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出差扬州,当然不是踏船东去,而是乘坐382次火车前往。 
李白诗中的“烟花三月”多有解释,有指桃花,也有指市花琼花,还有更全者指暮春浓艳的景色。无论怎样解释都是赞美扬州的春美。其实如今的扬州每时每刻都透着美,与我21年前新婚之旅时的扬州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年我是这样记录扬州的:扬州多怪,一怪城小人的架子大,二怪污垢雨水冲不垮,三怪公交车辆也午休,四怪“八怪”无人夸…… 今天的扬州清新洁净,既有苏州园林的精致,又有杭州西湖的秀美,被评为联合国人居奖是对这座城市的褒奖。 瘦西湖小巧,却美不胜收。她溢满典故,乾隆六下江南六临瘦西湖;沿湖桃树垂柳相间,在阳春三月给人呈现绿中见红,浸透垂柳的美感;园中很多的景点常吸引着各路摄制组,或作片头或大片取景;一个24桥还可以以一首诗迷迷倒古今名仕,毛主席也忍不住手书录之。




 扬州地处苏北,在过去属贫困地区。在这片土地上只盛产了二种超人,一是盐商,一是儒仕。穷者思变,经营盐业不受地区贫瘠影响,还可走出去请进来,因而,就造就了一批盐商富贾。赚了钱就大肆仿人间天堂筑假山、建庭院。这就有了个园,一个被誉为全国独一无二的造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厅堂。个园是盐商黄至筠清嘉庆年间修建的个人园林宅院,园主酷爱竹子,而竹叶看似“个”字而取名个园。最值得称道的是,个园还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和苏州的拙政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园主经商有道,教子有方,所生4个儿子皆是读书人。然而,他实在是有点迂腐,只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却不知“若是死读书,必定是个苕”。所以,他的家业在他的儿子这里以惊人的速度衰败了,万分可惜。 
 



扬州还有一个了不得的盐商,他是来自安徽的汪伯屏,他所建的汪氏小苑是晚清保存下来最完整的盐商宅院,是扬州三间二厢格局组群的传统民居,大大小小房间99间,号称浓缩的故宫。由于她的完整性,诱使影视集团纷至沓来,乐此不疲。我10月28日进去参观时,竟然撞见二个剧组在此开镜!一个是26集现代剧《战地浪漫曲》,主角有林永健。他饰演文工团长,陶慧敏饰演文工团长的搭档和恋人。后院开拍的是古装电影《九龙珮》,取自《红楼梦》第66至69回,为尤二姐和尤三姐的戏。





汪氏小苑地处扬州城中之城东圈门内。东圈门为盐运使司衙署之东门,门内多为官署盐商,即所谓集扬州二种超人于一地。其内的“壶园”、“洪友兰故居”都算得上达官要人。江泽民的老屋也在这条巷子里。临街为二扇双开高坎门,青砖小瓦马头墙,一条外宽内窄的“官道”深深向内延伸。门上无字无门牌号,院内驻着一个班的武警。我以为是人力车夫的调侃,正聊着还真见一班武警从巷内列队走出。




相对东圈门内的那条街,朱自清故居可算是清贫了,经左弯右拐后,再走过很深很深的巷子方才抵达故居。朱自清是文化名人,又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按现在的标准是相当高贵了。可是他在1948年为抵制美货,竟贫病而终,毛主席都感于他的爱国之情,要学者们向他学习。




扬州的发展得益于江泽民离职前的衣锦还乡,他的寥寥几句,促使扬州高速发展,几乎是一年之内旧貌换新颜。不仅城内尽显现代都市风貌,还建起了铁路,修筑了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去其镇江之忌,原意为镇江(简称润)滋润扬州,可现在的镇江不可同日而语了,大大落后于扬州。 扬州因名人而扬名,比如隋炀帝三下扬州就是为了一睹琼花芳容,随之挖掘了大运河;扬州也因名人而富庶,比如当今。 扬州真的很美,可是外界人未必知晓,她对外缺乏宣传,很多人像我一样以为扬州还是以前的扬州。扬州的旅游门坎太高,瘦西湖民众之湖,门票却高达90元,类同的武汉东湖早已免票了。其它园林门票也是40元,朱自清故居这样纯爱国教育的场所也要收10元。这些都阻止了游客的兴致。当地网民建议扬州在这方面作些努力,把武汉游客邀请过去,以再现李白的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