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7|回复: 9

爱古风的朋友既然多,咱就转个盛唐诗人传记的贴子

[复制链接]

224

主题

863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157
发表于 2007-9-14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与大唐,这是两个最让蛀书怦然心动的历史时段,也是整个中华民族风流的渊薮。王徽之雪夜访戴不见而返,晋人盛称其风流,今天要有人这么干,估计早就被送到非正常人类研究所当小白鼠了;贺知章金龟换酒,唐人乐道其放旷,搁在今天,回家肯定被媳妇抽得满地找牙。风流,那只是存在于诗歌中的传说了。蛀书之所以从故纸堆里翻出这些风流的往事,只是想告诉自己:其实咱还是可以活得更有诗意的。


1、陈子昂:咱们愤青有力量
  
  (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愤怒青年,简称愤青,原本是鲁迅先生发明的词儿,用来形容对社会现实心怀不满的愣头青。这愤青本来是个好东东,推动社会进步,功莫大焉。所以说江山代有愤青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嘛。可惜的是,后来人们把到处拍砖的也归入了愤青一途,甚至还整出了一个“粪青”的诨号,实在是有失忠厚之旨,既不温柔、也不敦厚。


  陈子昂同志便是有唐一代第一批曾经获得过“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愤青。该同志字伯玉,四川射洪人,据说体貌柔雅,颇有点美男作家的意思。加之家财万贯而又轻财好施,所以跟他有过交往的诗人们,比如东方虬、卢藏用等人,都对这哥们相当佩服。这小陈小时候是个问题少年,仗着家里银子多多不学好,任侠使气,跟一帮二流子、水老倌搞在一起,天天就知道打猎、赌博,让老爸老妈相当头疼,到18岁了还扁担倒下来不认得是个一字。有一天小陈脑瓜子突然开窍,跟人进了一次梓州府学,然后便改过自新,博也不赌了、女也不勾了。幸运的是,那时候的学校跟现在不一样,在学校里是学不到坏的。所以这陈爸爸陈妈妈一高兴,就把宝贝儿子送到梓州最有名的重点高中读书。这个学校位置就在现在的射洪县金华山,当时其实是一个道观,现在这里还有小陈的读书台呢,孩子不愿学习的父母不妨带他去这里参拜参拜:)古代的好学校基本上都设在山沟沟里头,像后来宋代的四大书院中,岳麓书院在岳麓山中、白鹿洞书院在庐山脚下、嵩阳书院在少林寺附近,只有应天府书院在商丘城南。山中没有网吧,也没有迪厅,学生们不读书就没事儿干,所以学习成绩都好。蛀书觉得,现在的学校也可以考虑通通搬到山沟沟里头去,肯定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古人为啥要到道观里读书呢?原因有二。一、古代基本没有公共图书馆,只有道观佛寺里才有比较多的藏书;二、古代佛寺道观里大都提供免费的食宿,贫寒士子可以把这里当宏志班。反观现在的寺庙,不但没有免费食宿,就连进去瞅一眼都得奉上若干银子。蛀书前次去庐山东林寺,卖门票的小沙弥就老实不客气地收了俺五两,不过奉送了两句“阿弥陀佛”;陪俺MM上一趟潭柘寺,两个人居然损失了八十两,黑啊。可见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跑题了,赶紧回来。小陈在金华山学校的几年时间,可谓是学业精进、一日千里。几年以后,小陈便信心百倍地进京赶考了。这小陈不但文章写得好,脑子也相当活络。他知道,要考进士是不容易的事儿,如果没有贵人引荐,那基本上就是抓瞎。小陈家虽说是亿万富豪,不过那时候还不兴官商一家,所以没人撑腰。怎么办?别急,小陈囊中自有妙计。他会炒作自己,口黑口黑。


