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60|回复: 5

关注襄樊南漳行.............

[复制链接]

48

主题

779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807
发表于 2008-5-9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拯救民间文化遗产 “拾穗者”在行动


2008-5-8 8:14:00· 来源 : 长江商报

 

本报记者刘渐飞 通讯员石歌

核心提示

2008年4月19日,首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初评结果在北京揭晓,襄樊“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入围。

该工作群成员来自襄樊各界,包括工程师、公务员、大学教师等,自费业余参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拾穗者采制的南漳古山寨专题在《中国国家地理》发表;他们深入深山峡谷拍摄古法造纸工艺,制作的DV 纪录片《漳源纸事》获第29 届东京录影节优秀作品奖…… 如今,拾穗者工作群也由最初的3人壮大至10人。“回到田野,守望故乡”是拾穗者们的工作理念。

1 “拾穗者”源自一幅名画

在拾穗者工作群的博客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介绍:2004 年,汉江边上一群人,出于关注老街、关注民间文化遗产的共同爱好而聚集在一起,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诞生了。

群名“拾穗者”取材于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名画。画中3 个弯腰捡拾田野里麦穗的老年妇女,将观众的视线牵引到土地的深处。在开阔、静穆的景观中感受大地的沉重与充实,倾听土地深沉宁静的呼吸,体会土地朴实顽强的生命……

“取拾穗者这个名字,就是要让我们记住:要怀着感恩的心注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注视这个千年以来生生不息的古城”。5月3日,谈起拾穗者工作群的名字,最早的成员之一、大学教师邵爱民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寓意。

  

2 三名开创者网络上相识

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三位开创者素昧平生,机缘巧合走到了一起。

李秀桦,网名“行者”,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召集人,在襄樊某机关车队工作,因为工作关系见到了很多名胜古迹,这也让他对民族文化遗产有了浓厚的兴趣。

5月2日,刚出院不久的李秀桦对记者说,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老街古巷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其中不乏一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无力保护它,但至少可以将它记录下来。

2004年,李秀桦开始在网上发帖子,召唤志同道合的网友加入文化记录和保护的行列。张玉涛首先回帖响应,之后李秀桦认识了经常带学生外出写生的邵爱民。自此,三人经常聚在一起,开始组织一系列采风活动。

毕业于华师工艺美术专业的张玉涛,最先接触摄影是为画画寻找素材。在网上获悉李秀桦要记录老街文化后他毅然决定将精力从油棒、画布转移到用相机记录古城小巷上来。

张玉涛说:“拍摄老街时,我认识了许多老街上的居民。有时,我践诺将拍好的照片送给老街上的居民时,却发现他们不知搬到哪儿去了,而那些老房子已不在了,随着推土机的轰鸣轰然坍塌!”

   

3 南漳古山寨搬上《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11月,经过拾穗者们长达两年的努力,他们将南漳古山寨气势宏伟而奇特的景观搬上《中国国家地理》。

李秀桦说,2004年他从报纸上得知南漳古山寨。一年之后,他前往南漳古山寨旅游,看到古山寨,当时感觉就两个字——震撼。回家后,李秀桦立即给《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去一封想做南漳古山寨专题的电子邮件。

“按照惯例,该杂志基本不接受自由来稿”,李秀桦说,但那一次《中国国家地理》破例了。“该杂志的编辑诧异于山寨的价值,很快答应了我的请求”。

随后,李秀桦先后5次到南漳的山寨拍摄图片和收集资料。专题发表后,立即在当地引起轰动效应,中共南漳县委书记程宝清给拾穗者写信给予肯定。信中说:“正是得益于你们这些有识之士的极力推介,南漳古山寨才被世人所知……这一系列的义举是为我们南漳人民办的大好事。”

   

4 DV处女作东京获优秀奖

《漳源纸事》是拾穗者拍摄的第一个DV作品,并获国际奖项。李秀桦5月3日说:“那天,我正在乡下采风,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让我准备办护照到日本领奖。当时感觉好像天方夜谭。”

