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食品如下(也可统一采购,分开携带。如个人比较不耐饿,建议自己也带点防范)
主食:方便面、方便粥、面包或馒头、麦片
肉食:熟牛肉、火腿肠、牛肉干,牛肉酱包、咸蛋、真空包装肉食品(蛋黄派)若干
菜食:榨菜、便携蔬菜及水果若干(蔬菜和蘑菇,晾干成半脱水状)
饮料:奶粉、果珍
维生食品:压缩饼干、巧克力、维C糖、大白兔奶糖
建议购买药品:
感冒药(不感冒最好定期服用中药感冒药)、藿香正气水(肠胃不适)、诺氟沙星(抗菌消炎)、止疼片(高原头痛)、金施尔康(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片、阿司匹林(解热镇痛、降低血液黏度)、创可贴、云南白药、扶它林、脱脂棉包、医用绷带、当地买的头痛散,也能有止疼的作用。
药品具体说明:
感冒:于这种病症,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中药制剂:可以应付一般的感冒症状,而且较少有副作用,解热镇药:可以退热和缓解头痛、关节痛等症状。组胺拮抗剂:可以减少打喷嚏和流鼻涕,并有轻微的镇痛作用。
过敏:息斯敏和扑尔敏:适用于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药物或食物过敏。与解热镇痛药同服,可以控制感冒时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消化不良:应付这种状况,可以选择食母生或乳生这些维生素类、有益菌类的消化药,但不能与抗生素、抑菌剂等合用。或者选择中成药。还可以选用由慢性胃炎等引起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烧灼感等的药。
腹泻:一般选用黄连素片治疗肠道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腹泻。或者选用中药类丸剂治疗。
细菌感染:对付旅游途中发生的身体各系统细菌感染,可选用广谱抗菌药。腹泻严重时,可以和黄连素片同时使用。
晕车:可以选用乘车、船、飞机等运动引起的眩晕、呕吐等症状的晕车药。
上火:旅游时休息不好很容易上火,可以准备牛黄解毒丸或黄连上清丸,可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耳鸣口疮、大便不通等。
藏民风俗:
1、藏族的名字:稻城藏族没有严格的姓氏,只有名字。人们多请活佛取名,名字带有佛教色彩,如多吉(金刚),丹巴(佛教)等。藏族名字一般都有一定含义,如"尼玛"(太阳)、"达瓦"(月亮)、"扒初"(小猪)等。
2、服饰:稻城藏属康巴藏族,其服饰特别雍容华贵。不论男女,从头到脚都有不同色彩、不同形状以及不同图案的装饰品,一般由金、银、铜、玛瑙、悲翠、珊瑚、松耳石等精工细制而成。稻城藏族服饰,在色彩、款式、质地等方面,都给人一中古朴庄重,厚实豪放,贵重神秘的感觉。
3、饮食:稻城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将青稞洗净、晒干、炒熟后磨成面,拌 酥油茶水反复用手揉捏成团后食用。酥油是将牛奶升温后提炼出的奶油,主要用来制和酥油茶(用砖茶汁、酥油、食盐反复搅拌昆匀而成)和煎炸奶酪、人参果等。酥油茶是藏民每天必喝的饮料。提过酥油后余下的牛奶,经过糖化而制作奶酪。取过奶酪后剩下的汁水经烧煮待水分蒸发后,做成藏醋。入冬后,藏民们将牛肉挂在阴凉处风干,这种风干肉既可生食又可烧食,味道鲜美。
4、婚姻:男女双方订婚前,一般都得请活佛占卜打卦是否合属相,才能决定双方的婚姻。订婚后、互赠财礼 哈达。迎亲时,举行传统婚礼仪式,场面非常热闹。
5、丧葬:主要形式有水葬、土葬、火葬等。人死后采取何种丧葬形式主要是根据死者生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确定。
6、礼仪:藏族人的礼仪很多,最为普遍是献哈达。凡迎来送往、拜会尊长、婚嫁节、觐见佛像等,都要献哈达,以此表示纯洁、忠诚、尊敬、祝福、吉祥。 哈达多用生丝织成, 也有用优质丝绸制作的,长的有1至2丈,短的有3至5尺,多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
藏民在朝觐佛像、佛塔、佛教圣地,或遇到活佛时,要磕头。遇到长辈或受尊敬的人,必先脱帽,弯腰45度,表示尊敬。如遇一般人或平辈,将帽子拿在手上放置胸前,点头招呼,表示礼貌。
到藏民家做客,主人必先敬客人青稞酒,客人应用右手中指醮酒, 向空中弹三次, 再满杯饮干。否则,主人会不高兴,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瞧不起他。客人进屋坐定,主人必倒酥油茶招待客人,客人应饮两碗或两碗以上,主人才会满意。藏民一般席地盘脚而坐,客人坐时不能东倒西歪,也不要随便伸脚。
7、节日:稻城藏族隆重的节日是藏历新年。藏历正月初,男女老少一见面互道一声"扎西德勒"。节日期间,寺庙将举行颂经和跳神等盛大宗教活动以示庆祝。人们围着篝火,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公历7月初是稻城的传统节日"嘎登节",稻城县专业和业务民族歌舞团聚集在县城附近的草场上表演民族歌舞。 人们纷纷来到野外设帐野餐, 载歌载舞。同时还要举办物资交易会和骑马、摔跤、俄拓等民族体育比赛。
少数民族禁忌(补充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材料)
:
火 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 忌
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病 忌
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产 忌
蒙古族妇女生孩子时的忌讳。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蒙古族妇女生孩子不让外人进产房。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一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子挂弓箭,生女孩则挂红布条。客人见标志即不再进入产房。
忌蹬门槛
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牧区的蒙古人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忌 摸 头
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旧观念认为生人的手不清洁,如果模孩子的头,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不利。
忌 打 狗
到牧民家作客时,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狗扑过来咬伤人。千万不能打狗、骂狗,闯入蒙古包。
作客忌讳
牧民虽好客,但作客的忌讳也比较多。客人进蒙古包时,要注意整装,切勿挽着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门的右方,并且要立着放。进蒙古包后,忌坐佛龛前面。否则主人就会冷待客人,并认为客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
请大家详细阅读,有疑义请联系mudder,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