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4|回复: 5

[灌水] 大 学 死 了

[复制链接]

454

主题

20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9815
发表于 2004-9-15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英学子们不堪忍受大学里面的迂腐和屈辱,纷纷下海、从政、出国,剩下了一群怕杀头怕领导怕老婆的拿着鸡毛当令箭在办大学。

  大学里面的主人被“逼良为娼”,卖身的钱又要掏出来送后代进去“坐台”,什么事嘛!作为当事人的我感觉到现实的荒诞。

  大学已经死了,你们还上什么?

  退学意味着什么?这对我这样一个学教育专业出身而且一直从事教师职业的家长来说不可能没有考虑过。

  那一段时间,我正在家闭门写作。我站在一个自由人的立场上对当时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对滞后于市场经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严厉抨击,写了一组题为《市场化:中国教育的选择》的文章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其中的许多超前预见今天已经应验,有些观点仍然鲜活。写教育文章对搞教育理论的人来说理所应当,但是我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我是为寻找思想出路和子轩的前途而写作的。他在现实中接受的教育让我绝望,他的发展前程让我忧心忡忡。

  退学的选择我早就考虑过了,子轩即使不调皮捣蛋,正常地接受学校教育,其发展后果我也并不看好。最后不就是为了考大学吗?大学我读了十年,教了十年,总能算是个知情人吧。莫谈中国的大学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和过去比只能谈数量,质量只能说是每况愈下。当年我考研究生的时候,17名考生竞争到最后只招了我一个,看看今天的研究生,成班招,几乎是能考上就能毕业,考不上的舍得掏钱也能混个文凭。导师就更不要比了,我的导师一辈学贯中西者大有人在,今天的研究生导师且不谈学问见识之短长,能写好白话文的有多少?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洪洞县里无好人”,大学里面无英才,而是说,这年头的职称、名头太“水”,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今天的学校里未必能受到重用。无论从一个教育学者还是从当家长的角度看,我的教育理想总不能满足于供养一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式的人才吧!你就是考上了大学又能怎样?就算是成了人才又能怎样?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是这样的:

  海南当时流传着一个笑话,一个椰子从树上掉下来能砸着3个老板。言是皮包公司多,什么人都可以当老板。下海人自嘲续写了这个笑话,椰子砸到谁也砸不死,因为都顶着博士帽,其他两个人穿着宽大的黑色安全套,款款地兜住从帽子上滚落的椰子,就地打开当早餐吃了。多熟悉的笑话,多形象的刻画,那就是我们。1987年,当时中国大陆学历最高的一批人来到海南,世称“十万人才闯海南”。踌躇满志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抛弃了到手的一切,怀着19世纪美国西部牛仔淘金的激情,聚集在这个小岛上寻求自由的梦想,他们张开想像力憧憬着: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个更大的香港,中国的曼哈顿。可是苦涩的海水很快就洗白了学子们刚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中学来的最后一点浪漫,这里是有着千年流放配军贬官历史的蛮荒之地,这里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地方,这里的官位、人命都可以标价。找不到在编岗位的人为谋求生存只好以出售自己的方式寻求打工机会,海口东湖自发形成了人才交易的集散地,不远就是红灯区。大钞票在这里兑换成了小零钱。通过走私和土地房产租售获得的金钱可以在这里置换为配权——交配权、支配权和分配权。有钱就可以买劳力、买批文、买官印,有钱就可以打炮。配军的命运如此轻而易举就改变了!上流的感觉找到啦!这一发现极大地满足了一些爱岛主义者的欲望和自尊。他们发明了一个可以在同类喝茶聊天时诱发淫笑的词汇——人才。应当说这是幽默,颜色暂不讨论。这个发明代表着当时本土文化的最高建树,因为它的确使许多心怀惊恐自卑的本地人尤其是领导同志顿时感到高大起来……

