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先说两本就这两天看的,可以快速普通阅读的书:(有新发现再加进来,呵呵) 1、池莉的《致无尽岁月》——对她以往其他书印象一般,个人感觉这本是她所有书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本,或许是因为感到一个女人经过了岁月沧桑之后,平淡与磨难中的成熟、与点滴的感人至深。 书中最后一段: “雾霭越发深重起来。路灯跳了一下,亮了。空气中的水分几乎用肉眼可以看出来。它们渐渐地浸透了我的肌肤。我呼吸困难但通体滋润。武汉的水是甘甜的,这不能不承认。我在园子里久久坐着,好像等待着什么。不,我没有等待。我是在想我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要像现在这样生活,而不是那样地生活。是不是由于我从小的经历就埋下了我这一生的伏笔呢?是不是我这个人注定了或者说是习惯了在忍受苦难中捕获那细小的微弱的幸福呢?或者说人生的幸福本来就细小和微弱,我是为了扩大它而在病态地自虐呢?为了看见食物那眩目的美好,我宁愿饥饿。为了永远的相聚,我宁愿一再地分离。 我在用失去收获得到吗?我在用坎坷拒绝平淡吗? 我在用缺陷逃避完满吗?是啊,在我这个年纪,我已经慢慢看见了自己,从透明的二十岁走了过来。对于这个姑娘,我有多么熟悉就有多么陌生,有多少喜欢就有多少讨厌。我一直试图对她解释清楚什么却永远也解释不清楚,其中包括对大毛深深的歉意和比歉意更深刻更复杂的那份感觉。” 如果不买书,可网上阅读:池莉《致无尽岁月》http://www.easysea.com/xiandai/chili-wj/034.htm 2、安妮宝贝的《二三事》、散文集《清醒记》 以前很少看当代七十年代人的书,而偏爱现代三十年代的,因为当代青年已经够迷惘寂寞,我们需要的似乎是信仰与力量。但,看着一个写作的人渐渐成熟,并体味到随着成长与经历一样逐渐沉静的内心,并有所领悟,也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事。而安妮是同龄作家中的佼佼者,感觉她的个性里有相当“坚忍”的部分,似乎在对自己的人生与写作做着一种孤寂忍耐而有控制的训练,由此,她的文字追求简洁、精准而深邃。 《清醒记》的开篇:“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计。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眼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须计较别人给予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 网上阅读:《清醒记》http://ee.seu.edu.cn/student/class/160033/nq01.htm 《二三事》http://book.sina.com.cn/nzt/1078282623_23shi/index.shtml 独自行走与隐居生活的安妮宝贝: 3、还有一本最近很喜欢的散文集,丰子恺的《佛无灵》 丰子恺,生年1898-1975,浙江桐乡人,多才多艺。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也是书法家、散文家。他的作品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f/10-fengzikai/feng_zikai.htm不过说实话,网上看文眼睛和姿态都难过,看这种好散文,还是夜间歪在灯下捧着纸书感觉最舒服。 4、还发现一个叫素黑的,特立独行的一位女子,永远吃素食着黑衣,香港知名灵性治疗师,催眠师,作家。她的“治疗个案”类文文字简练,意在解决都市人情感问题的心理症结。  其个人网站:http://www.blacksoblack.com/gb/black_is_black_gb.htm 新浪网有她的专栏:譬如《爱,到底为什么》中的一段: “不,不要质疑爱,我们只能质疑关系,而不是爱的本身。人要面对爱,得先接受无常和变幻,知道养活爱还得靠自我提升和进步。当你死执着当初明明说过一生不变的话,三五七年后向变质的爱情讨回老承诺的时候,先看看,到底谁变了,变成怎样,为何对方变了自己却没变?那就是没有一起起步啰,又或者你没有跟他一起退步啊。你怪对方变得快,对方却怪你自我封闭没有变。不变可以是死水,变可以是进步。到底,你没有变不好,还是对方变了不好?恋爱的孽账,谁能算得清?谁的眼睛更雪亮,能看透谁是谁非呢? 因为爱受到创伤,质疑为何要爱上伤害自己的人。噢,别傻了,爱是无罪的,也没有伤害不伤害。伤害是自己造成的。所有的情缘都是赚回来的,即使是最创伤的经历,也有正面的讯息。你信前世的话,讯息便是:能从这段缘分中提升自己,看破执着,便了断前世积累的孽账,这一生便没有白来了,你将更自由。你信自己的话,讯息便是:从创伤中看到自己的盲点,感谢他的出现令自己更强壮,增加自愈的抗体,从来是弱者才会受伤的。你信神的话,讯息便是:神透过他让你看到自己不够宽容不够爱,还有计较便得不到最大的爱情,要放下自我。你什么都不信的话,讯息便是:你连爱也不相信,根本没有资格去爱和被爱,只能祝福你! 爱是学习放下自我。不要怨,不要问,谦虚一点,去爱便行了。 ” [此帖子已被 小倩 在 2005-9-16 18:38:5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