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洲”神秘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姚海鹰 1月12日上午11时许,记者从水果湖驱车20公里左右,途径长江二桥武昌段、横穿青山城区 ,来到距青山镇工人村仅200米的长江渡口边,此地,正是到天兴洲的必经之地——天兴洲 汽渡。隔江登高遥望,冬日阳光下四面环江的天兴洲,仿佛在漫漫江水之中摇曳,显得荒 凉、萧瑟而神秘。 听说记者要渡江上洲探访,时年61岁,在天兴洲上也生活了61年的渡口老水手——曾强瑞老人,顿时兴致怏然,他迎着刺骨的江风,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天兴洲的历史掌故。 “这个地方确实是好,景致好,空气好,人好,周围都是水,夏天昼夜温差很大,比呆在空调房里还须(舒)服,比武汉哪个景点都要鲜一些。” 在他眼里,天兴洲实乃武汉最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独特的江湖游民部落 天兴洲,仿佛是一座毫无历史可考,漂浮在长江之上的不系之洲。 登陆到被汹涌大江包围环绕的天兴洲上,你根本无法看清它的历史,垸内房屋很少,生硬地零散在偌大的沙洲之上。宽广平整的田地里,满是大白菜和菠菜,有刚被耕新的泥土,再就是垸外无边的野草、芦苇和延伸到江底的沙滩。唯一进入眼帘有年头的景物,只是旷野中两棵孤零零的粗壮的老杨树。 79岁的曾洪乾老人告诉记者:“这几棵杨树是在大洪水中,没被冲走的。” 而迄今至少800年间,能诉说天兴洲历史的土庙和建筑物,绝大多数都付之于年复一年的滔滔洪水中了。已无人知晓,从天兴洲最初的生长、成型,直到现在,它究竟顽固地承受过多少次洪水的冲刷和洗涤。 天兴洲正位于武汉青山峡中段,由长江泥沙自然冲积而成,是长江河床和航道,经过数千年演变、变迁的结果。因为是新添一洲,初叫“添新洲”,后改称“天兴洲”,由此得名。 天兴乡政府官员陶诚介绍,现在地图上如黄瓜形状的洲体,乃水流切割而成,成型于1990年代。当前天兴洲已成长江最大江心洲之一,北对汉口谌家矶,南临青山工业区,距岸最近也有700米水面,洲头距长江二桥仅5公里之遥,洲尾与阳逻开发区隔江相望。“全洲面积26平方公里,超过澳门2平方公里。” 据武汉档案馆资料记载,天兴洲上从同治4年就开始有人居住,人烟较多时期始于约200年前。 熟知洲头历史的土著居民、天兴乡政府党办主任曾祥伟介绍说:“一般都是在丰水季节,才有渔民上来歇船晒网,慢慢这里就聚集了一些人,他们到了枯水季节就种地,因此,天兴洲上80%的人都是渔民的后代,靠事农打渔为生,进出全靠渔船。他们传统的生存来源主要有三:‘天上飞来的鸟,水里游来的鱼,地里种的庄稼。’” 据介绍,天兴洲在数百年间,一直是一块无拘无束的漂泊在江湖之上的“自由王国”,其真正开始建制并纳入武汉市洪山区管理的时间,是在文革。“当时由武汉的环城公社代管,到了1980年代才独立成乡划归洪山区。”曾主任说。 记者在洲上行走问路,26平方公里范围之内,居然能听到各种乡音,有的已不纯正,显得南腔北调。 在洲上已经祖居5代的曾强瑞老人介绍说:“很多都不是本地人,洲上的人都是江上游民的后代,是当时走水路的渔民,来自五湖四海,通过水路来此的哪个地方都有。会种西瓜的就是河南来的,靠打鱼为生的就是安徽的。而现在姓曾的大概都是从新洲阳逻来的。” 曾姓是洲上的大姓,至少85%的人都姓曾。相传在清朝中期,在新洲阳逻地带,有弟兄四个来到洲上,一直就在此打鱼安家,后来就逐渐将家族姓曾的都带过来了。 “所以说,在6代以前,包括现在,洲上姓曾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亲戚。” 曾强瑞老人告诉记者:“曾家祠堂现在还在,就在现在青山镇的正街上,你们去找,肯定能看到。” 为什么曾家祠堂会在青上镇上呢? 老人解释说:“因为当时长江的主流道曾经在北边,30年河东30年河西,那时如遇到枯水季节,天兴洲离青山镇就只隔一条几十米的沟,与青山镇基本是相连的。所以,青山镇也是当时洲上人主要的生活区域。另外,为了避免水淹,就把曾家祠堂建在了青山镇上。” 从天兴洲外观的新田和最多不超过两层的民房,根本看不出它的历史尘烟,天兴洲到底有没有历史呢? “当然有。”曾强瑞老人提高声调说:“天兴洲的历史就在水里,它的历史是伴随长江而生而长的,长江的历史有多长,它的历史就有多长。” 小国寡民:“连坏蛋也没有出过” 人们在感叹天兴洲“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之时,也该庆幸其原始古朴的风貌,正是由此才被保存的如此完美。 采访中,当地人能记起的洲上曾经来过的一个最大名人就是武汉本地笑星“朱世慧”,天兴洲在数百年间,基本处于封闭落后状态,达官贵人自然不会来此游历。 26平方公里的天兴洲上,设立了一乡三村,约3000居民。只有一所医院、一个供销社、一所学校(含中小学)。没有邮局,没有线电视,也没有银行,商店也只有一个。曾经建立的移动通讯塔,因为没有效益和洪水影响,后来都拆了。 乡党委书记曾和平告诉记者:“到2005年才修建了一条5公里长的公路,只贯通了两个村。 天行洲是一个纯农业的洲头,没有任何工业,以种冷食瓜、油料作物、蔬菜棉花为主。 因为是沙地,出产的西瓜就很甜,很多外地西瓜都打着天兴洲的名气销售。洲上种的菜很好吃,即使是普通的大白菜,也很有味道,并不象其它地方的 的大白菜那样淡寡无味。 因此,天兴洲的西瓜、大白菜和韭菜黄,在整个湖北省和武汉市,都非常知名,这也是天兴洲唯一能在外界叫的响的地方。 记者问天兴乡政府的党办主任曾祥伟:“天兴洲在几百年间出过什么名人没有?”他仔细想想,认真回答道:“没有,一直没有,好象都是普通百姓,就连坏蛋也没有出过。” 但他停顿了一会,突然叫起来:“对了,我们这里还是出过人物的,在土改时期,出过3个地主和10来个富农,因为洲上的土地好,他们就想方设法多圈地。” 不入流的华中胜地 事实上,虽然天兴洲不是正规的旅游景点,但多年来,它一直就是那些会玩的武汉人的首选去处。 一年四季中,天兴洲最好的景致有春、夏、秋三季,从鸟语花香到瓜果遍地,再从昼暖夜凉到阳光沙滩,而且民风一贯淳朴温敦,被旅游专家誉为——江城真正集“凉、静、野、朴”为一体的休闲胜地。 天兴乡政府一位风雅的宣传委员用如诗的语言描绘天行洲说:“阳春三月,莺飞草长,鸟语花香,金黄的油菜花,一望无垠的草地,白云沙滩,蓝天碧水,漂亮的不可思议。” 在垸外茂密的草地和芦苇中,还生活着一群群珍贵的水鸟,还有野兔等机灵的小动物。< [此帖子已被 渔歌唱晚 在 2006-9-24 18:47:0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渔歌唱晚 在 2006-9-24 18:50:0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渔歌唱晚 在 2006-9-24 18:52:0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