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绛黄色的吊脚木屋,鳞次栉比,高低有致。 藏青色的石板小径,蜿蜒曲折,交叠错落。
汩汩山泉从脊沟而下,绕寨而行,青山碧水,炊烟相映,涌动勃勃生机!
片片梯田依山势延伸,层层叠叠,水满田畴,云雾缭绕,宛如瑶池仙境!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乡间古朴、恬淡的生活,看似简单,却已成为
心绪的期盼、思意的神往~~~ 气势磅礴的梯田和云海,艳丽别具的服装与银饰,精巧传奇的桥板和鼓楼,
古老琐旧的耕犁与劳作,让人依稀感受到深藏于山脊深处的庄严和敬畏,体味 到天、地、人、神的自然与和谐,而这种敬畏、这份和谐,对于我们来说已经 有些遥远和陌生了! 这就是桂北,现实中的桃源!!!
 金竹壮寨 ——大山深处有人家
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龙脊是一个广泛的地理名词,
是因为龙脊周围的群山山脉的走向像一条长龙,这里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在神龙的脊背上生活 而得名。 

龙脊梯田如练似带,从山脚盘绕至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绵延 起伏,一气呵成。 
相传这里的壮族居民是宋末为逃避战乱,从山东海边迁徙于此。为表示对 大海的怀恋,他们头饰至今还保留着蓝白相间的飘带,与其他壮族略有不同。 
为适应地形条件,每块田均开垦的小巧玲珑,精致细腻,因而有“青蛙一跳 三块田”之说。
 金坑红瑶 ——天上人间  龙脊梯田集壮丽与秀美为一体,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 金塔,冬似群龙戏水。 
龙脊梯田的景色,还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展现不同的风 情。春来,水满田畴, 如串串银链山间挂;夏至,稼禾吐翠,似排排绿浪从天泻;金秋,稻穗沉甸,像 座座金塔顶 玉宇;隆冬,雪兆丰年,若环环白玉砌云端。。
 在这梯田的海洋里,最大的田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 “带子丘”的碎田块,有个笑话这样形容每块田的小:有个地主要农夫耕完山 脚的206块田,农夫把地耕完后,数来数去一共只有205块田,怎么也找不到那 最后一块,后来他拾起了地上的蓑衣,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一块田被盖住了。。
红瑶,桂北龙胜瑶族支系之一,因绣工精巧、色泽红艳的衣裳而被称为红瑶, 也因古老而美丽的红衣闻名遐迩。
红瑶姑娘心灵手巧,擅长飞针走线,她们用自织目染的黑色土布做好上衣后, 再用红线按衣服布纹的经纬线采取十字法精心挑出花色,挑花时全凭想象力,没 有现成的图案,针脚落处都是图案的妙处。她们一针一线地绣,完成一件美丽的 红衣,往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绣衣服是快乐的事情,因为飞针走线的红瑶姑娘, 常常是情歌伴着针线走,花色绣出心里甜。
 
快,跟着俺,闲庭信步,漫巡桂北~~ 


清晨,山中云雾凝结了更多的水气,凭栏凝望,清风拂面, 像雾,像雨,又像风~~ 风雨侗乡 —— 一桥,一塔,知沧桑
· 程阳风雨桥----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它的建筑 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 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夺天工的技艺。桥上有栏杆和屋顶,还有5个多角亭, 具有独特的侗族韵味。
有山水相伴的民族就有故事,有传说,而桂北瑶族,侗族的传说尤其多.侗族古歌 中唱到:侗族的祖先姜良和姜妹原本是兄妹,为续接人类血脉而成亲,生下一个肉团, 愤怒的姜良把肉团砍碎丢到山坡与河谷中,结果流入的血水变成汉族,肉变成侗族, 心、腰、肠、肺变成瑶族,骨头变成苗族。侗族由于是柔软的肉,便住在依山 傍水的地方~~~ 这是一个受人喜爱的传说,因为在故事里,侗族人为自己对于山水的热爱找
到了一个神秘而可爱的理由,侗家的村寨大多修建在低缓的山坡下,依偎着平缓 的坝子,背靠高山,而从远山来的溪流环绕着寨子,滋润着侗家人的生活。。 鼓楼,是全寨子人集会议事,处理重大事情的地方,也是寨子上举行重大 节日的场所。
平岩寨风雨桥,平寨,岩寨隔河分,这头为平寨,那头为岩寨,如同武昌, 汉口般划江而据!!
 [此帖子已被 酱橙子 在 2006-2-5 11:11:2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