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一行6人,由我带队穿越神农架,虽然平安回到武汉,但期间的痛苦经历与沮丧的心灵值得回味与思考。本文将尽可能的、客观的叙述反映当时穿越的经过、天气情况、受伤经过、救援情况等等。 队员名单:自然 菲翔 飞翔云雾 花花 翅膀 鸽子(无向导无其他任何人员) 本次穿越线路:半山酒店---不知名的山峰一座----峡谷3个----景区公路(小龙潭附近)------金猴岭西面山腰---峡谷5个以上---金猴岭南面水沟---杉木尖北面----杉木尖顶峰-----杉木尖东北面下撤----小木屋---金猴岭南面水沟---景区公路---小龙潭----木鱼。 穿越线路长度:用Google地球测得的穿越直线距离16Km。 
环境气温: D1(1月28日晚21:00,营地海拔2400米左右)营地气温--4度,湿度80%。 D2(1月29日晚21:00,营地海拔2800米左右)营地气温--5度,湿度85%。 D3(1月30日,营地海拔2900米左右)日营地气温没有测量。 测量仪器:明高双金属温度计一个。因为穿越实在辛苦,每天早上都爬不起来,所以每天测量的温、湿度只是露营睡觉时候的数据,呵呵。虽然不能反映最低温度,但可以看出今年春节神农架高海拔的地区气温回升了很多(体感比去年穿越暖和很多) 路线特征:雪坡 冻土 箭竹林 杜鹃林 灌木林 荆棘林 冰 50度左右乱石坡 积雪厚度:50%线路在膝盖附近,20%超过膝盖,20%到达大腿,10%到达臀部。 天气情况:D1、D2、D3能见度很好,天气晴朗。D4(1月31日)早上飘了一会小雪,能见度略低 体能(身体)表现:本次活动是3MM与3GG,行程远,时间长,故3GG的背包重量都超过了30斤,6人之中虽然都没有谁掉队,但观察表象已经快到崩溃的边缘,大部分有腰酸的症状,特别是登杉木尖。本人的感受:在杉木尖海拔2800左右的地方弯腰扎营,呼吸频率明显增加,爬杉木尖每3分钟休息一次。和高原缺氧有关吧。 装备表现:普通充气垫不建议使用在0度以下的露营环境。D1日晚上睡觉,本人感觉后背湿冷,早上起来查看,发现睡袋与防潮垫之间凝结了很多水汽,晚上出了很多汗。因使用普通低廉的雪套导致雪水渗透到GTX鞋子。雪容易由雪套的膝盖部位渗透到雪套里面。低温下普通气罐燃烧率很低。 关于受伤:D3日下午16:00左右,我们从杉木尖东北方向下撤,计划向北横切山腰到达杉木尖山脚。时间16:30分左右,我作为先锋,一GG在我身后2米左右,GG后面是一MM。 在经过一堆错落零乱的烂石堆,我身后的GG发生身体重心不稳侧翻,右太阳穴上方撞到距离他一米左右的石头上。反应症状:昏迷、呼吸急促,头部无明显出血,全身知觉不明显。当时发生侧翻分析:伤员右手抓了一棵枯死的树枝,树枝承受不住外部的拉力,折断,导致伤员侧翻。 紧急救助:我采取压迫心脏并人工呼吸,但不得要领。随后花花过来,使伤员平躺穿上羽绒服保暖并采取正确的人工呼吸和压迫心脏,经过5次左右的呼吸伤员苏醒、思维清晰。后来测试心跳与呼吸都很正常。伤员头上冷敷了一团雪。经电话询问专业医生初步诊断为轻微脑震荡,无脑内出血可能。 D3日(1月30日)营地:待伤员情况稳定后我与鸽子去找营地,大约快到17:30分,天色渐晚,我们放弃继续寻找营地。把背包放一大枯树后面,轻装返回到受伤地点。在乱石堆上露营一晚上,无法扎帐篷。给伤员穿好了衣服,并套了睡袋。其他人或睡或靠在石堆上,一夜难眠。 D4日(1月31日)火速下撤:当东面的天幕上染成了丝丝缕缕的红锻,当鱼肚白一点点长大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吃过早餐。我和鸽子先去昨天放包的地点,下撤到杉木尖废弃公路并再次上来接应队员。早上伤员身体状况良好,头部有轻微疼痛。于早上10:30分左右下撤到小木屋。后来沿着老秋队伍的脚印穿水沟过冰面踏上景区的公路返回人世间。 关于杉木尖:我们是从杉木尖北面山脚直线爬上杉木尖顶峰(3085.4米),期间穿过了让人产生绝望的箭竹林,遮天蔽日的杜鹃林,密密麻麻的荆棘林还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高大灌木林。从地图看,杉木尖的东北面距离废弃的伐木公路虽然最近,但却最陡峭,以后穿越可要注意。杉木尖的南面是低矮的高山草甸,时值冬季,朝阳地方雪化成水,变成了冻土,走起来磕磕碰碰。 后续检查:受伤队员经过CT脑部扫描与眼部组织检查,均正常。 特别感谢在山里面老秋给我们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密切关注。为我们扫清水沟的道路。感谢石头提供的地图!感谢所有队员的团结合作精神与吃苦耐劳的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