架设一根导向绳帮助队员保持平衡。我通知队员们吃些东西,整理装备,准备下降,然后和友队的B到4号瀑,他成功降下,我又喊一位体力平衡水性都好的队员过来准备下降,这时B在下方的水潭喊我,他多次尝试游回下方保护点未果,我又派昊子下去,交代他:下去后用绳头把B拉回来,如果水流太急拉不动就放弃,他自己留在保护点做保护。昊子下去后尝试拉B回来,我看到他俩隔着水流喊话,然后昊子也游到潭里,两人向我做出不能下降的手势。我示意他俩出去传递新的信息。这时下方无人保护,我不能冒险让队员下降,又担心再派协作下去又被冲走导致队伍实力越来越弱,遂让队员回营地待命。首次尝试脱困宣告失败,此时接近8:00。


 

 

我和军刀商量是否有必要再次尝试上山,军刀建议此时不宜分散队伍力量,而且从时间上看救援人员应该快要进来了,水量也在逐步减小,从水路出去是比较有把握的。我通知队员耐心等待水量的减小和救援人员的到达,然后到瀑口观望。8:30左右我和A换过一次岗,9点多又换岗。后来知道山鹰在此期间曾经到达瀑布下方,无法游进下方保护点,又碰巧没有看到上方守候的人,遂回到下游开辟高绕路线。约10:30,苹果到达并用上升器攀上瀑布和我会合,我告知情况后他降到保护点,和刚刚到达的心情一起做下方保护,我们成功地放下两位队员,但下降速度很慢,到11点多才降完两人。此时山鹰已成功高绕上山,决定由他带领大队人马上山后岩降下去,山路运送伤员不便,所以把瀑降线路留给伤员。


 

我协助山鹰把大队人马带上山后,把岩降的工作交给山鹰,我下山,看到军刀已经布置好一个有导向绳的横移转下降系统,用来放下伤员,救援队员霸天也上来了。我转身回3号瀑,收昨天因水大没能收下的绳索,再回4号瀑,军刀让A下去和老C苹果阐述他布置的系统。为确保准确的了解这个系统,老C又SRT上来和军刀当面沟通。这时已经是13:00多。老C在下方做好准备后,上方军刀负责指挥及处理横移转下降,霸天负责观察及确定放绳速度,我负责控制8字环放绳,约14:00,成功将伤员运下4号瀑。



随后我等待上方人员全部下降后,双绳下降,霸天留在下面帮我收绳。游出瀑布下的长潭,看到大队人马已经全部完成岩降,大批救援队员也在轮换转运伤员,我先行出沟,让我队的队员更衣就餐后上车回家休息。此时已是18:00左右,8844通知的救护车也已经在沟口等候,我和我队的大部分协作、部分救援队员一起回宜昌,后面伤员转运的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9 21:46:0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3

回帖

31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7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

1. 户外运动形式多样,使用的技术很多不能相通,在其他项目很强的人不一定就擅长溪降。所以尝试新的户外运动形式时一定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掌握要领,不可盲动。


2. 现场急救能控制伤害程度,防止伤情恶化,为伤员转运和后续治疗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多年来我们坚持溪降队伍中至少有一名红十字现场急救员。


3. 现场急救技术是从医疗角度来保护伤员,而户外救援技术则是从户外角度,采用合理手段在特殊环境下转运伤员。本次救援过程中伤员下了两个瀑布,尤其是4号瀑对常人都有一定难度,开创了溪降过程中伤员转运的成功案例。事实上,我和军刀老C都不约而同地设想过必要时利用这套系统放大队人马。


4. 野外生存技术的运用,雨夜中那两堆篝火对于减少队员体能消耗,改善精神状态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5. 我对避洪过程花了较多笔墨,这部分内容看似和救援关系不大,实际上非常重要。期间与队员的沟通,让队员随时了解教练组的努力和下一步的计划,能大大增强队员在逆境中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团队气氛,给伤员和部分受到惊吓的队员以极大的精神支持。我也非常感谢队员们在忍饥受冻时没有一句怨言,表现得非常冷静,让教练组成员能集中精力寻找脱困的方案。