  炒作?对,陈子昂是当时天下第一炒作高手,比现在的什么天娱公司的手段高了去。小陈在长安(还是洛阳?记不清了)街上闲逛,遇到一个胡僧,穿得破破烂烂,看起来疯疯颠颠,在街上练摊呢。这胡僧出售的东西也就是一把琴,看起来跟他那智商很有一比的一把破琴,却要价一百万。这不是坑人么?所以所有的人都撇嘴——以为你Y和尚就了不起,把咱都当傻子耍么?偏偏小陈就喜欢当这个傻子。他对胡僧以及周围的人说:“小生陈子昂,琴艺超群,正愁觅不到一把好琴,一身技艺无处施展呢。可惜俺今天身上没带那么多银子。这样吧,明天俺带钱来买琴,买下来了当场给各位来个现场演出,保证不搞假唱。兄弟们可要来捧场啊!”这长安城中一夜之间便传遍了,有一个叫陈子昂的歌唱家明天要现场献艺,于是N多人都跑来看热闹。第二天,陈子昂来买琴了,当着如堵观众,却不弹琴,反而把刚花了一百万买到的琴抡起来摔了个粉碎。众人大惊。陈子昂朗声说道:“俺陈子昂是会弹琴,却也知道弹琴只是没出息的雕虫小技。俺的文章比琴艺强多了,却没有多少人会欣赏,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啊!”人们一听,惊呆了。于是陈子昂当众分发自己的诗集。有一个叫王适的人,当时做着京兆府司功参军的官儿,读了陈子昂的三十八首《感遇诗》,怃然长叹:“厉害啊厉害,这哥们将来肯定会成为文坛盟主!”得,王适他老人家都说这样的话了,陈子昂能不出名么?于是,陈子昂顺利考上了进士。


  话说这陈子昂是个愤怒青年,他的《感遇诗》就是愤怒之作。因为瞧不起他那个时代诗歌虽然技巧圆熟却格调卑下,他提倡“风骨”,要求大家抛弃下半身写作,改学建安诗人写诗。其他的愤怒青年也跟着雄起——比如大才子王勃——于是风行草偃,诗坛风貌为之一变。看,咱们愤青有力量吧?


  愤青是不喜欢过平淡日子的。武则天其实特别赏识陈子昂,提拔他当了麒台正字。但陈子昂就是觉得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用鲁智深的话来说就是“嘴里淡出个鸟来”,没意思。正好契丹人李尽忠反叛,海湾战争爆发。武则天派他侄子武攸宜率军平叛,陈子昂便做了随军参谋。这武攸宜虽然官封建安王,却是个超级大草包,带兵打仗一窍不通。武攸宜一到幽州,就被李尽忠狠狠地当头一棒,打得不敢出城。陈子昂虽是书生,却自小饱览兵书,是个儒将的材料。他向武修宜进奇计,武攸宜不听;退而求其次,陈子昂说你给俺一万人马,俺去整个奇袭吧,准能拣点便宜。武攸宜还是不干,明摆着他瞧不起书生嘛。不但不干,武大王嫌陈子昂话多,把他一撸到底。唉,明珠暗投、遇人不淑啊。陈子昂心里郁闷,登上幽州城楼,想起战国时燕昭王建黄金台招揽贤才的故事,笔走龙蛇,写下了千古名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从军幽州,不但没有建功立业,反而得罪了武攸宜这个炙手可热的权奸,陈子昂知道这够自己喝一壶了,所以干脆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辞官回家抱孩子玩儿去。正好他老爸去世,陈子昂在墓边搭了个小草房守孝。射洪县令段简是武攸宜的人,按照武大王的授意,段简继续把整陈子昂的事业进行到底。段简先是找陈子昂索贿,讹诈了二十万缗(够他买200个价值百万钱的琴了),还是把陈子昂抓进局子。陈子昂在狱中给自己算了一卦,大吃一惊:“完了完了,天不保佑俺,这次死定了。”果然,段简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不明不白地搞死了。TMD,盗亦有道,绑匪搞到俞敏洪同志200万了都会放他一马,段简这孙子简直一点职业道德都不讲,恶毒。


  伟大的愤青陈子昂同志就这样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不过后人没有忘记他,大家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元好问老师就曾经说过:“论诗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能做这样一个愤青,值得。

