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逶迤, 隐于天际, 绿水如带, 迢递不断。 2007年12月6日是青山江堤徒步自2005年3月26日开步以来,即将走过100次的纪念日。午夜梦回,心随情动!决定一个人去看一看,走一走久违的青山十里江堤。由于建桥的原因,我已有1年半的时间没有去走老青堤路了。就像要去看一位久别的挚友,心中荡起涟漪,变得无限向往起来。。。 我于下午14点到达起点,青山船厂江堤,开步行。景物依旧,熟悉的陌生,一路走来,任思绪在江风中飞扬。。。忆起了青山江堤徒步对于我的所有曾经,第一次的参加2005年6月2日,是第9次青堤徒步;第一次的召集2006年5月11日,是第55次青堤徒步;第一次的顺江而下的漂流加徒步,那是2005年的7月28日,是第17次青堤徒步,也是人数最少的一次,6个人的坚持;第一次得大奖“中国国家地理”一书。一切的一切美好而悠远。 想起了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我还真有点像文中的小弗郎士,很多东西,失去时才顿悟它的可贵;想起了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树叶》。身患肺炎的年轻女主人公心情悲观,认定窗外长春藤叶子落光的时候,她也会随之离开这个世界。为了给她活下去的意志力,楼下的老艺术家在狂风暴雨的夜晚在最后一片树叶凋落的时候,不惜冒雨顶风为她在墙上画了一片树叶,而这最后一片“树叶”的顽强终于使她精神振作、战胜病魔、活了下来,而老艺术家却因淋雨感染肺炎。。。青山江堤风雨同舟走过100次,有多少幕后的英雄,倾注满腔的热诚与希望;这一次是我们最后一次青堤行吗?一个人的青堤行是可以重来的,而一群人的过往,大家共同飘洒在十里江堤上曾经的欢乐也许只能在文字与影像中去寻觅了。《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写道:那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感伤,所以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儿开的时候叫人爱,到谢的时候儿便增了许多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欢喜时,他反以为悲恸。人世间,聚又何乐?散又何愁?生命是一个过程,顺其自然就好! 天空没有痕迹,鸟儿已经飞过。 很久以前就听过“相忘于江湖”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枯了,两只鱼未能及时离开,只好靠吞食对方口里湿气勉强活着。如果是别人,兴许会感慨一声:多么坚贞伟大的爱。可庄子说,与其这样,不如转身离去,在偌大的江河中彼此忘却吧。及此,向所有曾经来过,爱过,走过青堤的朋友问安。君在何方?情系青山!有一种感情叫相忘于江湖。 一路随想,一路狂拍。于16.30分到达终点建设一路江堤,历时2小时30分.作为青山人走过无数次青山江堤,常常无视身边平凡的美丽,因为还有明天。十里青堤这次一定要在我眼中留下印记。等我老了,哪儿也去不了。还有处可觅,诠释我曾经的青草地! [此帖子已被 南澳金沙 在 2007-12-12 14:39:2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