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夜,我搭乘列车离开武汉,前往魂牵梦萦的皖南,开始了为期4天的徽州之行。此行的路线为屯溪――休宁――黟县――祁门――歙县,天气酷热,让人难以忍受,但是,回头想来,也是乐在其中! 一、屯溪 到屯溪,已是晚上。这个城市我并不陌生,10年后再来发现这个城市的马路远不如北方城市的宽阔,一些往来于县城之间的中巴不住从面前经过,只是空气的味道相当的好,使我第一次感觉到夜晚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妙。 第二天,我们又去老街看看。老街,其实是一条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徽派建筑一条街,间或有几栋仿古的新房子,力图保持老街的整体风貌。两边都是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店,只是,这里的纪念品和其他旅游景点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让人感觉有点遗憾。 走在老街上,我惊喜的欣赏老房子的独特风味。门前的石狮、石鼓、山墙上的马头墙,阁楼的雕木装饰,都让我这个异乡人感到那么的精致。窄窄的老街左右,更多的是更窄更细的小巷,墙的高度和小巷的宽度是那样的不成比例,但是,就是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更多的对小巷深处的内容充满了神秘。 不经意间,来到一条不显眼的巷子口,墙上钉着一个小木牌:戴震纪念馆。这就是近代最有名望的安徽老乡,最优秀的大学问家曾经生活的地方,真可谓英雄不问出处。我们寻迹而入,却发现一幢不起眼的小房子,门口铁将军把门。遗憾离去。 老街的尽头,是横江和率水的交汇处,由此而下,就更名为新安江,直入千岛湖。过去,这里是码头,是徽商离家闯荡江湖的第一站,你可以相象,夕阳西下,众多船只簇拥在小小码头附近,灯红酒绿的繁闹景象。 走到横江边,不远处就是横江老大桥。桥面是平的,方便车辆通行,桥下四个拱形桥洞,古旧的桥砖已无法看出它们已经在此守候了多少年。桥下的河水是清澈的,不远处就有几个老妪在拿着棒槌洗衣,在我童年不多的记忆中,25年以前,我家附近的那条城河边,我见过同样的景象,只是,如今的东城河,河水早已发黑发臭了。更远处,还有几个青年男女在漂洗衣物,靠近岸边处,有只小船在打捞水中不多的漂浮物。如此干净的河水,我已有多年未曾见过,只是,岸边水草多得有点过分,朋友是学化学出身,说这可能洗衣粉和洗涤剂中含有的有机物导致的结果。 下午就乘车赶往休宁。 二、休宁 休宁到屯溪只有二十分钟的车程,几乎是连在一起的。这个地方给我的印象就是出了很多状元。路上听朋友谈起此事,方知该县在科举时代出了13名状元,可见当地的文风之盛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安徽境内,状元之乡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了。 朋友还不无骄傲的说,今年本县又出了一名高考状元。当然是好事。不过,我并不觉得高考这种考试,所谓的状元有什么意义。每年高考都有近百名状元出现,真正能做出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的,又有几个?畸形教育模式下的畸形产物。并不是夸赞科举制度,只是如今的高考制度,连当初我们痛骂的科举,似乎尚有不如。 休宁县城很小,机动车主干道似乎也只是有12米左右的宽度。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步行十分钟,就是所谓的状元广场,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牌坊,新建的,没有感觉到什么太深的意境。牌坊相对的,倒是一栋三层老房子,象过去的城楼,门口两个古旧的石狮子,二楼挂着一块匾额“中国状元博物馆”。中午时候,大门紧锁,没能进去参观,甚憾。 耽搁了1个小时候,顶着烈日,朋友送我们到此行的下一站,也是主要目的地:黟县宏村。 三、黟县宏村 黟县境内,公路两旁丘陵居多。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绕来绕去,人的脑袋被转的昏昏沉沉。当视线豁然开朗的时候,我知道,县城到了。 黟县县城是很普通的,甚至找不到什么词能形容这种普通。 在车站里面,不相关的人居然也很认真的告诉我们如何到车站外面花两块钱坐车去宏村。 去宏村的路比来黟县的路更窄、更弯、更偏僻。二十分钟后,车子从山沟沟里面钻出来,面前一片开阔的时候,别人告诉我宏村到了。而家住在宏村的朋友已笑盈盈的在路边等候。 因为第二天早晨要去祁门,所以赶在天黑之前,我们匆匆的溜进景区。 绕过一片百亩大小的池塘,迎面是一幢大屋,标志为**书院,可能是由于时间关系,大门已经对我们紧闭了。拐进一条小巷,再拐进一条小巷,然后又是一条,几乎每条小巷都有同样的特征:门前清一色的石渠,里面有同样清冽的水流经过。当然,每条小巷两边都是一幢接一幢的房屋,房屋结构是不同的,小巷的模样自然也是各具特色。 