6. 物资上的准备,急救包、刀具、灯具等是我们多年来强调必备的,这次都发挥了作用。


7. 宜昌户外群体有大量爱好者参与救援,而且我们和外界对彼此的判断都相当准确,外界知道我们大致的位置,而我们也猜中他们会从水上和山上两个途径组织救援。食人鱼、野山椒、半龙等人在左岸山头基本找到了下山路线,完善了这条线路的资料。


8. 个人对派下去做下方保护的B君和昊子未能完成预定任务相当困惑,事后问过昊子,他说是B君认为该处水流较大难以长时间坚守岗位,结果不但B自己离开保护点,也把昊子带出去了,造成上方长时间等待,延缓了脱困进度。


9.  运伤员体力消耗极大,建议救援队有必要吸纳一些技术上未必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体能充沛的队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3

回帖

31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7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宜昌救援报告 报告人:军刀




去宜昌参加溪降节,就顺便留下来玩了一段时间,一周的时间里面下了峡谷进了洞,计划周六去上洋溪,周日去孔雀谷,周一就返回郑州。

周六一早到了朋友的楼下,把装备装车就开始前往上洋溪,9点多到了上洋溪溪谷口的公路,天气晴好,也很热,我们几个操作手就开始进入峡谷架设系统供后面的队员使用同时也能让自己先凉快一下。在第一个使用绳索的瀑布口做好系统和后面的队员汇合后开始溪降。


一路无话,到了中午吃饭的地方,吃饭间遇到了后面赶来的另一队来自湖南张家界的队伍,吃完饭听到有雷声,担心下雨,大家就一起继续往前赶路。在第二个要使用绳索的地方雨开始下了,这个地方要先跳下一个一米多高的潭才能开始使用系统,我们队伍的知猪和8844先跳下去做好了系统,队员顺序鱼贯跳下,我也跳了下去,我刚下去,后面湖南队的一个队员由于跳的落水点靠外,直接摔断了右腿,等几个人把他从水中捞起来的时候,右腿已经明显变形了,由于我曾经多次跟随医院的急救车出现场学习急救知识,可以明确判断是小腿腿骨骨折,我迅速找来树枝把断肢做了固定,并让边上的人看了表,时间是两点整。


固定完断肢,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伤者放下瀑布,由于瀑布不是悬空的,伤者在下降的时候很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所以我们采用由一个人和伤者固定在一起,这个人负责保护伤者不受到二次伤害,由上面的人通过下降器往下释放他们两个,我则使用另一根绳索一边自己下降,一边保护伤者的断肢。我做好系统连接好伤员和保护者(匆忙间忘了是谁做的保护者和操作者了,请了解的提醒一下),顺利的一次操作成功。下到瀑布,把伤者运到了瀑布下面边上的一块平地,这时候意想不到的山洪也来凑热闹,还好赶在山洪发作之前的一两分钟,所有的队员全部到达安全地带。


清点人员都无一遗漏后,我和知猪、8844商量,估计等水退了,天也黑了,当晚出峡谷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所以现在就要开始为过夜做好准备。由于峡谷过于陡峭,知猪上山寻找出山的路未果,被迫返回。我们决定由8844和虎子一起出去求救,让老C等救援队员前来协助,同时通知120的急救车到峡谷出口等候,以便让伤者及时得到救治。在等山洪消退期间,我和郑州的小厨和千年一起动手给伤者临时搭了一个小窝棚可以避一点雨水,我又在雨里升起了一堆火,一方面能给大家增加一点信心,另一方面能让伤者暖和起来,还可以烧一点热水给伤者喝。中间还抽时间给伤者做了个担架。


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六点,水势才稍微有点减退,但主瀑水流依然很大,8844他们顺利避开主水流成功下降,大部队也开始准备下降,但是由于瀑布主流过大,队员中大都是新手,所以我们决定由一个相对有点基础的人下去做下方保护,以便于下降的人可以避开主瀑水流,结果人一下去就被冲出了保护位置,我们又安排了一个人下去想把第一个人拉回保护位置,结果也被强大的水流冲了出去,这时候瀑布上面只剩我和知猪以及小枫三个人了,我们当即决定不再继续下降,继续留守待援。


