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白马跃龙门,万千国色映牡丹 洛阳,九朝古都,太过辉煌,也太过凝重, 漫长的历史车辙在这片土地上尘封,曲折的文明进程在飞檐碧瓦间累积。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洛阳的每一片粉墙黛瓦都见证着曾经的盛世繁华,每一处佛龛塔林都记录着遥远的文化传承。 每走一步,似乎就脚踏着一部厚重的历史传奇,沉重而悠远。每移一景,仿佛就置身于一场真实的时光变迁,闲适而从容。
一匹白马驮载着佛像、佛经,从印度跋涉来到洛阳,期间长途艰辛,或许并不亚于西游记传说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皇帝躬亲迎奉,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白马寺。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官办寺院,历来被尊称为“祖庭”。
远眺龙门,两山相拥,伊水东流,双虹飞架。东西两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南北绵延一千多米,前后开凿500多年。 在最高的卢舍那佛像前,依稀听到导游给一帮老外介绍说它是“中国的蒙娜丽莎”。我想卢舍那深邃迷人的微笑,应该比蒙娜丽莎来的雍容大度,华贵庄重,也更能惠泽万民,博爱遍施吧。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每年清明时节,到洛阳看牡丹花会似乎将演变成一次人口迁徙,了然不顾其实东湖也有牡丹园, 而长驱千里去东都,仿佛只有洛阳的牡丹才是正品。 女皇盛怒贬牡丹,国花的不朽传奇,赋予了在洛阳城里牡丹独特的高贵气质和尊贵身份, 人们赏析的好象不是娇艳的花枝本身,而是品评的是千年沉浮的历史沧桑,或许这就是洛阳牡丹独贵的 内在文化渊源吧。 
(一)四月,在那牡丹盛开的地方! 
二乔,也成了牡丹的一种品名,呵呵!国色天香看来果真名不虚传, 让人情不自禁的有了一种“铜雀春深锁二乔”霸道! “女人如花”,需要阳光的温暖,也需要雨露的滋润!没有阳光,那是晚上该好好休息养颜的时候, 没有雨露,咱可以向上喷点矿泉水! 繁花似锦呀,每次看到这张照片,就想到的封建制度的优越性,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就会一直在耳边萦绕,绕梁三日呀~~呵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颜料买的好! 
素雅之美,欲放还羞~~ 
我要将你的影子, 画下来, 晒干, 老的时候,下酒! 
满园春色关不住,半个月亮爬上来~~~ 
花瓣似绢帛 
在你温润的芬芳里,沉醉千年!  寄牡丹 琴经龛佛浮洛水, 露润芳泽惠满城。 温阑胜似春庭月, 婉若花红唯牡丹。 先到这里,休息,休息一下~~~,未完待续! [此帖子已被 酱橙子 在 2008-4-14 0:02:5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