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湖,或许一些TX说去过,但是去过不等于知晓。何况,西湖十景里谁又能窥清其中一二?西湖我去了三次,第三次,在早春的二月里,在一个细雨朦胧的氤氲里,我深度窥视了西湖十景中之“曲院风荷”。 
此处南宋时是官家的制酒坊,故为粬院,早年间称“粬院荷风”,康熙老儿深黯中国文化,将“粬”改为“曲”,“荷风”改为“风荷”。于是乎,“曲院风荷”这一妙曼的名字便流传下来,想想也令人流连。曲院风荷偏于西湖一隅,游人多从其沿湖的便道趟过,匆匆间,一个美妙的少妇便被遗落。岂知曲院风荷居于西湖旁侧支系岳湖,区内湖湾沟渠纵横,自有她深邃绝美的惊艳。 众人不知,我知。众人走大道,我小径。于是乎,一整个白天,我一个人徘徊于人迹罕至曲院风荷,惊诧于她不可名状的柔美。  湖区外人工修葺的林道,跟旁边的马路的融合,没有造作,只有自然。想起武汉东湖,其景不逊于西湖,但是景观的规划,实在无从谈起。 
靠马路的沟渠,仍是人工修饰,但自然天成,一派人化的自然。 
路旁的灯饰,与人文自然的和谐。 
林间的茶舍 
曲院风荷内的岳湖,静逸的湖面,停顿的空间。 
人工的爬藤,自然的造化 
曲院风荷的残荷,悲剧之美 
卵石的鹅黄,故乡的回忆  曲院风荷里最不和谐之处--张艺谋所谓的“印象西湖”表演台(晚间的湖面灯光表演),粗略的人文强奸,残暴的自然浩劫。 
清芬--茶舍也 
一枝和娇的浪漫 
深邃辽远的召唤 
一步一景的江南园林 
春雨润浸的青竹 
想起明代张戴的《夜航船》。白日里也有夜的宁静安远。 
悄悄的是无言的大美 
野渡无人舟自横 
西里湖的航船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出了曲院,来到苏堤,看看湖边的规划,再想想东湖,一声叹息 
跟我的偶像合影,无限的伤感 
最爱钱塘苏小小。这个女人,我喜欢 
又回到了曲院风荷,再一次被她勾引 
我静静的看,生怕惊醒了她 
曲院风荷里另类的景致 
红绡翠盖下,左下角,有男女偷情。这样的地方,他们太奢侈了 
红梅花儿 
久远的石狮。注意路上砖缝里,这就是曲院风荷的细节 
或许这就是心如止水,我的心快停了 
简约而华贵的小木桥 
来到马路边,有公交车站,站名就叫:曲院风荷!旁侧有植物园,估计里面另有一番天地,但是我要走了.......... 后记:看西湖,总是喜欢想东湖。东湖早年间的定位是错误的。她总是效仿西湖,但是她效错了地方。比人文,东湖是个野湖,没有人文,怎么比?以前有屈原行吟阁,屈原是说自己在湖边行吟诗句,可他没有到过东湖。还有鲁迅广场,东湖跟鲁迅有什么关系吗?还有楚城,修在东湖合适吗?杭州也有宋城,但是不在西湖景区。当然还有所谓的刘备校天坛,更是扯蛋!刘备什么时候跑磨山去了?建立在空中楼阁中的人文,不会传承,更不会获得公众的认可! 西湖的人文,有岳飞,有苏轼,有白居易,有秋瑾,有很多我还不认得的但是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这些是真实的。或者还有一些介于传说和历史之间,比如武松,比如苏小小。再就是被民间千百年来传承和认可的传说,比如白娘子小姐和许仙先生,还有法海和尚。所以为一个不真实的故事而附会的雷峰塔还是有那么多人造访。这些,东湖一样都不具备! 还好,这几年找了规划专家,重新定位了东湖,还是以自然风光取胜。但是东湖的规划就如武汉的城市规划,说的多做的少。很多人都明白东湖的自然风光优美,但是看看西湖,看看她们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看看她们的点滴细节,所有的关于东湖定位的努力都化为泡影!我仍然相信东湖的未来可以比现在更美丽,但是我希望这个美丽能早些来临。 [此帖子已被 小灌木林 在 2008-3-10 0:25:3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