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诞生英雄又埋葬英雄、遭遇爱情又牺牲爱情、给了人们希望又让人们绝望、挥洒了阳刚又惨败于阳刚、让你一脚站在远古一脚站在现代的城市。你有权利拒绝诱惑,却无法阻挡魅力。罗马就是魅力之城。 一 来到罗马,站在元老院的废墟上,不能不想起恺撒。很久以来恺撒就是我崇拜的偶像。在世界古代历史的书籍中,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名剧《尤利乌斯·恺撒》里,我知道了他——一个一生都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一个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英雄。有谁能像他一样,铁骑所到之处,就是疆域扩大之时:从德国莱茵河流域、英国南部到地中海沿岸,统治着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有谁能像他一样,不仅足智多谋,善于治军,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高卢战记》、《内战记》等著述,文笔简洁流畅,有拉丁文典范之称;有谁能像他一样,把英雄美女的童话演绎得那么传奇:也许那时是公元前48年,当恺撒追击其政敌来到埃及时,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为了夺回王位采用了一条妙计以争取恺撒的支持。那天,女王被包在毛毯里,由士兵化装成商人抬到了恺撒的行宫。毯穷美女现,恺撒得到了美女欢欢喜喜,女王也重新独揽了埃及大权。 恺撒太成功了,他该得到的好象都得到了,以至于那些贪心者窥视他权力的同时也采用暴力残忍地杀害了他。那天,是公元前44年的3月15日,就是在这元老院里,恺撒被一群手拿短剑和匕首的密谋分子团团围住,他身中23剑之后,倒在了政敌庞培雕像的脚下。仔细看着废墟,我的眼前也恍动着恺撒那渐渐倒下的身躯。23剑,能够致命的伤一定很痛,然而,他心里的痛可能要远远大于他躯体的伤痛:他痛的是,一生仗义疏财,交游广泛,宽容政敌,不计前嫌,最终却被自己的部下和最亲近的朋友所谋害;他痛的是,自己身经百战,在枪林剑雨中毫发未损,却在和平时代死于亲信的乱剑之下。然而,他想不到的是,他在瞬间离开了人间,却把英雄的壮举留给了后世。2000多年来,人们没有忘记他,要不,我也不会万里迢迢奔赴罗马,只为看一眼那残存的废墟吧? 二 大凡产生英雄的地方一定会伴有爱情的千古绝唱。这是一个诞生英雄又埋葬英雄、遭遇爱情又牺牲爱情、给了人们希望又让人们绝望、挥洒了阳刚又惨败于阳刚、让你一脚站在远古一脚站在现代的城市。你有权利拒绝诱惑,却无法阻挡魅力。古罗马是这样,现代罗马也是如此。这就是魅力之城罗马。安东尼,这个恺撒死后称雄罗马的铁血将军,征战东西南北,草菅无数生命,他没动过情,因为那是他的历史使命,他无须为谁动情。然而,令人感叹的是,这个铁血将军并不冷血,在遇到了克里帕奥特拉七世后,毅然放弃了东方的使命,陷入与埃及女王的缠绵爱情之中,并长达五年滞留埃及。为了爱情,他遗弃了他的罗马妻子——政敌屋大维的姐姐;为了爱情,他擅自将罗马帝国在东方的大片殖民地,送给了被他尊奉为“众王之女王”的克里奥帕特拉。这一切的一切,必然召致罗马上下的群起而攻之。最后,在内忧外患中,他解下铠甲,抽出佩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位痴情将军死后,那个他曾刻骨铭心爱过的女人,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并要求与安东尼合葬一起。这段历史,被莎士比亚写到了那著名的历史剧《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中,让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久传于世。 我们无从知道,安东尼与克里奥帕特拉是否合葬一处,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曾经相爱过。 由好莱坞著名演员派克与赫本联袂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被称为20世纪的经典爱情故事片。当年,我们这些学中文的大学生,曾为这段公主与灰小子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洒下过同情的泪水。如今,能到罗马来,就会迫切地盼望能够寻着男女主人公的足迹,回味和感受一下那段心心相印的爱情经历。