自从到湖北南漳薛坪镇陈家老屋采风后,李秀桦就被当地古法造纸术吸引住了。拾穗者成员将这一“活化石”用文字记录下来发表在《南方周末》上。但李秀桦随即想到:怎样以动态的形式记录下来呢?经过商量,他们想到了用DV拍摄。

很快,李秀桦写作了脚本,和同伴们再次探访陈家老屋。这一回,他们用摄像机将陈氏家族古法造纸的工艺全部记录下来。经过努力,终于拍成3个小时的DV素材。剪辑播出后获得了襄樊的DV爱好者以及文保专家的高度评价。

2006年7月,李秀桦偶然从《大众DV》杂志上得知第29届东京录影节征稿启事,于是将DV送去参赛。没想到一举荣获优秀作品奖。

   

5 家属成最坚强后盾

拾穗者工作群的成员介绍,家属支持成为他们工作最强有力的后盾。

邵爱民是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三十而立的她总想多做点儿对社会有意义的事。2004年,李秀桦在网上发的一个帖子《读城》,让许多网友对城市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其中也包括邵爱民。每逢双休日,采风、写稿成了必修课。

她丈夫在外地工作,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工作之余并不轻松。参加拾穗者的活动时,由于儿子无人照看,她经常将儿子带上。在她的熏陶下,儿子成为年龄最小的“拾穗者”。

拾穗者不少成员都熟知“张玉涛500元买镜头”的经历。单反照相机很贵,不少摄影爱好者买得起机身,但买不起镜头。一次,张玉涛花了5000多元买了一个佳能长焦镜头。回家后,他妻子问:“买这个镜头花了多少钱?”

“只要500元,不贵。”张玉涛担心妻子责备,只好虚报价格。后来,有摄影爱好者去张玉涛家里玩,见别人也有类似的镜头,他妻子就好奇地问:“你这个镜头要多少钱?”听到对方说要5000 多元,张玉涛的妻子高兴地说:“咱家玉涛比你们会买东西,只花了500 元就买了一个呢。”。大家一愣,望着张玉涛大笑。张玉涛的妻子才得知真相。

   

6 高压下拾穗者艰难前行

时间长了,拾穗者发现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时间、精力和资金都难以保证。

“经济投入很大,没有买数码相机之前,每月要用二三十个胶卷”,张玉涛说,这几年,在摄影器材上就花了两万多元,“咱们的装备比专业的记者还要专业”。

买设备很大方,但他们对自己很小气。为了省钱,他们外出时,往往住当地每晚5元或10元的小旅店,吃便宜饭菜,“很多时候,一个馒头、一个面包就解决肚子问题”。

深入了解后,记者发现拾穗者付出的远不止金钱和时间,甚至还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直到现在,李秀桦还用很别扭的姿势走路——这是摔伤后留下的后遗症。

2006年2月11日,李秀桦、张玉涛和一些民间文化爱好者,前往陕西旬阳县黄州会馆,这是一座建于清末时期的会馆。他们爬上会馆的三楼,李秀桦选择了一个角度准备拍摄。

突然,“轰”地一声一段已腐朽的木板塌陷,李秀桦从4米多高的地方摔下来,腰椎骨折,椎骨深入椎管0.7毫米,差点危及生命。出事后,有些同事不理解,甚至说李秀桦不务正业。

“现在最大的困惑是突破自己,如何使工作群继续前进?”5月3日,不少拾穗者说:这也是该组织一直没有到政府部门去注册的阻力所在,注册的所有材料我们都准备好了,但真的不知道以我们的承受力,到底能坚持多久。

   

◇专家说法

“他们的行为具有标本价值”

5月3日清华大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副教授刘晓峰称赞拾穗者在民间文化记录和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对中国民间力量保护、记录文化遗产具有标本价值。

“他们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标本价值!”刘晓峰说。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刘晓峰认为:“虽然政府在文化保护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的,但民间力量也有责任记录、保护地域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属于特定群体的,家乡情结使民间组织能够做好这项工作。目前,我国虽有一些民间组织和个人在做这个工作,但有较多成熟作品的组织、个人仍然相对较少。”

   

◇链接

拾穗者成员名单(以音序排列)

艾子 禇连生 邓粮 刘道军 李俊勇 李秀桦 邵爱民 魏遵明 阳光 张玉涛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htm/2008-5-8/88682.htm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dispbbs.asp?boardid=125&Id=636230

学习雷锋好彷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31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8932
发表于 2008-5-9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779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8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让我知道襄樊南漳县的古寨,是我从2006年11月的中国国家地理的一篇文章上看到的,杂志用几页的篇幅介绍这S型的河湾(南漳河),悬崖峭壁上的春秋古寨.........

