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竹山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东与本省房县相连,西与陕西省旬阳、平利、镇坪县接壤,南毗邻重庆市巫溪县,是湖北入渝、通陕之门户。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全县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占总面积的64%。最高海拔点葱坪主峰2740米,最低海拔马家河乡烂泥湾276米,相对高差2464米。
【一、历史沿革】
竹溪、竹山,西周属古庸国。东周楚庄王三年(前611年)灭庸,置上庸县。西汉高帝五年(前206年)析上庸地,置武陵县,隶汉中郡,此为竹溪建治之始。南朝梁,改武陵县为新丰县。北朝西魏,改新丰为上庸。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省上庸入竹山。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析竹山尹店社复置为县,以境内竹溪河定名“竹溪县”,属郧阳府。1949年竹溪解放,隶属陕南军区两郧行政公署。1950年,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合并,改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1965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分设,竹溪、竹山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十堰市人民政府合并,竹溪、竹山县隶属十堰市人民政府。
【二、自然景点】
〖竹 溪〗
1、 神秘幽深的十八里峡
2、 风光秀丽的万江河
3、 历史悠久的楚长城:据考评,楚长城为楚国(前223年)抵御入侵之敌而修筑。1987年6月21日《湖北日报》称:“竹溪境内楚长城遗址的发现,将陕西、河南边境考察的结果连贯起来了,填补了中间一段空白,形成了较完整的楚长城体系”。其走向是--陕西旬阳向南往平利,向东入湖北竹溪,经竹山向东南达房县,转东北到均县(丹江口市),随后进入河南邓县、泌阳,向北至方城县,断断续续,或土筑,或石垒。竹溪境内全长180多公里。现在竹溪境内尚有四处遗迹:
第一处:在蒋家堰的关垭子,是湖北通往陕西的门户,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处:在中峰的柳林垭;
第三处:在中峰的王家沟;
第四处:在竹溪、竹山两县交界的铁铜寨。
4、 采皇木摩崖诗刻:明嘉庆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皇帝为修故宫,下令湖北光华知县廖希采伐楠木,百求不得。廖知县历经艰险,终在竹溪鄂坪乡慈孝沟采得。遂在高0.7米、宽0.8米的峭壁上镌诗三首:“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此未得,于焉踯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出;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图巩矣。”多年来荆棘杂草复掩,碑文字迹虽受风化,仍很清晰。昔日采皇木遗址,如今新生长的楠木枝叶茂盛,生机勃勃。摩岩诗刻被竹溪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点,慈孝沟也被列为竹溪县珍贵的楠木保护区。
5、 仙韵飘逸的偏头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南郊9公里标湖林场境内。
6、 锣鼓洞战场。
〖竹 山〗
1、天然氧吧―—九华明珠 九华山位于竹山县城南部35千米处,原名九女山,东西长3千米,南北宽15千米,主峰海拔1244.7米,是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传说古代有九姐妹住此山,才貌出众,由此得名。山高谷深,西南部山势陡峻,东北部较缓,竹洪公路沿东南坡盘旋而过。山上森林苍翠茂盛,绿荫蔽天。旅游区内有樱花岭、豹子垭、牛角尖、野猪林、水杉溪、橡树坪、葵花寨、薛葵井、了望台、女儿寨、雷打岩、鲁班峡、牛心寨和偏头山等景点。
