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原发布于《溪行者》群,为了让更多的驴友受益,特转发贴,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林宗圣所有。
由于原文为繁体,在转换为简体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错漏之处。此贴仅供户外溯溪爱好者学习之用,请勿作其它用途。
此书是溯溪爱好者至宝,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
溯溪寻源
溯溪的传奇世界
台湾登山研究所、台湾四季溯溪协会 林宗圣/撰文、摄影
作者序:为“台湾溯溪学”催生
在台湾的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欠缺和登山有关的系所。长久以来,登山被误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纯运动,只当它能舒活筋骨、增进健康,而非钻营登山博物学的泉源所在。因此,在台湾五十多年的登山运动过程中,大多偏向于台湾山岳的探勘,而甚少专注于山岳的研究;而在台湾登山学校即将催生之际,却发生有山岳学校、却无山岳书可供学子研习的窘境,暴露了台湾登山教育上的短缺,不无遗憾!
近十年来台湾登山环境转变,由百岳热潮转向知性登山、古道探索研究,多元化的登山运动,更延伸出溯溪、攀岩两项新兴活动;再加上各个国家公园的成立,激励了国家公园范围内山岳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提供岳界不少资讯。数年前,台湾的部分大学也陆续成立了“运动与休闲管理”系所,让热爱登山的学子有机会选择和登山沾得上边的科系;而坊间也陆续出版大量本土题材的书籍,提供山林研究上的诸多参考。唯一较缺憾的,就是缺少登山及其相关书籍,这也是笔者努力研究山岳及赶紧著作之因,望能尽速填补这些空白。
成为一位山岳多元化作家,这条路是很孤寂的!退休前,笔者维持一年写一本书的纪录,出版了极受大众欢迎的“阳阴山十大传奇”及“阳明山国家公园自导式步道传奇”两本书。之后,笔者开始思考:三大博物志、上百本书籍,若以这种进度出书,百年后也无法出齐此庞大的博物志书籍。偏偏此时,台湾经济开始萧条低迷,辞工作而就山岳研究著作,会被世俗视为傻子。去年三月樱花盛开的一个非假日,笔者骑摩托车穿梭在北海岸的一处樱花林,忘情地摄影着,饿了就在无人车的道路上,配着当地特产的桶柑吃起午餐来;此时,无比的惬意竟悄悄占满心头!这趟无忧忘怀之旅,埋下日后笔者提早退休的伏笔。
三个多月后,笔者从繁躁的金融稽核人员岗位上退休,开始进行半年密集的基隆火山群全面调查。原本预计花费五年时光的调查,就在无忧忘怀、全心努力下,仅半年时光就踏遍基隆火山群的山林溪谷,此乃始料未及!继今年初出版“台湾百名山1”后,就决定将十年来授课的溯溪学讲义编辑成书。溯溪的发展日益蓬勃,若缺少专业溯溪书籍的导引,相信将失落良多;尤其在体委会未能应允出版“溯溪手册”一书,及岛内一直没有溯溪专书的景况下,本书的出版实更具时代意义。
在这本“溯溪寻源——溯溪的传奇世界”中,我们建立了台湾溯溪的本土学;也修正了好几次内文,让溯溪图更中文化、本土化及彩色化,书末并附录最新图文并茂、彩色的溯溪手语。本书着重溯溪学及溪流学的基本介绍,因此称为“溯溪基础篇”;至于有关器材及技术应用,即将于“溯溪技术篇”再详加介绍。但愿这本书的出版,能成为广大读者溯溪生涯、或研究台湾山岳溪谷不可或缺的贴身书,也能为登山学子所须之教材略尽棉薄之力。最后,谨对四季溯溪罗元妙先生、骆嘉鸿先生及张达宏先生提供数张幻灯片使本书图片更完整,致上深挚谢意!
公元2002年末,笔者一口气出了三本书:“溯溪的传奇世界”、“台湾百名山2”及“台湾百名山3”,使笔者著作高达六本,而手边正编辑及写作的还有三、四本之多。这全拜退休能专注写作之赐,尽管在这坐吃山空的孤寂岁月里,为提升台湾整体登山教育,此乃刻不容缓之举!
******
望着窗外山林细雨霏霏,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刻!
一圆百名山、溯溪寻根梦,衣带渐宽终不悔!
林宗圣
2002.9.7写于台湾登山研究所
阳明山华岗小豪邸
原帖来自:http://www.doyouhike.net/forum/mountain/243741,0,0,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