  我是恢复高考后最早毕业的教育硕士,一直在高校里面搞教学与研究。在读研期间我就张罗了一群年轻学者想办一所自己想上的大学,为此我还找过兰州市主管教育的市长和工商界人士,想得到社会力量的赞助,行动之后我陡然发现没有社会也没有企业,我的想法来到世间太早,于是下海的念头在听说“下海”的话语之前就萌生了。我心目中的大学是老北大、西南联大那样的大学。“梁效”(“梁效”是“文革”期间北大、清华两校组合起来的写作班子,由“四人帮”控制)当然不能算,鼓噪什么“理解万岁”的也不能算,这些家丑事得经常提着点,不然总是有人喜欢拿块牌坊吓唬人。我看见的大学,教授分房子还要排在处长后面,像我这样的老资格讲师还不如副科,单凭这一条精英就留不住。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精英学子们不堪忍受大学里面的迂腐和屈辱,纷纷下海、从政、出国,剩下了一群怕杀头怕领导怕老婆的拿着鸡毛当令箭在办大学。

  这就是我当时经历的生活,是当时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先锋分子的共同遭遇,我们以自己的生活遭遇在历史中默写着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民间话本。这些遭遇难道在下一代真能变成轻喜剧?我不信。我不信我们这一代人不行下一代就行了,我也不信我们没出国的人才不行出了国的就行了。是“海龟”又能怎样,别以为穿上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有本事就别回来呀,就地领导美国人民解放全人类不好吗?我的希望无处寄托,也找不到出路。当时正在播放《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那个拉大提琴的主人公在国内毫无疑问是人才中的人才,一出国门连红颜不再的老婆都看不住,女儿又那样,爱心有余救非洲……我当时为剧中的主人公及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命运而困惑。我们曾以精英自居,之所以下海,是对预定的命运感到绝望。一旦下海,等于走上不归路。我们最早下海的人,钟情于市场,先把自己卖了,历经商海沉浮,居无定所,相当多的人仍在漂泊,少有人成功。我不成功,但我还不至于去假装成功。尽管走投无路,但是让我们牺牲自己的一切供孩子步自己当年遗弃之路的后尘,这在逻辑上无论如何讲不通。不上学不行,上学到头不也就我这样?反正让女人看不起,锅底刮得让你书都没法看进去,大学里面的主人被“逼良为娼”,卖身的钱又要掏出来送后代进去“坐台”,什么事嘛!作为当事人的我感觉到现实的荒诞。

  大学已经死了,你们还上什么?现在中国的大学里有哲学吗?有艺术吗?有思想自由吗?我知道中国的大学言必称科学技术,也就是小康版的,在我看来是在饕餮科学史上的干尸。你们知道什么是大学,自己又是在干什么吗?


[此帖子已被 那个人 在 2004-9-15 17:37:5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主题

20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9815
 楼主| 发表于 2004-9-15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虽然不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但是它还是指出了当代大学教育的痛处!

当前的教育只是把一些会读书,能读书的人通过种种考试选拔出来,
并不是将每个人培养成人才,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

主题

1171

回帖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2798
发表于 2004-9-15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个东西啊,必须在体制的情况下解决,所以话就说深了!
有些东西就是改了,也是治标不治本啦!
我不知道我要干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6

主题

4099

回帖

3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0697
发表于 2004-9-15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由 [B]那个人[/B] 发表:
本人虽然不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但是它还是指出了当代大学教育的痛处!

当前的教育只是把一些会读书,能读书的人通过种种考试选拔出来,
并不是将每个人培养成人才,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楼主批评的真是含蓄
当前的教育那里有什么会读书,能读书的人,
全是培养有记忆力的废物,读了N年后发现其记忆能力不如我的奔2
浪迹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85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833
发表于 2004-9-16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意不好怪柜台^^大学怎么了,那么多时间你自己不去学多点啊^^体制死人是活的撒,只说明你不够强!!!!个人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919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3557
发表于 2004-9-16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上的,大学学习全在自己
我讨厌背书,考试基本不背,我以这种方式表示我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
但是同时也佩服那些背得好的,至少,他们努力,够刻苦
游戏规则就是如此,想证明自己优秀,就下工夫
事情总是人做的
只是在后面抱怨,什么都干不了
buzhidaoshuoshen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6 19:54 , Processed in 0.0411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