2、佛道台——神秘沧浪山 沧浪山位于竹山县城北75千米处,西与陕西省的白河县接壤,东与郧县、房县毗邻。这里盛产名贵药材,其主峰海拔1825米,山势挺拔,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轻烟薄雾缠绵山中,道观庙宇隐现林海。
沧浪山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自上而下有老君庙、五佛洞、皇经堂、灵官殿,金顶共五大庙组成的建筑群。老君庙建在山腰,是一座一进两幢正殿、耳房四十多间的主殿宇,供奉着太上老君等道教祖师神像。沿老君庙背后上山,约5千米处即是五佛洞,洞中宽敞,洞外险要,内有殿堂六间,供奉着五尊菩萨,幽静雅致。从洞右侧直上4千米即到皇经堂,有殿宇四间,正殿供奉神像,配殿藏有满架经卷,周围碑碣林立。由皇经堂背后上山,经过悬崖上凿成的百步石阶,便到灵官殿,这是沧浪山神界的武官庙宇。再曲折而上1千米即到山巅的金顶。金顶右侧有一眼泉,终年不断,清甜可口。
由于自然风光秀丽,建筑精巧雅致,沧浪山成了竹山的佛道合一的一处圣地。清朝时期是鼎盛时期,每逢初一、十五、年节和庙会,山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朝山,一时庙乐齐奏、经声袅袅。道徒庄重肃穆;善男信女跪伏起拜,虔诚祈祷神灵降福。道观的道士、道姑与寺院的和尚、尼姑们和平相处,道风浓厚,法席隆盛,当时有"赛武当"之美誉。
3、青山秀水——堵河源 堵河,古名"武陵水"、"孔阳水",又名"陡河",因其水流落差大,形陡而名。堵河发源于神农架大九湖,贯穿竹山全境,全长338.6千米,由南向北奔流汉江。堵河不仅是竹山的母亲河,还由于"峰奇洞诡峡险"的魅力,成为神农架、武当山后院最美丽的绿色走廊。
堵河自神龙架境内的大九湖涌喷而出,出水口形如巨龙之口,吐出一泓清流,在森林崇山峻岭中奔腾而下,并由此形成108道气势雄伟壮观的瀑布,长达4千米的瀑布群令人叹为观止。108条瀑布姿态各异、气韵不同,可谓奇观。瀑布群内还有野人洞、天生桥、白虎涧,景色十分迷人。堵河洪坪段水流清澈蜿蜒,两岸峰奇多姿,更为的奇特的是岩溶洞遍布。白岩寨洞、老龙泉洞、飞龙洞、白龙洞、黄龙洞、青龙洞,每个岩洞可以同时容纳千百人参观,岩洞泉流清澈、钟乳石奇形怪状、洞形更是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
沿河而下,到达距竹山县城70千米的驴头峡省级旅游区,这里是堵河画廊最精彩的部分。驴头峡深一千多米、长6000米、平均宽度不到50米,是由纵切海拔1470米的驴头山和海拔1250米的松树岭夹峙而成。深峡两岸奇峰插天、怪石耸峙、绿树蔽日、藤萝倒挂、飞瀑奔泻、鸟鸣猿啼、惊涛拍岸、急流如雪、险象环生,是开展漂流、探险的理想胜地。著名的景点有:仙驴高歌、高山流水、世外桃源、巴王洞府、神农捣药、野人家园、伏羲神洞、奇石银沙、太极龙象等。
在驴头峡的两岸纵深处有一条更加神奇的峡谷――武陵峡,全长33千米,峡谷平均高度达1000米以上,平均宽度仅5米左右,为华中地区最长、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峡谷,是8亿年前地球第一次造山运动留下的最古老的断裂带,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将其命名为青峰断裂带。青峰断裂带早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约7亿年,这也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的所在地。武陵峡山峦俊秀陡峭,内有许多大型溶洞群,飞泉流瀑、九曲回肠、青天一线,地缝深渊,蔚为奇观。峡谷内原始森林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遮天蔽日。山民常见野人出没深涧莽林之中,更显得武陵峡十分神奇神秘。