 

 神秘的荆山山脉和沮漳河之间,对探索者来说匿藏着许多奥秘。南漳古山寨群落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湖北旅游》杂志第三期发表了我们团队作品《南漳古山寨群:中国的马丘比丘》一文。经过几易其稿,2006年1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南漳古山寨》专题。南漳拥有山寨近200座,

据说南漳已发现的“山寨”就有200多个。这只是个慨数,并不十分准确。因为还没有人对南漳所有的山寨进行过普遍的、逐个的、准确的清查,仅东巩镇就有40多个。所闻知的即有卧牛山寨、春秋寨、青龙寨卧牛山寨、青龙寨、闫家寨、丘陵寨、护路寨、护家寨、陈家寨、草家寨、插旗寨、渔家寨、清明寨和观沟寨等。

在南漳县非常多古寨,春秋寨是风景最美,极具特色的一座,茅坪河在这里转了一个S形湾,恰似一个太极的图形,而半边太极的中间,一道如鱼脊的山梁的悬崖峭壁之上,古寨的石屋群如鱼的背鳍般一字排开。

春秋寨位于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东巩镇北13公里处,紧贴省道宜东路,山寨海拔高度270米。相传2400多年前春秋五霸之楚国发迹于南漳,楚先人“劈于荆山,荜路蓝缕”在南漳广筑山寨,以抵御外强侵蚀,因此寨群地形独特,山水交融,视野开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利,即修筑此寨。
春秋寨定名于东汉末年。相传关羽心怀济世大志,苦于不得明主,于春秋寨苦读史书《春秋》,因其读《春秋》而定名。春秋寨正房108间,偏房若干间, 整个山寨依山势而建,呈南北走向,东、西、北三面临水,且东、西两面石壁陡直如刀削斧劈般险峻,南面又有断崖与笔架山山脉相连,形成一道绝妙的溶“奇、秀、险、俊”为一体的亮丽的风景。山寨现存有断崖、春秋遗址、天外飞石、北城门等几个景点及残垣断壁的石砌房屋100余间。“南漳有古山寨近300座。东巩镇春秋寨是其中有名的古山寨之一。她的奇、她的绝、她的险、她的巧,以及她留给世人的诸多谜团,都让人难以为眠。她的诞生,与战事紧密相关。据当地的民间传说,她与关云长有关。
 关云长坐镇荆州时,荆州方圆四周的用兵之地,皆熟于胸。在南漳县东巩镇,有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卧牛山寨,这是周仓当年占山为王的地方。卧牛山寨地处荆门、远安、南漳等地的交界处,进可攻,退可守。关云长每次到卧牛山寨视察军事活动,便要到这里来,静读《春秋》,以思济世救国之良策。于是,当地百姓便把这座亭楼称为春秋楼。时间一长,人们把山寨也叫做春秋寨了。
  如今,春秋寨除了岁月的沧桑外,更多地充满了历史的神秘。 许多年轻的户外探险爱好者结伴来到这里探险旅游,给上千年的古山寨带来了勃勃的生机。环境优美,地势险峻的春秋寨,将成为人们又一个旅游观光的热点。

 

 

学习雷锋好彷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779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5807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5月11日的"我爱武汉"老租界徒步行的确认帖已经转移到本网站的<<漫步三镇>>版块上

http://www.5zls.org/ShowPost.asp?ThreadID=79075

学习雷锋好彷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5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12
发表于 2008-5-9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攻略做的一直都蛮好咧 要是有人组织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2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792
发表于 2008-5-9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也看了商报的报道,看的同时就想到LZ你的一些帖子,你好像和他们有异曲同工的行为喽,呵呵
开心的活着,快乐的晃着,健康幸福的混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0 00:51 , Processed in 0.0412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