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46|回复: 21

十一2驴友滑坠哈巴

[复制链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0-2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黑色星期五 生命的代价

驴友登哈巴滑坠身亡
10.1 哈巴雪山,湖南怀化一女驴友,云南一男驴友,在中午12点登顶下撤时,离雪线不到100米处时滑坠,现在已经证实都已经死亡.现在家属已经准备去云南!
一次次的事故,都是血和生命的代价!
惨烈杯具 沉痛教训

切记:户外永远有风险

      生命诚可贵 安全是第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 17:07:09编辑过]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标题哈巴-1.jpg
       
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

  10月1日在云南哈巴雪山,两名登山爱好者在登顶哈巴雪山下撤途中滑坠,先已确认遇难。据前方记者介绍,两名山友(一男一女),女性山友来自湖南怀化,男性山友来自云南昆明。

  这两名遇难山友来自一支由5人组成的登山队,在登顶哈巴雪山下撤时先后滑坠,接到该消息后,今天刚刚抵达哈巴雪山大本营的TNF哈巴雪山登山队中的登山教练孙斌与严冬冬第一时间上山参与救援,但当他们出事地点后两名滑坠的山友已确认遇难。

  目前TNF登山队的队员们还在大本营修整,所有队员状态良好。

 

 

回放:近几年哈巴雪山曾多次发生攀登者滑坠遇难事故,2006年10月、12月,在哈巴雪山海拔5100米的地方已先后发生过滑坠事故,导致两名登山者长眠雪山之巅,其中包括一名韩国游客,另外一名则为上海知名山友董曙明(外号老古董)。2008年11月24日下午15时两名四川游客在哈巴雪山登山途中发生滑坠事故,当晚12时包括当地消防官兵在内的搜救队伍成功搜救到两名伤者。

  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其山势并非十分陡峭,多年来,国内登山者一向视之为初级训练型山峰。最近10年来,国内外登顶者估计超过500人,其中包括部分外国登山爱好者。然而,该山峰海拔5100米处部分线路地势险峻,尤其在冬季,亮冰遍布的路面险象环生,极易发生滑坠,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遇难案例都发生在该区域,而冰坡滑坠制动的技术是想要攀登哈巴雪山的攀登者必须具备的一项自救技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 17:26:26编辑过]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哈巴雪山山难的思考

  作者:彭新民(昆明登山协会会员,第一代协会常委,曾多次组织并登顶哈巴雪山)

  发生山难死亡,是让人痛心和惋惜的,对我们这些热爱登山的人来说,在惋惜之余,则更应该多一些深思。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对事故的责任者和过失者做太多的评论,作为一名哈巴雪山的常客,我想仅就此事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安全意识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甚至国外)登山爱好者都把哈巴作为赏试攀登高海拔雪山的向往地,特别是2003年“红塔激情攀登哈巴雪山”之后,大量的登山者更是蜂拥而至。的确,哈巴在我国众多的雪山中是比较容易攀登的山峰,它山体不复杂,不易迷路,登山线路坡度缓,冰盖上无冰壁,积雪不太厚,几乎没有冰雪崩塌的可能,从常规线路上攀登不遇冰川,也少有冰裂缝,正因为如此,人们忽视了它的风险隐患,都轻视它,认为登哈巴没有什么危险。多年来,多数的登山者在登哈巴时很少采用必要的保护措施(如结绳保护等),有的甚至不带冰镐、冰爪,埋下了事故隐患。

  其实哈巴雪山也曾多次发生事故,主要是滑坠和严重的高原肺水肿,甚至还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重伤)。特别是每年的12月份至来年的2月份,山上风大,气温太低,脚下的积雪被冻成硬冰,冰镐、冰爪无法扒紧冰面,我带的队员也曾发生过滑坠20米的情况。

  二、救援不及时(或根本没有救援意识):

  此次山难,发生在韩国队员刚好滑下的少有人走过的西线,这条线03年我曾走过。红塔攀登时,作为协作队员我就走的西线,有一定的难度,有冰川、冰裂缝、还有一道近70度的冰壁。事故发生后,韩国队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无力救援的,可哈巴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他们下到大本营无法准确地通知到有关人员救援,因而延误了营救的第一时间(哈巴村目前主要有两家个体从事登山向导的经营活动,可都是各自为阵,没有规范管理,无法相互调动)。当天山上大风雪,救援人员上去后没有找到人,次日才找到,想一想:常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此处最好添加一点内容)也无法坚持,何况是一个受重伤的人!

