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爱敢恨的背后 “我是个敢爱敢恨的人”,很多人都爱这么表白自己。在勇敢高尚才华横溢之类的溢美之词不好意思用在自己头上的今天,敢爱敢恨似乎还是个可靠的褒义词。说某人敢爱敢恨便成了对其性格的高度评价。我这人有个毛病,总是对众人爱用的褒义词不明所以。在这个愚蠢的骚情时代(小倩语),我很想弄明白敢爱敢恨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当一个人说自己敢什么敢什么,人们总是想说“证明给我看”,比如你说你敢从三米高的阳台上跳下去,要证明很简单,跳就是了。但假如你说你敢杀人,没有人会逼着你去证明,那是要出人命的。敢爱敢恨也是属于不好证明的一类,因此才人人敢说。 爱与恨都是心里的事,有什么敢不敢的?遇到值得爱且可以爱的异性,怎么就不敢爱?我想多数人都是敢爱的,只是未必敢于付诸行动,说白了就是敢爱不敢泡。比如某民工爱上了女歌星,大约只能偷偷地爱,没有泡的胆子。还有就是自己非自由之身,她虽可爱,但我心有所属,不能再爱,这种情况其实心里还是爱的,只是不能表露出来。对这样的不敢爱咱们难道应该鄙视麽? 以上的两种不敢爱我都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是有自知之明,当无法对心仪之人做出关于幸福的承诺时,不敢爱是负责的表现,癞蛤蟆意识也是一种可贵的自尊,就像敲钟人对于艾斯梅娜达。现在太多的人把自个当成王子了,总以为自己是情圣,耍一点手腕卖弄一点情调就可以俘获美人芳心,他们倒是敢爱。我真的很想在他面前立一面镜子,希望能唤起他的癞蛤蟆意识。在如今这个“愚蠢的骚情时代”,癞蛤蟆意识其实很珍贵。 至于敢恨,好像更不用怀疑了。有人欺负你你怎么会不恨他,心里恨他,未必非得拔刀子拼命。再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未必非得睚眦必报。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很正常,未必非得恨,动不动就恨是心胸狭隘的表现。对于强势的欺凌善弱的,弱者心里有恨,但迫于力量的对比无法进行反抗,这叫瓦全,是自然明智的选择,你不能断定人家不敢恨。到确实有一种不敢恨的特例,比如忠臣被皇上打了板子甚至杀了亲友,还口口声声皇恩浩荡,他心里确实就不恨,他把皇上对他做的一切都当成了天经地义。皇上在忠臣的眼里就像爹娘,这是奴性的极致。这样的不敢恨是主子们希望奴才必须具备的优良品德,需要很多代的文化大师们精心培养才能具备的。 现在敢爱敢恨的人还真是不少,至少某党的中上层官员们个顶个都是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这些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天天出入高档娱乐场所,为了情人二奶可以一掷千金。他们敢则敢也,是不是爱就另当别论了,这得由被他们“爱”了的美人们自己掂量。对于他们的敢恨,你想让他们证明给你看么?不信你就给他提点批评建议,或者到信访办去检举揭发点什么,看看他们是怎么个敢恨法。 啰嗦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什么叫敢爱敢恨,真希望有位高人指点迷津。身为一只弱小的癞蛤蟆,说自己敢爱敢恨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