9点来钟,宜昌团市委户外救援队的苹果从瀑布下方爬上来来接应我们。知猪苹果我们商量由苹果来做下方保护,队员继续通过瀑布下降,但是在下降过程中发现下降速度太慢,而且天上也有开始下雨,这时山鹰户外拓展公司来参与救援的山鹰在另一处的山上开辟出来了一条新的路线,队员先向上攀爬一段距离,然后通过岩降的方式降到瀑布下方。我则和知猪与下方救援的苹果、老C加上小枫以及湖南的其他队员一起来帮助伤者在脱离岩壁并避开水流的前提下运送伤者降到瀑布下方。我计划按照PETZL手册上避开瀑布主水流的溪降方式由知猪放伤者下降,由老C和苹果在下方做收进的导向系统配合实现脱离岩壁和水流的目的,霸天小枫以及湖南队的其他队员做策应协助我们,我在上方做好系统,并在瀑布口观察,通过PETZL手册上的手势和下面的老C进行绳索系统的操控沟通,顺利的把伤者成功降到瀑布下方。


到这里有两点感受,第一是我的失误,由于伤者当时固定断肢的时间非常紧急,用于固定断肢的木棍有几个小枝杈没能清理干净,到了平地上应该尽快重新包扎,但是我没有及时更换树枝重新包扎,致使伤者受了一晚上的枝杈咯腿之苦,跟这位兄弟说声对不起了。


第二就是要熟悉各种器材的使用和各种技术的使用,而且不仅要自己学习,还要找人跟你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沟通,成功救援。


在整个救援过程之中,我还是犯了点老毛病,说话严厉,情绪不够稳定,跟各位跟我配合的兄弟们说声对不起了。


把伤者降到瀑布下面,我们也经由瀑布顺利下降,剩下的就是一段日常要徒步2~3个小时的无人峡谷,乱石林立,河水湍急,在抬伤者外出的时候又遇到独自提前离岗赶来的宜昌洞穴探险队的阎王,一行计有老C、阎王、苹果、方舟、小枫、小厨、湖南队的三名队员和我一行人用了6个小时把伤者脱离无人峡谷的复杂地形,几乎人人虚脱,到了山间小路上,转手交由山民转运伤者出山,直到晚上10点半左右救援顺利结束。


感谢所有参与救援的兄弟姐妹,包括前面未提及的盐巴,逆风,在外面等待的苹果女朋友、一叹千年、小宝等等等等热心的人,还有几个我叫不出来名字的进峡谷参与救援的人,看来我在宜昌认识的人还是不够多,我还要继续前往宜昌,认识更多的好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3

回帖

31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7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0815上洋救援报告

 

     2010年8月14日下午,我带队前往孔雀谷,傍晚时开始关注上洋队伍的情况,约7:30仍无消息,遂和市区留守的山鹰电话联系,对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对时间的推算,大队应该是被滞留在上洋最后一个大瀑上方,按照应急预案实施避险,没有急切的待救需求(事后证明这个判断与实际情况非常符合)。

 

     当晚我停留在高岚镇,和山鹰保持密切联系。山鹰、野人等人连夜由下游进入上洋溪,携带了从洞穴队调集的大量照明工具,以备受困队伍夜间撤出时好接应他们。但直到接近上洋最后一个大瀑附近的避洪区仍不见一人,同时峡谷水量仍然很大,山鹰判断大队夜间已不可能降下大瀑连夜撤离,遂安排其他救援人员撤回市区休整待命,自己留守在天马度假村。

   

     15日早8时许,8844、虎子从峡谷中出来报信。山鹰即雇请一位村民,背负干粮饮水进入峡谷,到达大队受困的大瀑布后攀岩上山,开辟了一条新的绳降线路,着手保护队员离开受困点,原有的瀑降线路留给伤员运输使用。

 

     几乎与此同时,我在高岚镇劝退了所有预定去孔雀谷的队员,和苹果、逆风一起赶往上洋,9:00-10:00间,我们三人以及宜昌洞穴队、救援队成员神龙山人、波哥、老盐巴、霸天、方舟等人,先后从兴山和宜昌方向赶到并立即进入峡谷(事后得知半龙、食人鱼等人由山上开路接近受困点,预备由山上撤离)。

 