[此帖子已被 游侠纳兰 在 2007-9-14 12:41:1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游侠纳兰 在 2007-9-14 12:42:16 编辑过]

青莲染红泥 谛听白象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主题

863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157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王 维:命运就是该死的银行家
  
  (代表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有一部魔鬼词典是这样解释银行家的:银行家是这样一种人,当你需要钱的时候他会紧紧捂住钱袋子,当你不需要钱的时候却又拼命想借给你。对王维来说,命运就是这样一个变态的银行家。


  王维,字摩诘。佛家有部《维摩诘经》,王维的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据精通梵文的陈寅恪先生考证,“维”意为“降伏”,“摩诘”意为“恶魔”,所以,咱们不妨说,这哥们姓王名降伏字恶魔。够生猛吧?从王维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此君与佛家相当有渊源。他老妈,博陵县君崔氏,就是一个超级虔诚的佛教信徒,笃信禅宗,曾追随北宗禅六祖神秀的高徒大照禅师修行三十年。(PS:禅宗是对知识分子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初祖达摩五传至弘忍,分裂成南北二宗。北宗讲“渐悟”,神秀居首;南宗讲“顿悟”,慧能领头。)王维的诗境明秀澄澈,跟他老妈把他引入佛教园地是大有关系的。


  王维出身于太原王氏,这个家族与清河/博陵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合称天下五大望族。这五大家族中,单就文学来说,太原王氏无人能出其右,王勃便是他的本家;即使是曾经执文坛之牛耳的陈郡谢氏(谢安、谢灵运、谢脁家族)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些望族可不是一般的“旺”,“旺”到唐太宗都红眼病发作,发牢骚说:“某些人实在太不像话了,居然宁可跟崔王联姻,而对堂堂大唐公主毫无兴趣!”您想想,太原王氏的老爸加博陵崔氏的老妈,要生不出几个牛气冲天的儿子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呢?后台过硬、人又聪明,王维想不少年得志都难啊。


  所以很正常,王维21岁那年顺理成章地中了状元。不过,这事儿有贵人给他打点了关系。这王维善解音律,弹得一手好琵琶,自己创作了一曲《郁轮袍》,那自弹自唱的潇洒劲儿把玉真公主迷住了。于是公主把主考官叫来,还没考试就给自己的情歌王子预定了状元的座次。那时的状元不像现在,一个省都能批量生产几十上百个,王维那一科,中进士的也就31个人;唐时制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五十岁考上进士都叫“少”,王维那简直就是才出道的幼齿,呵呵。这玉真公主可是不易巴结的天璜贵胄,唐玄宗的亲妹妹。玄宗信道教,又舍不得丢掉富贵去出家,于是就让玉真公主给他当替身做了个女道士,对她当然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了。呵呵,有贵人罩着就是爽啊。


  进士及第后,王维做的第一个官仍然与音乐有关,叫太乐丞,相当于大唐皇家爱乐乐团的团长,跟卡拉扬一个级别。不过卡拉扬混到三四十岁才做到团长,这王维才二十岁出头便轻轻松松做到了。别以为王维总要玉真公主罩着,人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旧唐书》里记载,有人画了一副乐工正在奏乐的图,一般人怎么都看不出啥道道来,王维瞅了一眼,说:“他们在演奏《霓裳羽衣曲》,正演奏到了第三叠第一拍。”这帮没见过天才的乡巴佬不信,弄了一支乐队来验证,果然分毫不差。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打个盹儿就可能丢掉吃饭的家伙。王维就打了个盹儿。他手下的伶人私自把库房里的黄狮子拿出来搞了个文艺汇演,可把他们的老大害惨了。列位看官都知道,黄色可是皇帝老儿御用的颜色,旁人不得僭用的,否则脑袋不搬家PG也得开花。提醒一下,大家伙儿要是看古装剧里导演让演员穿黄色,可别客气,并肩子上,揍他Y的,揍完了再拿蛀书的文章给他开窍。又离题了,抱歉。王维对此事负有领~导~责~任,所以给整到济州当个小小的司仓参军,这是王维霉运的开始。