正侧身抬头看房屋门上的砖雕,轻轻一个转身,面前出现一个近乎圆形的水塘,曰“月昭”。围着水塘又是一圈房屋,高大的房屋映在水塘里面,也别有一番风味。我个人认为,这是宏村两大主要景点中的一个。另外一个,是所谓“承志堂”。 “承志堂”应该是宏村乃至徽派建筑最杰出的代表。2000多平米的规模,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美轮美奂。具史料记载,主人系一盐商,捐了一个五品同知,相当于现在的地委副书记,人品很一般,但是为什么能修出如此有品味的房屋呢? 由于时间关系,宏村之行是浮光掠影的。但面对宏村,自己既感受到小桥流水的亲切,又体会到历史代给我们的凝重,或许房子作为一个载体,承载了太多的重量。听导游介绍,宏村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整个宏村形似卧牛:村口2棵大树是牛角;四座小桥是4个牛腿;那“月昭”即牛胃;环屋的水系就是牛肠了……真是有山有水有人家,无怪乎朋友的父母不无自豪地说走过这么多旅游景点还是觉得自己家乡最美啊! (遗憾的是,每家每户都在自家门口做同样的小买卖,没有特色,反而破坏了古朴村落的本色。这个是管理机构的责任。) 四、祁门牯牛降 第2天大早前往黟县,乘车到祁门大概需1小时。到了约定的地点,方兄带着车子早已等在那里。然后驱车前往牯牛降(gan,很高的山的意思)。据说这个景区是新开发的,可能设施不是很完备,玩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从祁门县城到景区又是一个小时。山路都是这样,一个弯接着一个弯,使我想起了当年上庐山的景象。也许,转弯处设置一些反光镜会更安全一点。 一路上,远远见到山脚下一座座房屋散落开来,烟囱里冒着袅袅炊烟。此时,青山、绿水、蓝天、白墙、黑瓦,构成了一副完美的中国画。 路上我在想,为什么象宏村、庐山、牯牛降这样的景点多在山高路远的偏僻之处呢?答案有二:其一,人的活动创造了新世界,但同时人也在不断的摧毁自然赐予的和自己创造的一切,包括承载自己记忆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创造者,也是破坏者;其次,偏僻本身有助于避免外力的破坏,比如胶东话和闽南话的个别词语发音是相同的,可能正是偏僻本身使这两个地方的发音维持了唐代甚至更久远以前的官话发音,而交通便捷的中原地区,语言早就进化的面目全非了。 牯牛降本身的自然风光很优美,但是,开发的比较晚,景点也没有什么特色。没有什么好说的。 五、歙县 到歙县已是晚上9点。匆匆休息,准备第二天去斗山街看看。 不得不承认,徽州地区的县城里面,歙县的城市建筑是最有特色的,看上去也最舒服。歙县街道两边的房子,不管新旧都要求保留徽式建筑的特征,保持一致的风格,而且,在中心城区,很少看见高于4层的楼房,如此,整个城市的格调是统一和协调的。 老城区,据说也是徽州府的治所所在,古建筑保存的也相对完整。八脚牌坊号称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很不容易。 斗山街仍保留着古巷的味道。巷子深深,仿佛看不到尽头,两边的房屋高高的,让人忍不住琢磨,里面究竟有什么。黑瓦透露着威严,而白色的墙头经风吹日晒,褪色,变成一块块的灰黑色,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人在巷子里,显得是那样的浅薄。 进了院子,听人讲解,才知道每一处布局,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美感,而且更多的体现了其独有的实用性。也难怪,二三百年的砖木结构房屋,至今仍能忠实的履行着它的初始职能。 短短4日,我的足迹匆匆踏过了古徽州大部分的行政区划:3区4县,见识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徽州景观,也算是近年的夙愿得偿。 其实,徽州地区最重要的景点还是这些人文景观。只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不可避免的短期矛盾,使得有些东西被牺牲了。如同斗山街,感觉那里得保护措施起步得就有些晚。 有些人相处一次就够,有些事情经历一次就够,有些地方踏足一次就够,可是,对于徽州,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希望能再次拜访。下一站我想到安庆看看,毕竟安徽就是安庆和徽州的合称。 休宁状元博
物馆 著名的“月昭”,江泽民也来留影
“承志堂”内的精美木雕
有山有水有人家的宏村,不虚此行
牯牛降素有“小黄山”的美誉

全国唯一的八角牌坊
歙县斗山街
[此帖子已被 漪二一 在 2007-8-26 21:09:3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漪二一 在 2007-8-26 21:23:4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漪二一 在 2007-9-3 6:14:45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