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51|回复: 42

去红安看古民居(红安惊现“清明上河图”)

[复制链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发表于 2008-4-4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贴心情
红安惊现古武汉“清明上河图”

古武汉是什么样子,近日在湖北红安发现的一个吴姓宗族的祠堂戏楼上发现了一块长达九米的木雕牌匾,其工艺精湛让人探目接舌,更重要的这块牌匾上刻有古武汉开埠时期市井图,被众多专家称为武汉的“清明上河图”,古武汉的活化石。如今,红安吴氏祠以和红安李先念故居、董必武故居一起列入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帖子已被 kklkkl 在 2008-4-5 9:39:43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安吴氏祠堂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吴姓族人合资兴建,计耗银十万余两,族中诸子捐田出力还未在其内。建筑面积1128平米。1992年,经省政府核定,为第三批“湖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祠堂正门上写有“家承赐书”四字,据说是和先祖吴琳(明朝开国元勋,官至吏部尚书。后回乡当隐士)有关。

1. 远远的看见一幢较其他青砖瓦房高了不少的建筑,那就是吴氏祠堂了。在一片绿树的掩映中,仿佛是一位与世无争的隐者,居然在那里一隐便是几百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这里是吴氏祠堂标志性建筑——“观乐楼”,也就是俗称的戏台子。台上雕栏画栋极尽手工之能事,是整个建筑群色彩最丰富,工艺最繁琐的地方。站在庭院里,我们似乎还可以听见当年的鼓乐之声。几百年时光流逝,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与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观乐楼”两侧柱子上的雕刻极为精良,观之应该是狮子舞绣球。没有出现皇家官府常见的龙与蟒,想必是当时的封建制度使然了。

4.“观乐楼”的正墙上画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带子上朝的故事,充分体现出吴氏一族对后人的最大期待,那就是——治国齐家,平天下。


5.“观乐楼”正当面的栏杆之下,是武汉三镇的全景木刻,足足有9米之长。其上黄鹤楼和汉江清晰可辨,对反应古汉口当时的人文经济、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便是吴氏祠堂的“清明上河图”。古武汉的活化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6.最让人感到惊讶和费解的是,“观乐楼”的藻井之上的壁画里,居然出现了一个穿着一身礼服的高鼻子外国人的形象。这又与吴家的祖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真是一个迷,




7.这幅壁画描绘的是一个长相怪异的人(是人是鬼不知)旁边是一头白象,这究竟描绘的是什么故事。也是一个谜


8.木刻的《西厢记》张生翻墙与崔莺莺相会的这段故事。画面上的张生笑容满面,憨态可掬。民间木刻之妙处或许正在如此。


9.吴氏祠堂精美的木雕作品随处可见,甚至连农家常见的家禽家畜都是雕刻的素材,也许这些才真正体现出农家的趣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0.正堂的柱子上刻的是“百鼠葡萄图”,据说上面不多不少正好刻了一百只老鼠,谁要是把一百只老鼠都找出来了就可以高中状元,此雕工艺极高



11.在吴氏祠堂的一处影壁之上,分别刻着“渔、樵、耕、读”四个大字,像“渔、樵、耕、读”这样的内容还在祠堂的其他地方反复出现,这或许便是吴氏祖先的理想与志趣所在。



12.古色古香的木窗户,上面刻的是“祖德绵长”四字。据说文革的时候当地村民将这里的门窗都拆下来藏在某处才得以保全。不过后来重装的时候,装窗户的人不识字,以至于把顺序都弄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砖雕和壁画也是随处可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寂静的庭院,无声地走过几百年的时间,在时间无涯的长河里,我们失去了很多,而我们又将留下什么?



16.时光的庭院仿佛听得见历史的呼吸。




17.建造祠堂所用的砖,居然都打上了“吴氏祠”的标签,当年建造此祠堂的用心之细,由此可见一斑。



18. 当年,吴家的祖先走出家门,通过在武汉的发展才创下昔日的辉煌,我们放眼望去,在历史的庭院之外,依旧是无比辽阔的,无边无际的天空。



18.在戏台对面的正堂里仍供奉着吴氏一族的历代祖先,它依然在发挥着它原有的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氏祠堂周边的的田园风光,拍的不是很好



在很多人的感觉里,红安除了贫穷几乎什么都没有,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解放以前红安的富人和红安的穷人一样有名,民国时期湖北首富程沸澜就是红安人,武昌第一棉纺厂就是他和其弟程栋臣一起创办的,他们先后通过收购、并购、自建控制了武汉200多个里弄(相当于现在的花园和小区),汉口江滩很多的地产就是黄安的程氏家族的。散落在红安民间的深宅大院就是民国时期黄安财富的象征。可惜的是大革命运动,让红安的富人阶层死无葬身之地,很多的财产被当时的四方面军收编,想一想,一个小小的黄安能养一个5万人的四方面军,没有地主老财和在外的黄安资本家的贡献和支持是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1571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8937
发表于 2008-4-4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84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05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4-4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安的清明上河图好美,可惜没看到全貌。有旅游线路或游玩方法吗?好想到次一游!