  后来很多年,王维官做得实在太小,史书都不屑于记载,所以难以说清楚。蛀书只知道他沉沦下僚多年,眼见升迁无望,只好去边疆从军,想寻找一点命运的转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这个时候写的,可见只要是金子,放哪儿都会发光。王维这块金子被扔到粪坑里十多年,命运这个变态的银行家终于决定给他提供一笔小额贷款了。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入相,提拔王维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也还不错,可是几年后李林甫把张九龄扳倒了,这个口蜜腹剑的家伙不学无术,能把“弄璋”写成“弄獐”(不知道他儿子是不是真的“獐”头鼠目,一笑),当然是见着有本领的人就不爽。王维啥都会,就不会拍领导的马屁,做个政治小爬虫,那才叫累啊。


  好不容易盼到李林甫翘辫子了,却又来了个更逊的杨国忠,王维同学的命可真是苦。做官横竖没意思,于是王维写诗、弹琴之馀,还画些画儿玩,一不小心又玩成了个大家。极具文人气质的水墨山水画,王维便是开山祖师。苏东坡也是诗画牛人,他极其佩服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估计王维让他给提鞋他都愿干。唉,天才就是天才,不服不行。


  王维被命运着实玩了几把,对自己的前途也死心了,天天吃斋念佛,夫人去世了也不续弦,宁愿打光棍。可是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安禄山一捣鬼,王维又多吃了几年苦。唐玄宗让杨国忠由着性子玩,终于玩出火来了。著名的肥佬、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不想做干儿子了,于是举兵杀入长安。唐玄宗跑得快,王维却被抓了活口。小安子其实比唐玄宗厚道,他最少不会亏待别人,谁想做官他都给,就连不想做官的王维他也硬要给。王维心里那个苦啊,不做小安子的官小安子会砍人,做他的官又不爽(其实这个时候谁的官他都不想做了,还是做个死老百姓舒坦,反正他是士籍,不用交纳皇粮国赋,庄园里多收了三五斗也用不着为个人所得税头疼)。王维是个聪明人,找了个服药装哑的办法,白拿小安子的钱,却不给他办事。


  很快唐军又打回来了,所有为小安子伪政府服过务的官员都受到严惩,王维运气不错,他有个好弟弟。他老弟王缙,也是收复长安的功臣之一,愿意用自己的功劳来抵消老哥的过失;而且在长安陷落期间,王维曾经写过《凝碧池诗》向皇帝表忠心。这就够了,大理寺宣布,王维被免于起诉。


  这是王维命运最终转好的开始。银行家决定给王维更多贷款了,而且不用偿还。在此后几年里,王维官运亨通,一路升到尚书右丞。别看这右丞只有四品,却是尚书令的副手,手下管理着兵、刑、工三部尚书,往实里算,便是宰相助理。


  可惜王维早已勘破红尘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富贵?富贵于我如浮云。

青莲染红泥 谛听白象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主题

863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157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白居易:三千宠爱在一身
  
  (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据说有一次语文考试,老师出了一道填空题,“后宫佳丽三千人”,下句是什么?学生答曰:“铁杵磨成绣花针”。虽然牛头不对马嘴,却也凿凿成理。现在的孩子,连这个都知道了,实在是强悍。


  “后宫佳丽三千人”,出自白居易《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祖籍太原,迁居下邽,所以又成了陕西渭南人的老乡。小白从小就极聪明,才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奶妈抱着他教他认“之”、“无”这样比较简单的字儿,稍大一点了,奶妈问他哪个字是“之”哪个字是“无”,小家伙居然就能一下子指出来,可见从小便有书香缘。据说他七岁的时候,客人以《草》为题,让他作诗,小白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便是本文开头所引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十几岁游长安,小白拿着自己的诗集去见著作郎顾况。顾况这老家伙是个极不厚道的人,虽然有点文名,却总喜欢用白眼瞧人。才拿到小白的诗集,顾况就开涮了,他说:“你小子居然敢叫‘居易’,知道不,首都生活费相当贵,房价都涨到一万多一平米了,住下来可不容易哦。”然后翻开,读到第一首:“离离原上草……”大腿一拍,顾况便改口了:“小朋友能写出这样的诗来,说明素质很高嘛,住首都忒容易。”一千多年后,首都一个姓张的女政协委员,受到了顾况的启发,也要求在首都实行人口准入制度,只让白居易这样素质高的人进来,结果挨了不少板砖。唉,顾况作为始作俑者无人责怪,张大娘却被拍得头破血流,实在是不应该。