     我到达大瀑布下方时,看到大队队员正在沿新开辟的岩降线路撤离。岩降下方不远处有食物和饮水补给点,由此即可向峡谷外安全前进。山鹰、方舟、绿色心情、霸天、逆风等人在这一部分担任保护和引导工作。

 

     简单了解情况后,我立即转入伤员的运送。

 

     将伤员从大瀑布上安全地运送下来,确保伤员不被瀑布水流冲击、不在岩壁上磕碰,避免发生二次伤害,这是救援全程最关键的部分。当时军刀、知猪在瀑布上方作业,苹果和我在下方作业,叶小枫负责协作。在瀑布下方水潭边打入两颗岩钉,设置人工锚点,架设一条导引绳,然后上下配合,使用下降装置和导引绳将伤员凌空放到水潭中。

从开始商议绳索方案,到伤员安全到达瀑布下方,耗时约2小时30分。

 

     约14:00时,这部分的救援人员、伤者的队友及方舟、盐巴、神龙山人等人开始向峡谷外运送伤员。这段路程属无人区,水流急,乱石多,极为湿滑,是救援全程最消耗体力的部分。为了保证避免二次伤害,运送过程必须小心谨慎,同时因为伤员体重较大、峡谷中难以收集结实的树枝,应急担架两次断裂重编,消耗时间较多。

 

     这期间,食人鱼、半龙等人由山上开路的救援力量一度接近了大瀑。虽然实际上并未从山上撤离,但他们的工作意义重大:假设当日天气预报中的强降雨果真应验,水位再次暴涨,那么由山上撤离是必须的,否则连救援人员自身都可能被困。

 

     约18:30,我们终于将伤员运送到小路上,脱离了最困难的无人区涉溪路段,此时离峡谷出口已经较近,我们的体力难以为继,与伤者方面协商后,由两名伤者的队员留下陪伴,另两名队友随救援人员先行出峡谷、雇请村民接手运送工作。

 

     约21:30,最后一批救援人员在天马度假村休整、晚餐后,乘车返回市区,此次救援工作全部完成。


 

几点简单的感想:

1、由此次救援可以看到宜昌户外圈里公益心和热情,有那么多人自觉自发地在行动,在做事。

2、总体上讲,这是一次成功的自救和救援

3、受困队伍的应急处置非常得当,表现专业,基本无可挑剔。

4、救援工作在统一组织、协调行动方面有明显不足,导致许多环节不紧凑,效率低。好在参与救援的各方面力量经验和水平总体都不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组织工作的不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9 21:45:0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3

回帖

31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7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照片。其中一些关键环节比如第一时间的急救、使用导引绳和下降装置运送伤员下大瀑布等,没顾上拍照。

 

 

 

dscf1943-.jpg
dscf1988-.jpg
p8150079-.jpg
p8150090-.jpg
p8150099-.jpg
p8150100-.jpg
p8150104-.jpg
p8150108-.jpg
dscf1996-.jpg
p8150118-.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9 22:06:1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3

回帖

31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7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882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83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8-19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宜昌队友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128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84
发表于 2010-8-19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8。7我们在上洋溪参加溪降活动。 生平第一次,当时天气和运气都不错,事先也不知道怎么玩,全靠领队指挥。 今天看了这个救援报告,总结了,我们三十人的团队能平安出来,要感谢老天,感谢我们的领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59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555
发表于 2010-8-19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安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发表于 2010-8-19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宜昌洞穴救援队的,好扎实的班子!

 

杭州一别,又见你们的风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3

回帖

31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7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9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宜昌洞穴救援队。是共青团宜昌市户外救援队,和宜昌洞穴探险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26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232
发表于 2010-8-23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救援案例,学习了!

虽然没去成孔雀谷,呵呵

更名:老熊=熊来熊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2957

回帖

1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7755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9-18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判断 安抚 人员 设备 物质 协调 控制 里应 外合。。。。。。

难度不低于一场局部应急战争。

 

 

------ 胆大心细 循规蹈矩!------- @业余GPS@谷歌地图@爱好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2957

回帖

1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7755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9-18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判断 安抚 人员 设备 物质 协调 控制 里应 外合。。。。。。

难度不低于一场局部应急战争。

------ 胆大心细 循规蹈矩!------- @业余GPS@谷歌地图@爱好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9 15:30 , Processed in 0.10906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