《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和白莱德的轻松假日最先来到的西班牙广场,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以来一直是罗马文化和旅游的中心地带,也是世界各国文人骚客汇集的地方。当年,李斯特、拜伦、歌德、巴尔扎克、司汤达等许多名人都曾在广场附近的街坊居住过。英国诗人济慈就是在台阶右边的那间屋子里与世长辞的。具有艺术特色的大台阶是由建筑师德·桑蒂斯和斯佩基设计,于1723年建成的, 大台阶自然也就成了我们踏足的地方。可是,当我们来到广场想要登上这个著名的台阶时,却感到无从下脚。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那么多的情侣,一对挨一对地并肩坐在台阶上,我们只好足下寻路,见缝插针,费了半天劲儿才到达台阶的中部。此时,再往下看,只见大台阶对面商厦店铺林立,繁华闻名的水道大街跃入眼帘。右面的两条街上有很多古玩店和艺术画廊。台阶前的破船喷泉是彼得罗·贝尔尼尼在十六世纪末创作的。 游览完了西班牙广场,我们便来到了许愿泉。这也是安妮公主与白莱德游历的主要景点。许愿池(Fontana di Trevi)是罗马境内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喷泉,是十八世纪建筑师沙尔威(Nicolo Salvi)的杰作。这个雄伟的喷泉叙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宫,中间站立着的是海神,两旁侧立着的则是水神,海神宫的上方站着四位少女,分别代表着四季。 接待我们的华裔意大利籍康女士告诉我们,到了许愿池一定要背对着神像扔两枚硬币。第一枚代表的是我还要回到罗马;第二枚代表的是你将见到你的情人。这一解释,立即说到每一个人的心坎上了。因为作为一个男人,征服世界只是人生的过程,他的最终目标是征服女人。所以,我理解男人,常常祝他们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每每这时,男士们都会心地一笑,幽默一点的还不忘了加上一句:“别的运我就不要了,就要桃花运吧!”因此,那天我看到的男士几乎都扔了两次硬币。更好笑的是,同团的一位男士,把第二枚硬币给扔丢了,手里又没有了硬币,心愿还没达到,就低头在地上找硬币。还好,他捡到了一枚欧元。事后大家都说他因祸得福,还能找一个外国情人,他也不争辩,却笑得很开心。那天,包括我在内的女士们大多也扔了两枚硬币。因为女人天生是为爱情而活的。一个女人,如果遇到了她真心爱着的那个人,她就会不求什么权和钱,愿与他浪迹天涯海角,与他同生死、共命运。我扔下那枚硬币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愿我的爱人一切都好。 三 罗马就是一座露天的博物馆。没来之前我想象中的罗马充其量不过是有那么几处古建筑而已,没想到,身处罗马才知道,罗马处处是古迹,尤其是见到市中心古罗马广场的废墟,那苍灰色的裸露着青筋暴骨的古罗马角斗场,仿佛让我们一下子回到了远古。 那是怎样一个充斥着蛮荒与野性、血腥与屠杀的年代啊。4万名有血有肉的奴隶,被那个叫做维斯帕西亚的皇帝强虏到这里,一条条汉子血肉模糊的身躯,一个个奴隶背拉肩扛着重负,坚硬的大理石、砖石将他的身子压弯了,有的就再也无法站立起来,化作了泥土;有的侥幸活了下来,到这个占地两万平方米、圆周长527米、长直径188米、短直径156米椭圆型广场做苦工。待广场峻工了,原想能够赎回自己的自由可以与家人幸福地团聚了,却被送到了这个椭圆型广场的里面做了角斗士,在人与兽殊死的拼杀中发出绝望的呐喊。 我站在那曾是看台的残垣断壁上,想着这个有着四层看台、能够容纳9万人的角斗场里,当年一定是座无虚席吧。看台上坐的那些人,大多是衣食无忧的奴隶主或游手好闲之流,我真的不明白,他们的心是不是肉长的,当一条条活蹦乱跳的生命消失在瞬间的时候,他们居然能够兴奋得大笑,笑得前仰后合。而倒下的那些奴隶呢,他那怀他十月的母亲、他的父亲看到他的亲骨肉就那么悲惨地死去,他们还能有活下去的勇气吗? 也许这个角斗场聚集了太多奴隶的冤魂,公元64年7月18日,罗马城内一起可怕的大火就从斗兽场的附近烧起的。那天,正刮着大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烈火迅速蔓延,燃烧了整整九天。全城十四个区只有四个区被保存下来,三个区化为灰烬,其它各区只剩下残垣断壁,一片废墟。这是罗马城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劫难。在这场灾难中,成千上万的生灵被火舌吞噬,许多雄伟壮丽的宫殿、神庙和公共建筑物被烧成灰烬,那些在无数战争中掠夺来的金银财宝、艺术珍品、不朽的古老文献原稿也惨遭浩劫。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角斗场,就像一具伟男人的骷髅,巍峨的是那辉煌的远古,留下的只有我们的长叹。 