  这小白人极聪明,而且不像方仲永同学那样吃老本,他学习可刻苦了。他自己说是“读书读到口舌生疮,写字写到手肘起茧。”要是他家里再穷一点的话,估计会跟成都那个小女孩一样要住到猪舍里卧薪尝胆去。27岁时,小白考中了进士,然后便跟一个叫元稹的花花公子住在一个和尚庙里,天天琢磨怎样写文章,以准备吏部的铨选考试。唐代的科举跟咱们想象的不一样,考中进士不等于就有官做了,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进士考试是礼部主持的,要当官却得通过吏部。看起来好像是吏部不卖礼部的帐,如同广东省人事厅不认教育厅颁发的卫校毕业证,呵呵。白居易跟元稹天天用功到鸡叫时分,把和尚庙都吃穷了,最后通过了吏部考试,成了公务员,被任命为周至县的公安局长。


  当了几年公安局长,白居易被调回长安,在集贤院任职。小白诗写得好,又相当勤奋,很快就出名了。皇帝听说,一下子又把他弄到翰林院做学士,当皇帝的私人秘书。蛀书蛀《唐大诏令集》,就读了不少小白写的官样文章,嘎嘎。


  过了几年,出了一件大事,宰相武元衡被政敌暗杀了。白居易第一个上书皇帝,要求严查此事。有人说这样的事应该由谏官来向皇帝反映才对,白居易这样做是越位。又有人说白居易他老妈是因看花落井而死的,这小子却写《赏花》、《新井》这样的诗,明显是不孝。额滴神啊,在古代,“不孝”可是个大罪名,杀头都不过分的。于是白居易没给武总理报成仇不说,反而不幸中镖落马,在京城是做不成官了,被弄到九江做江州司马。


  白居易很委屈,所以来到江州后官也不曾好生当,天天跑到庐山上跟几个老和尚搅在一起,还客串起了化学家,在庐山顶上炼起丹来。蛀书前次爬庐山,在如琴湖边上就看到了白居易的草堂。不过俺很怀疑,在这样的草堂里炼丹恐怕很危险,丹没炼成,只怕先把自己烧成了烤全羊。反正不管怎么着,他常常夜不归宿,有时候甚至是半个月、一个月地不上班。搁今天,估计这样的目无法纪的人早就被清理出公务员队伍了。可是那江州刺史是个忠厚人,知道白居易心里不爽,再则一个小司马本来也没啥事儿可干,也就由着他,并不向上级检举。


  在江州几年,白居易啥事儿没干成。唯一值得一说的是,他曾经跟一个过气的女歌星有过一场风花雪月的艳遇,两个人唱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哭得死去活来,这是大家都熟知的,蛀书就不多说了。


  白居易慢慢地熬啊,终于熬成了忠州刺史,不过还是不务正业,从来不管政务。再后来调到首都,想干点事儿了,皇帝老儿却不成器。于是他主动要求调到杭州,在西湖中修了一道白堤,就是孤山下跟许仙遇到白娘子的断桥连在一起的那条路,蛀书曾经蹲在那里看过美女,风景很好的说。


  再后来,白居易选择去洛阳做太子左庶子、太子宾客,中途还跑到苏州做了几年刺史。这些年来,白居易老了,名利之心也淡了,就热衷找几个老家伙一起喝喝酒,搞个“九老会”,其中有一个叫李元爽的老家伙,居然已经活到了136岁,真是令人咋舌。好事者画成图,可惜没有流传到现在。


