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穿越辛亥历史,感受江城脉搏。非常感谢青山青风、春江水、风清三位老师,我们一起有幸参加了由省民革、市体育局、中国地质大学等联合在武昌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城市定向挑战赛上。10月16日体院、华科大、地大等高等院校及众多户外俱乐部的“90后”选手50多队参加比赛,我是70年与“70后”粘点边,三位老师则与孩子辈同台竞技。我们一起感受了“我参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精神。
本次比赛区域设在武昌,起点为起义门,终点为红楼。线路全长约10公里,参赛者必须通过地图的指引,寻找15至20个与辛亥有关的历史景点。因此,这次定向比赛行程也相当于是一项“技巧马拉松”。所以最优路线的选择是胜负的先决条件,队员具备良好的运筹能力、计划性、空间感、方向感等智力因素将是比赛的关键。 关于辛亥,关于首义,关于历史,关于文化,我们开始了探寻之旅。起义门,楚望台,工程营旧址,烈士祠,胜利亭,三烈士亭,孙中山铜像、拜将台、彭刘杨三烈士塑像,抱冰堂、孙中山纪念碑、孙中山纪念亭、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群雕、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辛亥首义纪念碑亭、蛇山炮台,红楼等等,这些名字我们全部将其具体位置换上了等号,并定格入脑海。
作为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在于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和经济条件。
我们比赛集合的地点是起义门。它原名中和门,是武昌古城十大城门中保留至今的惟一城门。武昌起义中,集结在楚望台的起义军首先攻占中和门,打开了驻城外南湖炮队、马队的入城通道。炮队入城后,配合其他部队攻占总督署,对光复武昌城起了重要作用,故中和门被誉为“首义胜利的开端”。 起义门对于武汉来说充满厚重。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在反对袁世凯、推倒黎元洪的斗争中,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都以首先攻占起义门为目标。段祺瑞督鄂时,曾改称中和门原名。解放后,恢复“起义门”名称,1956年进行维修。1981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拨专款,由武汉市文物管理处负责修复城门城楼,并设武昌起义门管理所。修复的城门,高7.1米,宽5米,主要利用原有城砖。城门两边城垣,则是用仿制城砖砌成。上方嵌大理石匾额,上刻叶剑英元帅题的“起义门”三字。此时因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它得已重修,我们因为参加城市挑战赛而前来,在初秋的风里作一次探寻。 同样,工程营旧址、胜利亭等,我们对这些也有更深的感情了。运动使人年轻,运动使人永葆青春;运动还可以让人了解历史,传承文明。比赛结果对我们来说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令我们感受了辛亥历史、感受了首义文化。辛亥革命对于武汉,对于中国极其重要。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推翻皇帝统治,这种大规模的社会革命,对中国人是一次深刻而直观的民主教育。辛亥革命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 在穿越辛亥历史感受人文脉搏中,我们感受了“我参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精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9 12:08: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