就在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我们又看到了那孤傲地矗立在当年古罗马市场废墟上的维斯塔贞女住宅和蒂奥库雷神庙,它们素装伫立,象牙白,白得那么耀眼,让我无法与它们直接对视。 四 在罗马,总感觉到有一种阳刚之气冲撞着你的心扉,你也会不时被一股激情烈火感染得热血沸腾。细细想来,是那遍布城内的著名的方尖碑和凯旋门使然。与角斗场相毗邻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并不高大,却很华丽。那些取自别处建筑物上的楣饰、浮雕、雕像不仅向我们炫耀着古罗马人的艺术品味,也向我们展示着那个君士坦丁皇帝的霸气。我踱步从凯旋门下走过,想象着公元315年左右,那个天主教皇帝战胜了马森齐奥后从这座门下走过时该是何等的荣耀。那天,他一定是披盔戴甲,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脸上还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在罗马,与庆祝胜利者而建筑的凯旋门遥相呼应的是那方尖碑。导游小姐告诉我们,罗马城内共有13座方尖碑。我们看到的人民广场上的方尖碑,是为庆祝奥古斯都在埃及打了胜仗而建造的。这个高24米的方尖碑上面雕刻着公元前1300多年的象形文字,那直逼云天的塔尖,是罗马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不知为什么,当我一看到那方尖碑和凯旋门,不由得就想起了斯巴达克,这位2000多年前古罗马奴隶起义的最杰出的英雄。起义失败后100多年,罗马著名历史学家阿庇安撰写了一部《罗马史》,书中有一节是用浓重的笔墨来书写“伟大的斯巴达克奴隶起义”的。书中是怎样描述斯巴达克壮烈牺牲的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斯巴达克那不屈的英雄形象却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中:他的大腿被长矛刺伤了,他屈下一只膝,拿着盾牌挡在前面,就这样和那些向他进攻的敌人战斗,直到最后他和那些忠诚于他的人一道被包围、杀死,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五 一个城市不论它的历史有几百年或是几千年,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自己的独特痕迹,如自然的地形地貌、森林水力、河流山川,建筑遗址、文化气质、民俗风情等等,这些都是形成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性、构成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在罗马,给我最深的领悟是:保存城市的记忆就是保护历史的延续。一个失忆的城市将失去魅力。 从角斗场那石与石之间斑驳的窟窿中我们得知,为了战争的需要,罗马人也曾把连接石与石之间的铁钩、铁钉拆下来做成武器,也曾把那上等的大理石运到别处搞建筑。然而,罗马的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政府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古建筑。 也 许,只有经过了无数教训和挫折之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复杂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各个要素所具有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它们饱含着从辉煌的过去时代留传下来的信息,是历史记录的真实载体,文献记载无论多么动人有趣,都无法与历史遗迹相比。 如果不是这样,那厮杀声依然回响在耳畔的古罗马角斗场、清秋远阳下的古市场、神秘庄重的座座神殿等等,就无法与我们对视。因此,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块石头、每一寸肌理、每一块草坪、每一缕天际轮廓线…… 无数的城市历史告诉我们,城市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罗马的魅力就在于此。
[此帖子已被 秦始皇 在 2007-1-16 15:37:3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秦始皇 在 2007-1-16 15:41:0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