  白居易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他做官,而是因为他写诗。老白写诗,力求通俗,相传他写好诗后首先要念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老太太听不懂就要修改,直到能听懂为止。他自己提出口号,说是“为时政局势而写诗歌,为社会现实而写文章”,很有点革命现实主义的味道,虽说不怎么样,跟“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在岸上走”以及“我把心给了你把身体给了他”比还是要高明许多的。据说鸡林国宰相很喜欢白居易的诗,愿意用100金换一首。不过,你最好别看人家是韩国人就拿水货去蒙他,人家很识货,你要是搞个假的骗他,他会拿板子打PP的。


  总的来说,白居易一辈子过得还不赖,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又怎么着,最后还不是横死马嵬坡?老白这一生,颇得命运之神眷顾,那才真正叫“三千宠爱在一身”啊。你看他,魁星高照,诗文为一代一宗;官运虽然不算太好,不过总算做了几任方面大员;活了七十好几,也算高寿了。更重要的是,这老头颇有桃花运,“樱桃樊素嘴,杨柳小蛮腰”,一个是著名歌星樊素、一个是舞蹈明星小蛮,左拥右抱的,怪不得他不理政事呢。


  对了,“后宫佳丽三千人”的下一句不是“铁杵磨成绣花针”,而是“三千宠爱在一身”。记住了哈,下次填空别填错了。

青莲染红泥 谛听白象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主题

863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3157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5、王勃:生得伟大,死得窝囊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前面介绍了一个太原王家的“诗佛”王维,这次再整一个太原王氏,王勃。


  王勃,字子安,隋末大儒王通之孙。这个家族秉自然之造化、钟天地之灵秀,上下三代,牛人实在太多了。单说王勃爷爷辈,王通号文中子,儒家学问可了不得,贞观年间好几任宰相都是他的学生;王通的两个弟弟,王度,写《古镜记》的那个,开唐代传奇之先河;王绩,号东皋子,又号醉吟先生,历史上最有名的酒鬼之一,写得一手好田园诗,深得陶渊明真传。


  再说这王勃三兄弟,勔、勮、勃,个个文采出众,他老爸的朋友杜易简——杜审言的兄弟——见哥们生了这样三个聪明儿子,羡慕得要死,给哥仨整了个外号,叫“王氏三珠树”。这王勃年龄最小,却是最聪颖,相传六岁就能写出流利的文章。当时有个大儒颜师古写了本《汉书注》,天下读书人都奉为圭臬,把它当教科书使。王勃九岁的时候看《汉书注》,给老颜揪了一大堆错误,另外整了一本十卷的《汉书指瑕》。老颜在天之灵若是知道有如此牛叉的后生,肯定会激动得老泪纵横的。


  小王写文章很有个性,先叫人磨好墨、备好纸,自己却用被子盖住头,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一觉醒来,拿起笔来就写,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传说这叫“打腹稿”。蛀书上中学那会儿有个同学,作文时总是先两眼望天,嘴里吐着泡泡,等别人都写得差不多了他才动笔,却总是比别人先写完。俺到现在为止都没整明白这哥们打的是什么稿。


  十四岁那年,大多数人初中都还没毕业呢,王勃同学已经高中幽素科,授官朝散郎。沛王李贤听说王勃后,赶紧请来给自己做修撰。王勃同学年少得志,却没啥社会经验,难免会吃苦头。当时诸侯王之间风行玩斗鸡游戏,王勃一时兴起,给沛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助威。“檄文”这样的玩意儿,本来是开战前讨伐敌方的文字,王勃“讨伐”英王李显家里的斗鸡,地球人都知道这是开玩笑,可是唐高宗这个死脑筋偏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是挑拔他的宝贝儿子们的关系。可怜的王勃,被高宗一怒之下赶出沛王府,无处安身,只好跑到四川旅游散心。唉,高宗也太没幽默感了,怪不得他老婆武则天在他死了以后要找小白脸的。