过了驴头峡,继续沿堵河向下,就到了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的上庸古都城――田家坝。田家坝建于公元前1600多年,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城镇之一。 古代上庸人在这里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堵河文化。这里的著名的景观有:两河汇萃、三盛庄园、美女晒羞、雄关悬鼓、卧狮啸日、庸都古韵、金盆映月、红花赏艳、梅溪听涛、巴王悬棺等。
堵河画廊止于竹山县城。竹山城作为巴楚古镇,风情迷人、风神诱人、风光醉人。龙背山龙头高昂迎宾曲,凤凰山凤凰回旋巴山舞,龙凤呈祥让游人如梦如幻。
4、人间仙境——桃花源 桃花源的入口是堵河驴头峡上的一扇窄而高大的石门。
5、金莲洞
6、超级豪宅—— 高家花屋 高家花屋屹立在竹坪乡解家沟村的白马山上。
7、南水北调中线取水源——木鱼湖 木鱼湖位于竹山县城东八里处,因山形似木鱼而得名,海拔440米,山下有世称"亚洲第一"的土坝水库--木鱼湖旅游区。
8、中华第一名山--女娲山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女娲山位于竹山县西部的宝丰镇,虽然山东、陕西等地也有所谓的女娲山,但竹山的女娲山却是专家公认的真正的女娲山,伟大的历史学家史马迁在《史记·五帝纪》中明确指出,女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过去,女娲山上建有女娲庙,香火四季不绝。上世纪破四旧时,女娲庙毁于一旦,但女娲碑仍被保存下来。
9、居郧属之冠——三盛院 位于田家坝镇竹溪泗河与竹山堵河交汇处的平坝上
10、秦巴名刹——石佛寺 石佛寺座落在双台乡北星河上游元坪村
11、稀有宝玉——绿松石 绿松石是一种极为稀有的宝玉石,在我国绿松石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竹山县境内,世界的绿松石的储量70%在中国,中国70%在湖北,湖北70%在竹山。
【三、特色食品】
1、 豆渣 将黄豆泡胀后磨成糊状,加以适量大米和青菜煮熟,吃时佐以辣椒和香菜,味美可口,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 懒豆腐 将黄豆制成豆腐脑,放人大米,温火煮成粥。食用时以红辣椒汁加香油、食盐、香菜作调料,其味甜、咸、辣俱全。
3、 面面饭 南部高寒山区山民的主食。其做法是将苞谷糁加水拌润湿,然后上甑蒸,蒸熟后翻甑,撒水拌匀后再蒸,直至熟透为止。吃这种饭一般佐以“合渣汤”伴食。百姓说:“面面饭,合渣汤,吃了心里才不慌”。
4、 合渣汤 其做法和“豆渣”一样,但不掺大米,吃时配以干食。
5、 三鲜汤 由羊肉饺子、豆制粉丝、五香牛肉片配以牛肉汤调和而成。其做法是,置一大锅,里面放人大块牛肉、牛骨头和五香佐料熬煮,叫“熬锅子”。待牛肉烂熟之后,在大锅中间加上一个无底瓦盆,把牛肉拦在盆外,把包好的羊肉饺子、粉丝、五香牛肉片依次放人盆中煮熟,佐以香菜,一次只煮一份。三鲜汤营养丰富,祛寒活血,是老年人的上好食品,此吃法在县城流行。
6、 羊肉火烧 是竹山县城清真教门的一种传统食品。将发面和油酥面揉和后,中间包羊肉、萝卜、五香佐料、辣椒制成的馅再压成饼,用炭火烘烤熟。此食品集酥、香、辣、热、鲜于一体,是冬季最佳食品。
7、 腌菜 先将要腌制的蔬菜晒蔫、洗净、切碎,加盐揉搓人坛,噗水,15天左右即可食用。青辣椒、白菜、萝卜、萝卜叶、豆角、韭菜、蒜苔、蒜头等腌后有酸味,故又称“酸菜”,是许多人家常年备用的菜。在竹山有“一天不吃酸,走路打乱颤”之说。
8、 腊肉 每逢冬季农家杀猪后,将成形的肉块用炒过的热盐撒上抹匀,腌制2—3天。在腌制的过程中还上下翻动几次,以便盐浸透肉中心,再挂上屋梁风干。南部山区农家还习惯将抹上盐的肉上架,用松柏树技熏烤5~10天,然后上梁阴干。风干的腊肉炖煮时香气四溢,在当地有“茅草屋里腊肉香”之说。
9、 酱豆 到了秋冬,将黄豆煮熟后捞人容器摊开,上盖树枝(选择气味纯正的),使豆发酵,然后拌以干辣椒粉、盐和各种五香佐料煎的水入坛。泡而不晒者,谓之“酱”,晒干者,谓之“干酱豆个儿”。
10. 腐乳 俗称豆腐乳。将豆腐切成一寸见方小块,用开水捞过后放入器具中,使其发酵长白毛。然后用干辣椒末、盐、姜末、五香面等拌匀,入坛贮存,半月后即可食用。
【四、形式内容】 自驾+徒步、露营+烧烤、攀登+岩降
【五、目 的】 寻幽探景、腐败自虐
【六、参加人员】 野狗队新老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