漫漫悠悠 游周边山水 快快乐乐 结身边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182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6160
发表于 2008-4-4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值得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祠堂经历过大革命时期的战乱,经历过日本人蹂躏,据说当年日本人进入祠堂准备放火时,被祠堂内部富丽堂皇所震惊,最终没有毁坏他,文革时期,此祠堂又被红卫兵盯上了,但是由于此时祠堂已经改为了一所中学,而最终幸免于难,更重要的是吴姓族人把有些珍贵的文物藏匿起来才最终没有毁于一旦,红安民国时期深宅大院很多,现在红安化肥厂原来是红安周姓历经数百年的古民宅,据老人说和山西平遥有的一比,可惜的是解放后建设化肥厂,扩建县城,这些百年老宅都被拆除了,红安就是这样,该保留的没有保留,改抛弃的没有抛弃。红安县南‘江、程、吴、谢“是红安四大富户。除吴氏祠保留完整外,其余都已经毁坏。据老人说,我们”程“姓的祠堂要比吴氏祠强万倍。而且程姓富商特别多。最有名的就是程沸澜了的程氏家族了。早年在四川开杂货铺,积累后去上海开宏庆升商号。然后回武汉与其弟程栋臣创办武昌第一棉纺厂。40年代,程氏家族的程子菊(程沸澜的侄儿)去香港发展,1952年应当时武汉市委书记李先念(和程子菊是黄安同乡)邀请,程子菊携巨款从香港回武汉,协助李先念搞经济。正是因为有程子菊的协助,作为解放初期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武汉没有出现如同上海、天津等城市那样的经济不稳定因素。从而是得到当时的毛泽东、陈云看重。将李先念由一个地方官员直接升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政部部长。后来李先念又任中国的国家主席。而程子菊则在李走后被打成了反革命关进了监狱。并没收了其全部财产,从此程氏家族宣告倒闭。一个完全依靠原始积累起来而成为一带富豪的程氏家族就这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实不光是李主席的成长得到了同乡富商的帮助和资助。就是董必武主席早年闹革命时,创办私立武汉中学时,也得到了同乡富商的大力资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安民国时期的确有很多人在外经商,约占红安总人口的约1/4,如1935年,黄安商人在襄樊经营的商号遍布襄樊全城,著名的有黄安人开设的正昌美、正昌荣、泰昌和、德丰厚、正大恒、德昌永、阮祥太、张元太、钟复盛、程交泰、李交泰、永远福、彭元昌、王世昌、王全和、胡万昌、周福太、周福万、和发兴、刘福康等家;而就近在宋埠和汉口经营商号的则不计其数。这些商人发家后曾经给当时的黄安教育局和苦难平民很大帮助。如程沸澜就给当是黄安教育部门购置了很多的田产,这些田产所得一直到解放前都是作为黄安的教育经费。但这些发家的商人在黄安的购田置地也损害了绝大多数百姓的利益,使得土地逐渐向富人集中。导致红安两级分化非常严重。从而最终导致贫困百姓的起义。起义的最终结果就是富人的财产被无辜剥夺,但这些被剥夺的财产并没有均分给百姓,而是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军费。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从黄安县四姑镇撤出大别山时,专门有一支部队挑银元。所以四方面军到达川陕后一直都非常不缺钱。这些钱为四方面军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说,红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不仅仅是14万烈士,223位将军,还有红安富人阶层的血泪和银元。
但是不得不说,这些富人也是从红安的穷苦百姓中走出来的。他们从红安的穷乡僻壤走出去,为生计所迫,离井背乡,贩运土布及土特产谋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因为他们都是穷苦农民,能吃苦、善经营、讲团结、搞互助,做什么事都敢为人先,什么生意都想做大、做强、做到最好。湖北首富程沸澜(民国时期其财富在中国排第七)最早流落到四川,以开杂货铺起家。后来做大了到上海开宏庆升商号。后又和其弟程栋臣一起创办武昌棉纺厂,从天门、汉川等地用小火轮运来棉花原料,在武汉加工,销往全国各地。他们也成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者。(程子菊被打成反革命坐牢,就是因为他曾经给国民党士兵卖过军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从武汉新洲靠山店进入红安,到红安八里湾镇后不要走去往县城的路,而是走去往桃花的县道。大约3公里就能到吴氏祠,然后可在谢家湾那里问当地人去红安永河镇的路线,到永河后从永河进入叶河、两道一带,登红安正东的三角山。然后继续北上可到达河南新县。这条路不属于省道。但是风景却极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kklkkl 在 2008-4-5 15:11:07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1

回帖

41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kklkkl 在 2008-4-5 15:13:2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2 00:50 , Processed in 0.0655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