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见闻(一) 走下飞机,进入乌鲁木齐机场已经是晚上11.50(7.09),结束近5个小时空中飞行,并没有感到太多的疲惫。来到西北的最大城市,这里让我还是有点陌生。 天上开始下起小雨,来接我的司机说,乌鲁木齐很干燥,平时雨水并不多。明天肯定会天晴。这次出差,也正好将放假的孩子一起带出来玩一下。如果天天下雨就好麻烦。 入住的是24层五星大厦,922房间,这里的夜晚没有武汉的燥热,多了几分凉意,洗过澡很容易就进入了梦乡。 以前也听人说乌鲁木齐的时间和内地有点不同,有两个小时的时差,第二天醒来天亮的时间是6点,和武汉没有太大的不同。 我今天要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游玩,早上找了一个旅行社让孩子随团旅游,第二天(7.10)的行程是天山天池,孩子们很高兴,他们16岁了,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上午9点在宾馆门口,听到有人在打招呼:“***怎么起的这么早”我想如果在武汉现在的时间已经工作一个小时了,乌鲁木齐的企业上午9.30-1.30上班,下午3.30-7.30上班每天还是8个小时。 中午孩子们打来电话,说天山上有积雪,天池的温度也很低,他们租用了棉大衣穿。我嘱咐他们注意安全。 山下短袖,山上棉衣,温差几十度,这种风情看来只有在新疆可以领略到。记得曾经有一首顺口溜:早穿棉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说的可能就是这种情景。 中午12点,我感到了饿,可在新疆还没有下班。到2.00该吃饭的时间,我已经不饿了。走在街上也不知道吃什么,和武汉的热干面一样,新疆的手抓饭满街都是,也算很出名,手抓饭其实就是在抄饭里加一些红萝卜条,白萝卜条,葡萄干和羊油什么的。对南方人来说不好吃。另外乌鲁木齐作为西北的代表城市,也是以面食为主, 新疆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城市,住着相当多的维族人,男的长的象阿富汉人,女人薄纱盖面,长裙遮身,又象典型的阿拉伯人。新疆的肉食以牛羊肉为主,很少有人吃猪肉,这里也不说猪,要吃“猪肉”也只能说“大肉”。 以前也听人说过,回族人是崇拜猪和狗,称“猪爹爹”和“狗奶奶”不吃猪肉狗肉,只吃牛羊肉。这或许是对回族人的不尊重。 这次有一位新疆的导游解释说新疆维族认为猪是肮脏丑陋的化生,吃的是垃圾,相貌恐怖,人吃了也会变成魔鬼。 人上一百,说法不同,信仰有别,没有办法去追寻真谛,各种说法也只能看作娱乐而已。 晚上9.00多钟,孩子们才回,我等他们一起去吃饭。和夫人通了个电话,现在的武汉已经天黑好久了,可新疆的天空还是蓝天白云,一直到22.00天才开始黑。这就是乌鲁木齐和武汉的时间差。 晚上9.00点多钟吃饭很不习惯,基本上没有饿的感觉了。孩子们要尝新疆的特色大盘鸡(说是导游介绍的),一盘大盘鸡,一盘大盘肚片,一碗鱼香肉丝,一瓶啤酒,我们三人吃的好饱。 游玩了一天,孩子们也长了见识,一边吃饭一边给我将大盘鸡的来历。说是很久以前一位新疆人开了一家饭店,生意一直不好,有一天来了一位四川人,点一盘鸡吃了,结帐时对新疆老板说,你知道你的生意为什么不好吗,四川人没有等新疆老板回答,也做了一盘鸡,新疆老板尝后赞不绝口,从此四川人发明的大盘鸡成为了新疆的特色菜肴。 看着孩子们津津乐道,我也很开心。 第三天(7.11),我依旧要工作,孩子们的旅程是吐鲁番,大板城等地。昨天他们是走进“冰箱”,现在他们马上就要进入“火炉”吐鲁番的火焰山, 也许是长期坐办公室,运动少了,我这次来的工作是对客户需要的产品进行实地测量。工作量照说不大,就是觉得好累,累的口干舌燥,这里温度也高,但和武汉不同的是,再热也不出汗,后来知道不是不出汗,而是出的汗很快就挥发了,这里的气候很干燥,水分的挥发很快。 在家里总想出差,出差后其实也很辛苦,常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孩子们从吐鲁番回来已经10.00了,太阳刚刚下山,他们墨眼镜,宽边帽,简直就是两个小牛仔。问他们饿不饿都说不饿,在这里饥饿的感觉已经全乱了。 不饿也得吃啊,弄了点烧烤(新疆的羊肉串还是大一些)一人一碗什么汤饭,等拿到手上,什么汤饭还是面。吃着饭孩子们的兴致依然很高。给我将今天的见闻。 葡萄沟,火焰山,坎儿井(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风力发电站,等等。 后来他们问我为什么新疆的羊肉比内地好吃,我答不上来。他们说了:新疆的羊吃的是稀有药材(新疆草原药材丰富),喝的是矿泉水(新疆内河,常年饮用天山流下来的雪水),走的是黄金大道(新疆黄金资源丰富),小便是太太口服液,大便就是六位地黄丸了。这样看来新疆的羊确实好吃了。原来今天的导游不知道又给他们灌输了一些什么东西。 第四天(7.12)孩子们说累,想休息,也就没有出去。上午我基本上结束了出差的工作,后面的时间可以陪孩子们一起玩了。中午找一家饭店,孩子们要吃北京烤鸭,这里的烤鸭随不正中,品象也还是那么会事。 来到乌鲁木齐市就会想起一位歌星---刀郎。刀郎也是新疆人,他的歌声充满了西北原始风情,和游牧民族的悲凉沧桑。 曾经听他唱的《2001年的第一场雪》有这么一句歌词: 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一直我都很纳闷,怎么2路汽车跑到八楼,现在我知道了八楼是乌鲁木齐的一个地名,在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乌鲁木齐修建了一座非常高大的建筑,有八层楼高,这一条路也以此为荣,地名从此起名叫“八楼”。现在的八楼也很繁荣,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玉器商店。里面应有尽有,以和田玉,羊脂玉,原始玉石,各种精致工艺品为主,东西都很正中,价格也不菲。在这里逛街想心情舒畅,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不行。 第四天没有旅程的安排,也正好游览乌鲁木齐市区。 乌鲁木齐最有特色的市场是----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 大巴扎在维语里是大市场的意思。不去大巴扎就如同没有到乌鲁木齐。在这里有新疆所有的土特产,民族服装,古玩玉器(没有八楼玉器市场正中),民族配刀,稀有药材等等。 到市场肯定是购物,大孩子100元买了两把刀,我花20元给大姨子的孙子买了两顶新疆的小孩子帽,出来一趟,夫人也不能忘记,给她买了3支银钗(不管她喜不喜欢了)。回家还有一些朋友要意思一下,100元的葡萄干大概也够了。其他的东西赝品太多,不敢乱买。 为使行程紧筹一点,找到新疆的一位做旅游的朋友刘刚,让他给我做了一个计划,后面的旅程是敦煌-嘉峪关-西安-武汉。乌鲁木齐去敦煌的晚上8.40开。 在新疆乌鲁木齐前后待了4天,7月12日晚8.40结束了新疆的旅程,乘火车直奔甘肃的敦煌。 [此帖子已被 美梦 在 2008-2-20 15:14:11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