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月湖桥畔的琴台路,有幸造访“汉阳造”博物馆,有幸得顾必阶馆长亲自讲解(顾馆长曾在武汉图书馆做过“汉阳造”讲座),有幸得以更深入了解一位历史伟人在湖北、在中国创下的奇迹,有幸得以感受“汉阳造”的辉煌... ... 下文转自长江商报—— 武汉是全国有影响的工业基地之一。在经历了清末洋务运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大发展、新中国历年建设后,已成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缩影,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留下了鲜明的印迹。 2002年,武钢集团汉阳钢厂投资200万元,修建了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使得部分历史遗迹能够保存下来,成为目前国内少有的关于工业题材的博物馆,用来开发工业旅游。 仅有的“汉阳造”博物馆 史载,汉阳铁厂由时任湖广总督的清朝洋务大臣张之洞创办,他先后创办了汉阳兵工厂、火药厂、针钉厂、砖瓦厂。这些厂址蜿蜒十里,蔚为壮观,被称为“汉阳制造工业长廊”。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坐落在闻名于世的“汉阳制造”工业走廊西端、汉阳火药厂遗址一角——解放后兴建的汉阳钢厂就诞生在汉阳火药厂遗址上。博物馆是一座二层仿欧式风格的建筑,米黄色喷岩外墙上方镶着汉阳铁厂厂徽和“1890”年字样。 二楼设有展厅,长廊尽头供放着张之洞半身铜像。目前,馆内展出历史照近二百幅,各类实物百余件,包括汉阳铁厂生产的钢铁产品、工具、铁矿、兵工厂枪械、界碑等。 这些存放的遗迹,是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馆长顾必阶和同事从很多地方收集过来的。馆内冷冷清清,只有顾必阶在整理资料。“一般很少有人来参观,除非是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顾必阶抬头说,很多人还不知道,这里保护的是当年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铁厂遗迹。 抗战期间,汉阳铁厂、兵工厂等企业大多迁到重庆钢铁厂,其他遗址遗迹也都在战火中毁灭,十里长廊化为废墟。当年印迹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块生铁——唯一一块真正从汉阳铁厂出炉的铁。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饱含着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记忆和工业生产、建筑、美学及其他人文信息。可是,这个见证着历史、见证着发展、创造着历史、创造着发展的基础,正在很多城市的吐故纳新中濒临消失。 张之洞手迹——  [此帖子已被 东楚楚 在 2007-5-28 17:59:2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