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泥巴山,在地名词典、地图上,都标注的是大相岭。“泥巴山”只是当地人的一种传统叫法,为什么叫泥巴山,无法考证。泥巴山位于雅安市荥经县和汉源县的交界处,主峰高3300米,国道108线由此通过。
因公路一直呈之字形蜿蜒而上,山虽不高,路却艰险。但也不能比起川藏线和新藏线的道路艰险相比,我要用为什么“穿越泥巴山”来命题呢?那是因为我第一次冒雪在冰雪的山路上独行20km。
1月10号,我从石棉驶往成都,在进荥经收费站时,发现有许多人一字排开。奇怪了!这里怎么有这么多人搭便车呀?。
一个小伙子拿着铁链说:“装防滑链吧!保平安!”。原来他们是推销防滑链的。
我猛然想起酒店工作人员说的:“山上下雪了!封山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山上路险!
一过收费站,我立马把车靠在较宽的路边,挂上四驱档!
这时那个小伙子又跟上来说:“还是装上链子吧?保险!”
我问:“多少钱一副?”
答道:“一百块一条”
“太贵!”
“那就两百块用一次吧!”
“还是太贵!”
“那就一百五吧!”
“谢谢!我不用”
“要不我跟上车?如果用就装上,不用就不给钱”
“谢谢!”我还是婉言谢绝了。
再看有些车也没装防滑链我更加自信,坚决不装防滑链!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随着坡慢慢变徒,随着山路委蛇盘旋,随着雪花漫漫漂来,随着路边推销防滑链的人变多,我马上意示到前面路会越来越不好走。于是马上挂上四驱。
走着走着,看见前方有拦杆横档着,一个穿桔红色马夹的人把我拦停。 “看来是强行推销防滑链了”这时他让我带人到前面,我问:“你是干什么的?”,并让他出示证件,当看到马夹内挂有《路政人员》的工作牌时才答应带一个人。
再往上爬到一个拐弯处,前方堵车。只能停车等待,这时又有骑摩托车的几批人上前推销防滑链,我已铁了心:就是不装!
因停在拐弯处且是坡上,,听着铁链与冰面 “哒哒”的磨擦声,看着对方下坡驶来的小车大车真担心他们万一打滑会撞上我,好在只等了十几分钟又可以前进了。点火、挂档、起步,车有点偏移,这是由于我起步速度稍猛了点,才造成车轮打滑。换成四驱爬坡档继续前进,这时发现一穿红上穿的骑摩托车的人,又是那推销人,也好!有这红色跟着我一定顺!
沿路行驶,延绵的山峦被皑皑白雪覆盖,山中树枝到所有的树梢上似雪非雪地仿佛披上了晶莹的玉衣,天空和树上浑然成一片白色的灿烂,好一派雪凇景象。
再往上行,雪花逐渐加密,路面越来越滑,车也越来越多,此时自己问自己:“怕吗?”,说不怕那不是吹牛皮吗?但又想了想:“怕啥?”。越往上走护路工人越多,当然推销防滑链的人也不少,还有一些没装防滑链的车停车路旁安装防滑链。还有那一穿红上穿的骑摩托车的人一直跟着。
可啥可怕的!路还算够宽,靠外侧还有防护拦,就是打滑也没事。
可啥可怕的!我一个人驾驶至少没有车上有人的担心、甚至是叫声带来的干扰。
可啥可怕的!超车时控制好车速,保持好车距,判断来车,让出余地。
可啥可怕的!拐弯时观察来往车辆动向,注意路况,慢打方向盘。
可啥可怕的!下坡时用低档来限制车速,尽量少用刹车,特别控制车速。
可啥可怕的!上坡时不猛踩油门,尽量避免在上坡处停车。
可啥可怕的!凭着多次在藏区的驾车经历和经验,凭着在泥泞路、碎石路、水路里驾车的体会。就是在局部有特别严重凹凸不平,危险的冰面路段上,我也是轻握方向盘,让车随着车轮的自然滑行、转向而放缓车速,顺其自然地谨慎通过。
两个小时下来,顺利通过这艰难的30km冰面山路,顺利穿越泥巴山。
行驶中也看了海拔表,不就是在2000—2500m之间吗?为什么冰面会那么厚?为什么不洒盐化冰?为什么有未装防滑链的轿车上山?他们是怎么在管理这段险路?
后来在从朋友那了解到泥巴山确实是让人担心的一条险路!因为,冬季车在泥巴山冰凌的路面上行驶,稍有不慎,车就打滑,危险异常,有“泥巴冰凌鬼门关”之说。我认为这话有点夸张,因为我走泥巴山没觉得太险。
行驶中我还开心地笑了,笑我胆大,笑我技高,笑我心细、笑我果断,笑我车强,笑我掘犟,笑我运气好,笑我又多了一次经历和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