  哈巴村的村民出来充当登山向导,主要是为了生活所需,他们没有相关的组织,也未受过专业的救援训练,也无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足够的高山救援器材。我认为,此事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必要组织一支哈巴雪山山难救援队伍,或由政府出资培训当地有经验的身体素质好的村民,并为他们购置救援器材,以备山难发生时使用。

  三、中外登山者生死观的截然不同:

  此次韩国人山难死亡,结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吵闹得沸沸扬扬,究其原因,与中外登山者生死观的截然不同有关。2004年,我在新疆慕士塔格登山,与许多外国登山队曾有过接触,他们一般由中方的接待(旅行社或登山协会)单位带到大本营,接待方只负责他们在大本营的后勤工作,登山活动则由他们自行负责,出了事故接待者是不负责任的。国外人士的理解是:登山、探险、探洞、漂流等都是高风险活动,既然自愿参加了此项活动,就有可能遇到风险甚至死亡。直面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甚至死亡应该是每个参与者必备的心理素质,遇到天灾死亡无须由组织者承当责任。因此,一旦发生山难,不至于像国内那样闹的满城风雨。当然,许多国外登山者在本国大多买了高额保险,这也许也是能顺利处理好山难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509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6879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0-2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万

回帖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92546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0-2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切记:户外永远有风险

      生命诚可贵 安全是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33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774
发表于 2010-10-3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暑假去大理旅行,就住在彭新民(人称彭老师)开的客栈,很好的一个老年青人。坐在小院一块喝普洱茶,还混了一顿晚餐,嘿。。。。

[url=http://lvcha6255.blog.sohu.com] http://lvcha6255.blog.sohu.com[/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杯具啊!

    选择了登雪山就要准备牺牲?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5

回帖

333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35
发表于 2010-10-4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多些敬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0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10.1哈巴雪山山难现场营救参与者

 

TFS^冬冬的叙述
2010年10月1日哈巴雪山山难--我所经历和了解的情况:2010-10月1日中午*约11:15*,在哈巴雪山北侧传统路线靠近雪线处(5100-5200米之间),一支*网友自组队伍*的两名队员(一男一女)发生滑坠,其中女队员滑至冰川旁侧的石灰岩坎上,头部撞到岩石直接死亡;男队员滑至冰川末端,由于缺乏救护条件,约于*下午14:30*死亡。我(严冬冬)和孙斌作为TNF登山节活动队员,10月1日本来的计划是由哈巴村(2650米)上升到大本营(约4190米),接到事故消息后参与了遇难者的遗体运送工作。以下是我所经历和了解的当天事件时间表(带*的为从他人处了解的情况,不带*的为我的亲自经历,时间可能不准确):
 
*约11:15 事故发生,滑坠的女队员死亡,男队员受伤*
*约11:30 当天上雪线修路的TNF登山节6名协作到达事故地点,用绳索及背包制作简易担架,将滑坠的男队员从冰川
末端移动到50米以下的岩石平台*
*约11:30 孙斌及TNF组织方在中途午饭处(约3600米)接到消息*
12:20 孙斌在约3700米处追上我,传达事故消息,开始轻身往事发地点急行军。
*13:00之前 当地协作5人从大本营出发,携带物资:硬木棍2条,睡袋2条,泡沫垫2张,绳索若干*
13:00 我们两人到达大本营
13:20 我们两人从大本营出发,携带物资:登山杖4支,泡沫垫2张、部分食品和水(因我们的驮包未抵达大本营,因此其他急救装备无法获得)
*约14:30 滑坠的男队员死亡*
14:40 孙斌接到上面协作的电话,得悉男队员已经死亡
13:20-16:00 我们遇到陆续下撤的出事队伍其他队员
约16:20 我到达男队员遗体处,此时之前到达的修路队员和在我们之前上去的当地协作已经将遇难男队员
的遗体包裹起来,正在开始向下搬运
约16:30 我和孙斌到达女队员遗体处,为遗体及周围环境拍照,用睡袋将她包裹起来
约17:30 当天从大本营上来的村民和折返回来的协作到达女队员遗体处,开始向下搬运
约18:20 在约4700米处遇到更多从哈巴村上来的村民(携带了硬木棍等物资),由于我和孙斌次日需要早
起冲顶,所以在此处将遗体交接给村民,先行下山,约19:00回到大本营