  王勃很有孝心,觉得老爸年纪大了,怕他身上某些零件出问题,找江湖游医不放心,所以自己先学点医术准备着。于是他拜长安名医曹元为师,尽得曹医生真传。后来又听说虢州盛产药草,于是央求朝廷派他到这个地方做参军。


  可惜王勃年少气盛,处世经验不足,才吃了苦头,又栽了跟头。有一个官奴曹达,正被朝廷缉拿,王勃不怕事,将这个火药桶藏在家里。到后来风声越来越紧,王勃终于怕了,于是又私下里把曹达结果了。他那个时代还没有发明高压锅,要不然把曹达摁在锅里煮煮就神不知鬼不觉了(TMD,好恶心)。事泄之后,王勃被抓起来,一审判处死刑,只等秋后问斩。小王运气不错,正赶上朝廷大赦,保住了一条小命。但是小王多次撞高压线,死罪虽免,活罪难逃,政府鉴于小王有才无德,来了个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还专门下文件,把他永远开除出公务员队伍。他老爸王福畤也因为教子无方,被贬到交趾做县令。交趾可远了,在今天的越南河内,当时是鸟儿飞过不拉SHI的地方。唉,一个孝子,把老爸害得这么惨,估计小王连死的心都有了。


  小王丢了官,只好到处瞎晃荡。有一天正在扬州泡MM,听说南昌的洪都府阎都督要搞一个文人笔会,地点就在南昌的滕王阁。王勃掐指一算时间,乖乖,就在明天,看来赶不上了。有一个老头(据说是江神)说不妨,给王勃的船扇了一阵风,一夜之间,他的船就从扬州溯流而上,到了南昌,正赶上这次笔会。


  话说这阎都督搞笔会是要贩卖私货的,他有一个女婿,据说很有文才。都督嘱咐女婿事先写好《滕王阁序》,准备到时候拿出来宣读,挣点名声和人气。宴会上,阎都督假惺惺地问有没有哪位大才子愿意出来写篇《滕王阁序》,作为这次大会的总结性文件,交给路透社发表。大家都知道都督大人的心思,默不应声。只有王勃这只初生犊子不怕,勇敢地伸出脑袋接石头。阎都督心里老大不高兴,拂袖离席,只叫手下把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王写的东西抄进来给他看。手下抄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鼻子里哼了一下,心想:“老夫就知道你会这么写。”手下接着报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都督还是摇头:“老生常谈,不中不中。”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都督拍案叫绝,转头对女婿说:“那个谁,你那个文章就别拿出来献丑了。”


  阎都督虽然怀了私心,却还颇有肚量,敢于承认王勃比自己的女婿强。不像现在的人,玉米、凉粉和笔迷死磕,胡搅蛮缠的。至于“抄了也爱你”,那就更没脑子了。咦,好象又跑题了?赶紧回来。王勃四处旅游,既然游到江西来了,那就干脆再游远一点儿,到交趾探望老爸去吧。王勃先从陆路到徐闻,渡海到海南岛,然后从海南乘船去河内。路上遇到台风碧利斯,他坐的船翻了。列位看官别着急,小王没被淹死,他被人捞起来了。


  可惜的是,翻船事故中没被淹死的小王同学,却因惊吓过度,捞起来的时候已经两眼发直,不久就死掉了,年仅27岁。唉,一个生得那么伟大的人,居然死得如此窝囊。

青莲染红泥 谛听白象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4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踩了慢慢品味。

离离原上草=原上=原上草庐
[url=http://t.sina.com.cn/1321819915?s=6uyXnP][/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1815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2320
发表于 2007-9-14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主题

986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8743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9-14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的大作,够有创意的:)
下雨了 树绿了 起舞了 花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364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961
发表于 2007-9-14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离原上草:
踩了慢慢品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回帖

13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77
发表于 2007-9-14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喜欢:蛀书!这个名字.

特别是语气, 呵呵!拽得很啊!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27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9-14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不错,蛮有味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3 20:03 , Processed in 0.0528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