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 省博物馆距离我家很近很近的。开馆以来,多次想进去看看,可每每看到长长的取票队伍,只好打道回府。上周末才知道,其实可以不用取票的:车入东门,下停车场,泊车,只身经过电子门禁后上正负零,岔的。 也是因错得益,上天安排我那天见到了我一直在荧屏前仰视的一群人。见到真家伙后的感受是,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且值得我继续仰视的人。在他们身上能感受到文化。 真烦人!不交作业以后没得茶喝了。可这作业也忒难做了。也罢!让大家说去,我拣肤浅的说说,算是交差。 不曾想博物馆还陈列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外国民族乐器,且大多未曾见过。象印度的维纳(梵文vina译音)、日本的三味线也只是在电影里幌过。稍稍熟悉一点点的只有这个家伙了,(以前在一个乐友家浅浅的摆弄过):
巴拉莱卡(Balalaika) 【巴拉莱卡】俄罗斯民间拨弦乐器。琴身三角形,张弦三根,由“多姆拉”演变而成。十八世纪初开始流行,十九世纪末经改良而趋完善,有高音、中音、低音等五种。大的一人多高,小的尺余长。由各种巴拉莱卡组成的乐队,能演奏多声部乐曲;高音的一种常用于独奏。蛮好听的,有点象曼陀林的音色。 【题外话】 您可以尝试搜搜巴拉莱卡的乐曲听听,但注意别掉进这里: 其一:动漫人物——巴拉莱卡(来自动漫《黑礁》)英文名:Balalaika 其二:酒语。一款以伏特加为基酒的著名鸡尾酒,以俄罗斯的乐器巴拉莱卡琴命名。 这款鸡尾酒采用俄罗斯的名酒伏特加为基酒,所以取了这样一个俄罗斯特色的名字。正如其外观给人清新秀丽的印象一样,该款鸡尾酒口感清爽纯净。向基酒添加白柑桂酒和柠檬汁调制鸡尾酒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标准。例如,将这款鸡尾酒的基酒换为杜松子酒,则变成了“白美人”;如果基酒换为兰姆酒,又成为“X.Y.Z”;假如基酒变成特其拉龙舌兰酒,则是一款“玛格丽特”。 哈哈,跑远了。还好沾点文化的边,只不过有点酒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