我们没有继续参与山难的后期处理。目前TNF登山节活动已经结束,全体人员回到香格里拉,明天下午回到丽江。此文可自由转载,但请不要删改或节取。若有人知道两名遇难者的姓名及家属联系方式,烦请告知。又及:我们到达遇难女队员遗体旁时,她的冰爪已被协作摘下,冰镐压在身下,无头盔及安全带。
(本帖最后由孙斌于2010-10-3 22:57编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5 2:23:13编辑过]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9000

回帖

4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1590
发表于 2010-10-5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永远有风险

      生命诚可贵 安全是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5

回帖

969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697
发表于 2010-10-6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虎啸天空在2010-10-2 22:5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切记:户外永远有风险

      生命诚可贵 安全是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1万

回帖

5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804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0-6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痛心和惋惜

户外永远有风险

      生命诚可贵 安全是第一

在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在路上有你,痛一点也愿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万

回帖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100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0-6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户外有风险:

     快乐诚可贵,生命价最高!

赫山大副 --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9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341
发表于 2010-10-6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活着的家人、朋友难过啊。

请爱惜自己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阿昆2010:

 

我们是哈尔滨飞跃阿尔卑斯团队,9月25日到哈巴村,26日到达大本营,27日9人中7人登顶.
28日在上虎跳换车时,遇到一支去哈巴的队伍,曾短暂交流,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事的队
10月1日在束河遇到NTF的前站工作人员,知道了发生山难,心情沉重,也一直在关注
今天说说自己的感受
1/哈巴雪山是5千米的入门级山峰,攀登的难度不大,在天气良好的条件下,登顶率较高
2/大本营的条件相对较好,有木屋可住,有饭菜可点,比野营要节省很多体力
3/好四的向导团队经验丰富,负责,人也淳朴,好四跟我们登顶那天是第800次登顶。
以上的三条说明,哈巴雪山确实是我们山友体验攀登雪山的较好场所。
对于这次山难,山友们应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而不是被吓倒,再也不敢出门了
1/登山之前要了解基本的登山知识,装备的正确使用,雪地行走冰镐制动等基本技能
2/登山前一段时间要有计划的锻炼,储备体能。
3/登山时用保温瓶携带1-1.5升的热水和葡萄糖很重要,我水袋里的凉水几乎没有帮到我
在登顶前的脱水和低血糖的眩晕状态下,是向导的两杯热白糖水救了我。
4/登山时的安全保障,只能是依靠有经验的队友和向导,我建议向导的配比一定要多,
对于没有经验的队员,向导更要一对一,登一次山装备购置加旅行费用起码两三万元,
千万不要到山上去省那200元的向导费。我们队9个队员请了6个向导,也正是在向导的
帮助和鼓励下,我们几名新队员才能成功登顶。上登时向导跟在你身后,下撤时走在你前面
是完全可以保护你不发生滑坠的。
出事的这个队5个人只请了2个向导,据我们侧面了解,遇难的两人是在登顶下撤中,疲劳状态下
想节省体力滑下去,是主动起滑的,是缺乏常识犯了大忌,如果身边有向导,绝对会制止的。
省了几百块钱,失去了两条生命,真是太可惜,太不值得了!!!

雪山永远在那里,也永远有人抵抗不了诱惑去攀登!
希望山友们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安全的去感受大山的雄奇壮美!!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39

回帖

1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7021
发表于 2010-10-8 0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上安全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夜之风:
我两上哈巴,天气原因未登顶。上哈巴有以下保障,不可能上不去,不可能下不来。1.体力,必须有一定的体力。什么叫一定的体力,只要你每天3000米,能坚持一个月就够了。2.体质,无影响登山活动的伤病,无强烈高反,有高反也能上,但说不定下不来。高反可以坚持,但关键时刻影响你的决断就会送了你的命。3。高山行走和滑坠制动技术,不会技术登顶的人也多,但会技术就有可能挽救你的生命。(这技术不是练习1-2次就能掌握的.)4.向导协作。好的 向导协作是你登顶的保证。5.登山知识,包括服从领队,绝对服从!(因为领队的错误判断而死亡是40人,因领队的预知性判断可能使4000人免于死亡。6.运气!这很重要,能不能登顶,是山决定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秘境玩子:

我们必须要敬畏雪山,否则雪山会向轻视它的人展现他可怕的一面.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8 20:54 , Processed in 0.1186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